您好,欢迎来到尚佳旅游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七下语文分层作业参考答案

七下语文分层作业参考答案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长宁区初中语文分层作业(七年级第二学期)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亲近自然

【基础题】

1. zhàn xuán châ chán nǐnɡ fâi qiáo hún 2.拟人 拟人 比喻

3.①走了以后再也不会回来。 ②道德高尚,声望重。多称颂年高而有名望的人。 4.想象合理,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语句通顺即可。 5.pãnɡ qǐnɡ tì cáo 6.吹 拂 扫 越

7.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本文强调的是“听”,所以“听”在“看”之前;“想”须以“看”为基础,所以“想”在后。

【提高题】 1.

最敬重 名称 老桥 依据 老桥是“德高望重”的,而“你那从不改变的姿态,让我看到了一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表达了“我”对老桥由衷的敬仰和赞颂。 她们不但是我的“知己”,我还想象自己变成一株树,表达了“我”对树的喜爱和亲近。 最难忘 2.示例: 你好,三闾大夫!你投身奔腾的汨罗,是要告诉自己宁为玉碎也不能放弃坚守吗?你好,诗仙!你举杯邀明月,是要告诉我自由活着的人必然是孤独的吗?你好,童话诗人!你闪亮的黑色眼眸,是要告诉世人在黑暗中寻找光明才是人生的真美境界吗?

3.这段话运用 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蚂蚁们遇到危险快速逃散时的情景写得生动形象,情趣盎然,极富童话意味,读来让人莞尔。 4.示例:

你听到过小鸟大合唱的声音吗?当第一缕曙光刚刚照进树林时,小鸟们就开始了它们的精彩演出。先是一只鸟的领唱,清脆悠扬,接着另一只鸟积极回应,意味深长。一唱一和之中,鸟儿们纷纷加入,转眼间,没有人知道这是几重唱,整个世界似乎只剩下花香鸟语了。 5.

蚂蚁 “我”把她们当作患难兄弟,令“我”难忘。 最喜爱 林中树木 1

长宁区初中语文分层作业(七年级第二学期)

(1)①隔着窗棂看院子下雨的乐趣。 ②白天下雨时人们睡觉的惬意。 ③雨夜里人们睡得比平日更香。

(2)①表达作者希望下雨但不要下太多的雨(或:希望风调雨顺)的愿望。②特点: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句式匀整对称;语言简洁形象。

(3)因为缺雨干旱,危害极大,所以“盼望”着雨声;因为“二楞子忘关太阳能水箱”的滴水声,不是真正的雨声,所以又害怕那浪费水的“雨声”再次出现。

(4)①写雨水砸在不同地方产生了不同声响(或省略号表示还有多种声音);②写渐入梦乡后的沉寂(或省略号表示“我”一晚不醒,突出时间延续);③写“滴水声”不断(或省略号表示“滴水声”时间之长久,或“我”对水白流一晚的痛惜)。

(5)①《雨季心思》的雨,清爽畅快(或:畅快淋漓;气势磅礴等);《春》的雨,细密绵绵(或:悄无声息;绵绵不断等)。

②相同点:都从视觉(直接或正面)写雨的各种形态(形状)。

不同点:本文第⑶自然段从听觉(直接或正面)写雨水砸在不同地方的不同声响(声

音);从过程写雨的变化。《春》从侧面(间接)写春雨的作用。

【拓展题】

1.提示:以PPT或小报分享交流 2.提示:以PPT或小报分享交流

第二单元 两代人的心灵沟通

【基础题】 1.朱自清

2.chāi 、xiâ、sānɡ、chōuchú、jí、tuí、xiâ、pānshān 3.①指失业在家。

②指言行拘泥于陈旧的准则,不合时宜。 ③感情积聚在心里不得发泄。

4.“探”、“攀”、“缩”,这几个动词准确细致地描写了父亲的动作,表现了由于月台较高、年老体胖等原因,父亲爬得相当吃力困难,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厚的爱。 5.背影 线索

第一次出现在文章开头,开篇点题,表明父亲的背阴在作者心灵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怀念父亲。

2

长宁区初中语文分层作业(七年级第二学期)

第二次出现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作者具体描绘了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这个特写镜头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厚的爱,使儿子感动得泪流满面。

第三次出现在第六段末,写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离情别绪,催人泪下。 第四次出现在文章结尾,篇末点题,首位呼应,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6. 史铁生

7.憔悴 侍 央 诀 漫 絮絮叨叨

8. A B项错在母亲忍受不了,C项错在却又无可奈何,D项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均不合母亲的形象。 9. 淡雅 高洁 热烈 深沉 烂漫

在母亲的鼓励下,面对缺憾的生命,“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妹妹陪“我”去看菊花,一方面表现了“我”继续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另一方面也寄托了“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10.(1)母亲抚慰发脾气的“我”。(2)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儿子。(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4)母亲的临终嘱托。 宽容、深厚、无私、博大 11.《城南旧事》 林海音

12.襟 惰 掸 骊 嘱 徊 栅 圃 簪 蒲 13. D

14.(1)赖床被打 (2)爸爸爱花 (3)汇款闯练 15.爸爸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举例说明:

他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很重感情,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急得吐血了。 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提高题】

1.例:“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即使已嘱咐茶房,父亲还是不放心已近20岁的“我”,终于决定亲自送“我”去,包含着他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深挚的爱。

2. B 本文并非是以“日常琐事”为题材,因为选择的是生活中一个非常时期——儿子双腿刚刚瘫痪,母亲又身患重病。正是在这种不寻常的题材中,显示了母亲的坚韧、顽强,

3

长宁区初中语文分层作业(七年级第二学期)

从而写出了母亲的崇高伟大。 3.线索

一方面指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 4.同:通过人物描写表现人物性格。都表达了亲人之间的情深似海等。

异:《背影》一文抓住了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表现父子情深。《秋天的怀念》则借助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写,表达母子之情。 5.示例:

一是要理解自己的父母,体谅他们在关爱方式上的不当。二是尊重父母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与父母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要做出必要的让步和道歉,当与父母意见发生分歧时,不能回避、疏远和顶撞。三是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虚心听取父母的批评建议,主动和父母开展一些增进感情交流、心灵沟通的活动。等等

6.(1)因为他看到儿子上学的小楼已变成废墟,认为儿子一定死了,感到绝望。 (2)①人们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对他深表同情;②但断定孩子绝无生还的可能,继续挖下去还会有危险。 (3)责任感 信任

(4)突出父亲挖的时间长;表现父亲的执著(坚毅、坚韧、顽强),对孩子的深挚的爱。 (5)①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②救火队长关心父亲的生命安全。③警察劝父亲控制情绪,并关心群众的安全。④好心人劝慰父亲。⑤过路人帮助父亲救出14个孩子。⑥儿子鼓舞同学,遇救时先让同学出去。

认识(示例):①爱能够创造奇迹。②爱能够激发人的潜能。③爱使人高尚。④爱是精神的支柱,能够使人绝处逢生。⑤爱使人坚毅。 ⑥爱是驱散黑暗的阳光。

【拓展题】(略)

第三单元 人贵有精神

【基础题】

1.平躺 流淌 青稞 赤裸 手腕 委婉 依偎 煨熟 2.nián zūn zhān cuō

3.(1)F (2)C (3)E (4)D (5)A 4.B 5. C

4

长宁区初中语文分层作业(七年级第二学期)

6. B

7.唐 刘禹锡

8. ①斯:这 ②鸿儒:即大儒。此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③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④素:朴素的,没有装饰的。 ⑤云:说。 ⑥案牍:官府的公文。 9. ①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②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10.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1. C

12. 周敦颐 13. A

14. ①蕃:多 ②濯:洗涤 ③植:直立 ④亵:亲近而不庄重 ⑤鲜:少 ⑥宜乎: 当然

15. ①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②对于莲花的喜爱,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6. 作者对莲的赞美正是寄寓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提高题】

1.这两句属于环境描写,进一步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环境恶劣——长征过草地遇暴雨,渲染了一种气氛——迷蒙阴沉,引出下文——渴望火,需要火柴,衬托战士试图克服危难的坚韧品质。

2.从结构上看,“七根火柴”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开头写卢进勇“盼火”,接着交代连队已“没有引火的东西”,然后是更“需火”的无名战士“数火柴”、“交火柴”,最后是战士们用火柴点燃“篝火”、卢进勇慎重地转交“火柴”。从内容上看,“七根火柴”小中见大,具体而充分地体现出长征战士无私奉献、无比忠诚的精神品质;而这种精神品质正像“火柴”一样可以驱散黑暗,迎来光明和温暖,并让革命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所以用“七根火柴”

5

长宁区初中语文分层作业(七年级第二学期)

为题。

3.陋室的特点是“陋室”不陋。文中的“陋室”是指形式十分简陋;“不陋”是指“惟吾德馨”,即陋室主人高尚的品德令陋室蓬荜生辉。主要表现在陋室的环境是那么清幽——“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无车马喧哗;陋室的主人是那样的情调高雅,而来者也同样都是博学之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的气氛是那样的清静平和——“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居所和“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又有何差别!正因为屋主有着与先贤同样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心,有着不陋、不俗的追求,所以说“何陋之有”。

4.本文共两段,第1段主要用描写的方式表现莲的美好姿态和特性,第2段主要用议论的方式表达作者的喜好:“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自己的喜好,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境界,同时感慨当世品德高尚的人太少,而追名逐利、贪图富贵的世风盛行,从而进一步深化对主题。 5.(1) 酷烈 笼罩

(2)充满自信——轻松快乐——支持不住——开始困惑——害怕起来——选择放弃 (3)对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产生恒久影响的事。

(4)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在老人的追赶下奔跑,“我”尽管比老人跑得快,但永远摆脱不了他执着的追赶。

(5)第一问:①履行看瓜的职责②以行动对偷瓜的孩子进行教育。

第二问:①认准目标,执着追求,不畏困难,永不放弃②做事应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每一问只要答出其中的一个要点或其他符合文章、言之成理的答案,即可) (6)C

【拓展题】(略)

第四单元 风俗世情

【基础题】

1.①bï ②xiànɡ ③jū ④pãnɡ ⑤chù ⑥quâ ⑦shújiē ⑧nián 2.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3.羊管(或羊倌)胡同 褡裢坑胡同 菊儿胡同 堂兄家住的胡同

4.“大摇大摆”一词运用了拟人化的写法,既写出“屁股帘儿”飞起时摇摇晃晃的样子,

6

长宁区初中语文分层作业(七年级第二学期)

又表达了“我”兴奋与满足的心情。 5. 回忆儿时丰富多彩的游戏生活。 6.①瞳 ②恬 ③亢 ④冗 ⑤礴 ⑥栗

7. ⑴昏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⑵缠住不能脱身,束缚。⑶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⑷声音突然中止。 8. ⑴排比 ⑵比喻 ⑶拟人 9. 急促、飞扬、蹦跳、闪射、强健

10.“好一个安塞腰鼓”是文章的抒情线索,它反复出现,使文章一咏三叹,表达了作者对安塞腰鼓无限的赞美之情。 【提高题】

1.①叫卖声 ②工具声 ③乞讨声 ④唱戏声

2.作者将北京的胡同与上海的弄堂相比,写出了北京胡同的平房不管多么破,也不缺乏阳光;与伦敦、慕尼黑等地的类似的胡同相比,突出了北京小胡同的独特魅力。通过对比,更突出了对小胡同的怀念与留恋之情。

3. 给我的印象是:安塞腰鼓粗犷、雄浑、动力十足,是陕北人民激荡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象征。

4. 所联想到的事物都豪迈、壮烈、深沉,与浑厚的鼓声、深厚的高原相应,同时也给人以历史感,从更广阔的时空写出安塞腰鼓所蕴含的民族力量,以及作者对它无限神往。 5.①开头对击鼓后生的静态描写,既为下文作好充分铺垫,同时与他们击鼓时忘情、亢奋、不可抑制的激情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出表现他们活跃强盛、奇伟磅礴的生命力,表达对养育他们的黄土地的赞美之情。②结尾处对静境的描写,既表现出安塞腰鼓对人们的强烈感染力,令人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同时又借“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暗示新世界新生活的诞生,使主题得到升华。 6.

(1)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2)拟人 形象写出北京胡同气氛沉寂,生活宁静安闲。

(3)⑴有古旧的街巷; ⑵路边有槐树、柳树; ⑶巷中有推车卖货物的老人; ⑷有树下挂着的衣裳; ⑸有打破小巷宁静的玩耍的孩童; ⑹生活着“温煦、质朴和对待生活韧性 ”的人们。

(4)人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社会地位有关系,可是这种关系不是绝对的:富贵者不一

7

长宁区初中语文分层作业(七年级第二学期)

定快乐,快乐者也不一定是富贵者;反之,有些人虽然物质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下,平时却乐观开朗,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

(5)景物描写 渲染胡同的 生活气息,衬托古旧街巷具有的“温煦、质朴和对待生活的韧性”的感觉。

(6)“温煦、质朴和对待生活的韧性”。 因为这种精神已经深深扎根在中华民族的土壤中,不会因为胡同的 消失而改变;这种精神已经浸润到都市人的生命中,不会因为现代化生活而改变。

【拓展题】略

第五单元 自然奥秘

【基础题】

1.孕 yàn jǐ 翩 萌 sù

2.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3.B A A

4.(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现象由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等因素决定。

这些因素的说明顺序不能调换。因为这是按照对物候的影响大小来说明的。纬度是决定物候的首要因素;在纬度相同的情况下,经度的差异会影响物候;而在同一经度和纬度下,地势的高下会影响物候;最后是在同一地点,古今的物候有差异。因此,不能调换。 (3)举例子 具体说明了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4)“左右”表估计,原文的意思是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大概迟10天,迟的天数或多或少。如果删去,表明1962年的山桃等花的花期比1961年一定是迟10天,与原意不符。这样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 bǔ fǔ yí xǐ 啮 稽 pì 衅 qí

6. (1)什么东西都没有获得。 (一无所获) (2)在万分紧急的时刻猛然想出了办法。( 急中生智) (3)自己跟自己说话。 (自言自语) (4)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齐心合力)

8

长宁区初中语文分层作业(七年级第二学期)

(5)整个军队全部被消灭。 (全军覆没)

(6)原来是说思维所不能达到的境界。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不可思议) (7)在路上听来的话,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道听途说)

7.例如:解放军战士遇洪抗洪,遇震抗震,勇往直前,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奋勇抗险,决不退缩,更不停歇。

8.(1)繁殖力强 行为反常 死亡迁移

(2)不能调换。三大谜是按照旅鼠由繁殖到自我毁灭的逻辑顺序来说明的。繁殖能力超强才会引发种群的无限膨胀,才会引发旅鼠自我吸引天敌的行为,最后才会导致集体的死亡大迁移。因此是不能调换的。

(3)列数字 作比较 准确地说明了旅鼠的繁殖速度之快。 9.例如:人类不能毫无节制地繁衍等。 【提高题】

1.(言之成理均可。)认为课文标题好,是因为这个把物候现象比喻成大自然的语言,生动形象,读来有趣味。认为“物候现象”这个标题好,是因为直白,一目了然,容易理解。 2.(1) 鸭嘴兽既下蛋,又吃奶,生物学家不知道该把它列入哪一类动物。 (2)作比较 突出说明了鸭嘴兽的消化能力特强。

(3)作比较 例如:蝴蝶有着一对大而美丽的翅膀,两根细细长长的触角,腹部瘦长。乍看起来,和飞蛾差不多。但它们的颜色要比飞蛾鲜艳,像一朵会飞的花。 3.(1)相貌特殊 繁殖习性特别

(2)海马将卵产在雄海马的育儿袋里进行胚胎发育,幼海马发育完成,雄海马就开始“分娩”。 浅海情况十分凶恶;弱肉强食的“种间斗争”,特别火热,海马要保护卵子。 (3)举例子 作比较 具体地说明了鳕鱼一次产卵量大而真正变成幼鱼的卵之少,突出浅海弱肉强食,环境险恶。

(4)如:我更喜欢原文第一段的表达。原文第一段文笔轻松活泼、生动形象,颇有文采,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富有情趣,吸引我们沉醉到“水晶宫”的世界中。 4.略 5.作文(略)

第六单元 宋词集萃

【基础题】

1.(1)老夫聊发少年狂

9

长宁区初中语文分层作业(七年级第二学期)

(2)千骑卷平岗 (3)会挽雕弓如满月 (4)敲门试问野人家

2.(1)姑且 (2)黄犬 苍鹰 (3)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4)此指作者自己 (5)孙权,这里借以自指 (6)更 (7)白 (8)会当,将要 3.(1)宋 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豪放 江城子 密州出猎 (2)浩大壮阔 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 (3)狂 倾城 (4)C 4.(1)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2)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3)簌簌衣襟落枣花。

(4)为百姓安居乐业、农村风调雨顺而高兴。 5.(1)草色烟光残照里 (2)为伊消得人憔悴 6.(1) 久立 高楼 (2)极目远望

(3)心情沮丧忧愁 (4)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5)理解 (6)打算

(7)勉强欢乐 (8)形容人逐渐消瘦 (9)值得

7.(1)宋 柳永 三变 婉约

(2)例如:拟定标题为“春愁”,因为词中写到\"望极春愁”,“春愁”既点明了时令,又写出了作者的情感,全词紧扣“春愁”二字展开,因此拟定题目为“春愁”。(言之成理即可) (3)D (4)A 8.略

9.宋 同叔 珠玉词

10.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寂苦惆怅 安然欣慰 11.D

12.宋 李清照 易安居士 漱玉集

13.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酣睡 14.酒意未消 消不尽的失意伤感和烦闷情绪 15.叶 花 叶的繁茂 花的凋零

10

长宁区初中语文分层作业(七年级第二学期)

16.C 【提高题】

1. “绿”“红”二色代指叶和花,以“肥”“瘦”写叶之茂盛和花之凋零,语言凝练,对比中含有不尽的惜花情,可谓语浅意深。

一直孜孜以求的理想,虽未达到但仍然坚持不懈,不放弃。 2.(1)宋 (2) 时节 晏殊《浣溪沙》 暮春 欧阳修《采桑子》 暮春 群芳过后西湖好 表达词人感情的句子 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 表达的感情 词人面对即将离开的春天感到了一丝无可奈何、无能为力,所以有一点伤感,只能“小园香径独徘徊”,表现的是一种淡淡的惆怅和惋惜。 词人在落花时节却用一个“好”字来形容“群芳过后”的西湖,可见他从落寞当中看出了不一样的美,面对暮春之景,词人抱一种欣赏的态度,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词中写“燕子”的句子 由“燕子”而引出的感悟 似曾相识燕归来 双燕归来细雨中 词人在暮春时分感到了惆怅和惋惜,但是,他也看到了燕子在离开之后还会再回来,由词人描写了游人散尽之后的西湖一片清静的景象,虽然春天已去,“双燕归来”却仍然带来了此词人既感受到人生的无常,生机。 又看到了四季轮回的规律。 (3)C 3.C

4.写作提示:可根据词意,适当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当时的环境。人物的性格、心情可由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自然地体现出来。写作时既可以用第一人称,也可以用第三人称。

11

长宁区初中语文分层作业(七年级第二学期)

第七单元 议论纵横

【基础题】

1.《孟子》 战国 孟轲 孔孟

2.①妻子:妻子和儿女 ②弃:抛弃,此指绝交。

③比:等到 反:通“返”,返回 ④已:止,这里指罢免。 ⑤顾:回头看。左右:在旁侍候的近侍近臣。 ⑥

之:的

之:到„„去

之:代词,这里指朋友

3.①等到他返回时,却(发现朋友)使他的妻子儿女受冻挨饿,那么,对这个朋友,他该怎么办?

②一个国家没有治理好,那么对这样的国君该怎么办? ③齐王回过头看看身边的近臣,说别的事情去了。 4.(1)交友、主政、治国,老谋深算

(2)前两个问题,齐王回答得干脆、迅速,最后一个问题故意装模作样,避而不答。原因是最后一问针对的是齐王自己,按照常理,应该回答废黜,但是身为国君的齐王是根本不可能这样做的,因此他选择躲闪回避。

(3)不能调换顺序,因为这三个问题由小到大,由远到近,层层类推,很有逻辑性,只有这样才能让齐王不知不觉一步一步落入圈套,达到劝谏的目的。 5.战国 宋 墨 《墨子》 墨家

6. ①为:给,替 ②起:起身、出发 ③命:教导、告诫 ④借:凭借、依靠 ⑤说:同“悦”,高兴、愉快 ⑥固:本来、从来 ⑦得:得到。 ⑧服:信服 7.①我崇尚仁义从来不杀人。 ②宋国有什么罪过?

③(楚国)折损不充足的人口,却去争夺有多余的土地,(这)不能说是明智的。 8.(1)宋国没有错误;攻打宋国对于楚国没有特别的好处;攻打宋国将会使楚国陷于不智、不仁的境地。 (2)非攻

12

长宁区初中语文分层作业(七年级第二学期)

(3)墨子首先设下圈套,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的高调。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这句话来做文章。墨子分析了宋、楚双方情况,雄辩地指出,攻宋“不智”、“不仁”、“不忠”、“不强”,彻底撕下公输盘“假仁假义”的虚伪面具,使得公输盘不得不服。

9.左传 春秋 左丘明

10.⑴攻打 ⑵参与 ⑶浅陋,无知 ⑷独自专有 ⑸同“遍”,遍及,普遍

⑹指猪牛羊等祭品 ⑺虚报夸大 ⑻信任 ⑼诉讼案件 ⑽即使

⑾击鼓进军 ⑿军队 ⒀第二次 ⒁倒下 ⒂跟随,跟从 ⒃原因

11.(1)当权者浅陋无知,不能深谋远虑。

(2)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不敢虚报夸大,必定对神说实话。

(3)(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一点打一仗。

(4)(曹刿)走下战车查看齐军车轮滚过的痕迹,登上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

(5)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已经低落,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消失了。

(6)大国,是难以估计虚实的,我害怕他们有埋伏在那里。 12.(1)齐师伐我,公将战。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彼竭我盈 辙乱 旗靡

13

长宁区初中语文分层作业(七年级第二学期)

(4)从文章内容来看,曹刿的话是成立的。当曹刿问“何以战”时,鲁庄公首先想到的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被曹刿否定后,想到的又是“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可见,他认为作战依靠的就是身边大臣和神灵,这是浅陋的。在作战时,鲁庄公“将鼓”、“将驰”的行为又表现了他的急躁冒进,没有远见。作战取得胜利后,鲁庄公还不知道取胜的原因,说明他不明白战争的原理。 13.战国策 西汉 刘向

14.⑴长 ⑵受蒙蔽 ⑶确实 ⑷土地方圆 ⑸穿戴 ⑹通“熟”,仔细 ⑺赞美

⑻指责 ⑼使„„听到 ⑽认为 ⑾在 ⑿偶尔、间或 ⒀满一年 ⒁朝见

15.(1)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 (2)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啊!

(3)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

(4)我的妻子认为我比徐公美,是因为偏爱我啊。 (5)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并且传入 我的耳朵的人,受到下等的奖赏。

(6)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7)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8)几个月过后,不时有人偶尔来进谏。

14

长宁区初中语文分层作业(七年级第二学期)

16.(1)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②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③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虚心接受邹忌劝谏

(3)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4)①有自知之明。②善于思考,善于进谏。 (5)①有邹忌这样敢于进谏且善于劝谏的良臣。②齐王自己善于采纳群言。

【提高题】

1.成语有:王顾左右而言他,班门弄斧,墨守成规,一鼓作气,门庭若市等

2.孟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齐宣王作为国君应对百姓负责,应当把国家治理好。这三句问话,第一、二问是假设,说的是他人,第三问则指向齐宣王本人。三问由小到大,由远及近,从层层类推。

*3.为了说服公输盘,墨子列出了五大理由:攻宋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不可谓知类”,也就是不可谓义。因为公输盘自己说“吾义固不杀人”,所以墨子以这一条来劝阻公输盘,击中了要害。

4.作者略写战争经过,详写了战前曹刿论述“何以战”,战后论述克敌制胜的原因。这样安排详略是因为《左传》写战争目的是通过人物对话总结战争经验,阐述军事斗争的策略。 *5.相同点:鲁庄公和齐王在面对各自的谋臣时,都表现出了他们善于纳谏,乐于接受正确的意见的优点。

不同点:鲁庄公在面对曹刿时,思想上是被动的,处在被曹刿不断纠错的过程中,表明他自己缺少思维能力,只是善于利用别人的智慧罢了。齐王就不一样,他能在听完邹忌的意见后,主动果断地采取措施,使得齐国实现了大治,他自己就是有雄才的。 6.《左传》 左丘明 B

他们人多我们人少,等他们还没有全部渡河时,请允许我先攻击他们。 彼竭我盈 未既济 未成列 善于把握战机

15

长宁区初中语文分层作业(七年级第二学期)

7. D 我知道你用什么办法对付我了,(但是)我不说。 我不再攻打宋国了。 攻械尽 守圉有余 诎(公输盘诎) 善于将道义和实力相结合。 8.作文(略) 【拓展题】(略)

第八单元 外国传奇故事

【基础题】

1.wãi chānɡ juã Yē sū chàn huĭ

懈 拓 驯 畔 纫 凄

2.如:一顶帐篷 一艘轮船 一缕海风 一条围巾 一只山羊 一座荒岛 一挂破帆 一盒火柴 一颗星星 一片火光 一双拖鞋 一堵墙壁

3.示例: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爬上山顶,豪情满怀地宣称:我们征服了大山! 4.示例:眼看火车就要开了,我们飞速穿过检票口,三步并作两步奔下自动护梯,箭一般冲进车厢,总算赶上了火车,便长长地吁了口气。

5.风急浪高,水手脸上都露出恐怖的神情,船主不停祈祷,而鲁滨孙却在一边发呆,他对当时极为危险的处境浑然不知;“水手们不断地喊叫着它要沉了”,而鲁滨孙竟然连“沉”是什么意思都不明白;他听到船主放枪求救的讯号,可是他竟“不懂得放枪的用意”,大吃了一惊,以为是船破了,直到大船完全沉下去之后,鲁滨孙才明白“沉船”是怎么回事。 6.作者通过层层铺垫把鲁滨孙初航所遇到的风暴渲染得极为恐怖和惊险。如课文第1段,“海水涌得像山一样高,每隔三四分钟总要向我们扑过来一次。”“我向四面一望,满眼都是痛心的惨状。”通过描绘风暴来临时的景象表现当时恐怖的情形。另外,文中还有许多侧面描写表现了风暴来势之猛。如“船主、大副、水手长和一些比较有头脑的人都不断地祈祷,时刻准备着船沉到海底去。”当大船即将沉没时,有一艘小艇来救我们,可是由于风急浪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人们才把小艇抓住,上了小艇后,却不能靠近大船,只能在海里随着风浪颠簸起伏。

7.Jiāo礁石 qiáo 樵夫 cáo嘈杂 zāo遭遇 zāo酒糟 rú蠕动 nuî糯米 rú孺子 fù束缚 fù师傅 bï搏击 bï博士 bâi悖论 bï生机勃勃 8.疲劳 稳当 吃惊 吵闹

9.“我”海上覆舟遇险→“我”登录后被俘→他们劝降“我”→他们喂“我”吃东西 10.新奇、吃惊、不知所措

11.(1)人们个个身材矮小,不足6英寸;(2)人与人之间等级森严。

16

长宁区初中语文分层作业(七年级第二学期)

12.(1)那人演说前高喊三声,立即有人将我头左边的绳子割断。

(2)有三个侍从,一个替他牵着拖在其身后的衣服,两个分站左右扶持着他。 (3)他有十足的演说家派头,用了不少威胁的语言,也许诺表示同情与友好。 13.敏捷 湍急 魅力 倏地 琢磨 惬意 阔绰 无聊

14.这里的破折号均是表示汤姆说话时较长时间的停顿或者中断,意在给本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调动本的期待心理,表现了汤姆的聪明机智。

15.(1)善于思考,想办法让其他孩子心甘情愿地来替他刷墙。 (2)有良好的表演才能,故意欲言又止,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3)善于总结经验。

16.要让大人或小孩渴望做一件事,只需使做事的机会难以获得即可。 【提高题】 1.A.

*2.航程中遭遇大风暴,航船沉没,人也差点葬身大海。 “我”有一种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挫折反而激发“我”冲天的干劲。 *3. 变化的方面 面对困难时的心理 初航中 胆小、恐惧,害怕。 生存能力 对待生活的态度 面对风暴时悲观,风暴过后冒险欲望强烈。 4.汤姆让一群“傻小子”心甘情愿以手中的各种各样杂物换取帮他刷墙的活计。

一是汤姆以语言和行动成功地将“刷墙”的活计变成“乐意”、“优雅”的“工作”,变成了很难获得的显示自己能干的“光荣”的机会;二是“傻小子”们都“渴望”做一做同伴能做到的事情。

5.(1)写出来给自己每天看看,减轻一点心中的苦闷。

(2)自己既然没有被淹死,也就一定会脱离这个荒岛;岛上没有野兽,船上有终生用之不尽的东西。

生活技能少得可怜。 制陶中 认识到困难,想办法改进。 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积极乐观 变化的原因 勇于面对挑战,经历了生活的锤炼,拥有顽强意志和进取精神。 17

长宁区初中语文分层作业(七年级第二学期)

(3)不再整天把眼睛望着海面,等待有什么船来,而是开始一心一意安排自己的生活,尽量改善自己的生活了。

(4)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真实感受。

6.要求仿写的句子与例句的结构基本相同;内容方面要写出阅读的作品名称,还要写出作品给自己的启示。

7.作文要求:叙述事件时顺序要交代清楚,能运用恰当的描写和夸张体现出事情的趣味。 【拓展题】(略)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hangjiatan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