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浅析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景观·河流|

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浅析高  鹏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摘    要】对现今城市中河道利用的现状和不合理的建设进行分析,指出在发挥城市河道防洪作用的同时,应将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与城市河流生态系统规划相结合,提出城市生态景观规划理念和原则,并针对目前城市河道景观整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城市生态景观规划方法的讨论。【关 键 词】城市;河流;生态系统;景观规划前 言水是自然界的基本要素,是仅次于空气的第二环境要素。水环境中以河流环境为城市的最密切环境,城市的产生、发展与河流息息相关。河流是城市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鲜活流淌的血液,同时河流水系也构成了城市的自然骨架。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在城市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环境问题。现今的城市中河流常常作为城市污水的排放地,水质的污染导致城市河流的滨水景观质量下降,严重影响河道两岸居民的身心健康,同时两岸的生物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物种多样性下降,造成城市河流生态失衡。近些年,随着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滨水空间是城市中珍贵的开敞地带,对·44· 2007年  第3期自然河流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和千变万化的自然地形形成了丰富多变的自然景观特点。但目前的城市河流规划设计很少考虑到城市人群对河流的自然需求。城市河流水系的修复以及人工水景观的建设,也未能全面考虑城市河流的生态系统和人工水景在居民日常城市生活中所发挥出的功能和作用。在我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区域内,对河流生态景观环境的建设完全忽略了河流的自然属性,对水域护岸的生态保护也极端忽视,河流仅仅被用于防汛和泄洪的通道,以致进行人工化的硬质整治和景观建设流于表面工作。弯曲的河道被拉直,河道线条生硬、失去活力;生态结构和自然景观人为简单化,水岸护坡使用混凝土块石硬质护坡;为加快泄洪速度,高筑垂直的人工水泥驳岸,并随着防洪堤和防波堤的不断加高,“渠化”现象愈加严重。近些年的河道治理中,甚至出现了连河道底部都用混凝土块固化的河道。这种人工硬化的水体,不仅造成河道建设成本和维护费用的增加,而且使滨水生物和水生生物失去了生长和栖息的场所。又由于空气污物沉降和地表污水及雨水排流的影响,水体中污染负荷增加,导致水体富城市中水域空间的开发已不仅仅限于水利和防洪等的治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致力于城市河流生态景观的规划研究工作。好的河流生态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满足水利、防洪等方面的要求,而且还可以改善城市生活,使城市生态环境更加生动优美。另外,适应现代城市发展并独具特色的水域空间也有助于提高城市生活品味。因此,河流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已成为城市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 我国城市河流生态景观的建设现状近年来我国有不少城市投入大量资金对河流水域进行开发建设,但由于我国的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规划体制、设计方法等各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严重影响了我国城市河流水域区的建设效果。|景观·河流|

营养化,藻类大量生长。同时水体与周边及底部土壤的联系被混凝土阻隔,加筑堤坝使水体流通不畅,这些所产生的影响又导致水体中微生物种群受损甚至缺失,令整个人工水体自净能力大大降低,最终出现变黑变臭的现象致使水质降低,破坏了水域生态栖息地,水生生物及滨水生物无法继续生存,使水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同时也削弱了城市中水岸景观的自然风貌。钢筋水泥构成的“水之沙漠”取代了自然水体丰富多样的生态栖息地,破坏了生态循环廊道,这样的措施对周边环境的破坏程度,往往超出洪水所造成的损坏。河流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作为城市自然系统廊道、城市生物多样性区域的价值。因此,我国目前对水域空间的治理与规划远未能从生态整体角度上进行全面、统一的规划设计,还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与探讨。要的作用,同时也能改善城市中的热岛效应。在河道小环境方面,河道绿化可提供遮荫蔽阳的休憩场所,对于噪声和污染以及风沙的防御都有明显的效益。河流两侧的绿地建设不仅将城市河流水系改造成绿色的生态廊道,而且大大增加了城市中的绿地面积。2.1.2 改善水质城市中河流渗水量减少、水质的恶化会影响到地下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分布。河道两边的绿化可以过滤两边道路及用地的污水流入河水中,河道绿化结合城市水系环境综合治理,可以净化水质,同时绿地收集雨水渗入地下,利于城市的地下水循环质量。2.1.3 提高城市景观多样性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对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存适宜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意自然的河岸是塑造城市景观的重要手段,同时流水、土壤、植物、动物,这些都使河流成为了不同于城市单调的钢筋混凝土构筑物的丰富的自然景观,提供了让人可以亲近自然的场所,也为居民创造了更多的游憩和休闲的场所,是一个宜居城市中景观的亮点。河流水系景观丰富了城市的骨架,提高了城市景观的多样性,为城市的舒适性和可持续性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基础。2.1.4 增加城市物种多样性河流中的生物种类繁多,植物、动物、微生物形成一个庞大的水生物链。滨水环境也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多种条件,许多植物可以在岸边浅水地区和潮湿地区生存和繁衍,同时各种昆虫及其它动物也依赖于滨水环境生存。这样城市河流及周围环境形成了特殊的生态系统,增加了城市景观的异质性,对于维持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多样、持续、稳定和发展有很大的保障和支持作用。2.2 规划原则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规划是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条件下对滨水环境品质提出的更高要求,这为滨水景观设计提供了广阔的新空间。现今提出的河流生态景观规划不能以单纯的防洪和水质治理为目的,在规划建设中,应以生态理论指导景观设计,构筑生态的景观设计理念。这种设计理念尊重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减少对环境资源的剥夺,保障生物生存环境的质量,并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及生态系统的健康循环。2.2.1 河道景观与城市景观相协调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应当同时考虑城市河道生态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在河道景观规划中,不仅要尊重城市河流的自然规律,也要充分拓展城市河流以及河道景观的各项生态功能,使其在城市规划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更好的为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服务。2.2.2 景观与生态同步城市河流景观规划以人为主体,充分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亲近河水的要求。滨河空间的景观设计应以安全性、开放性、美观性和舒适性为原则,以自然美化为主要方向,强调植物造景,保证有一定宽度的绿化用地,并尽可能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形成一条连续的绿色廊道。同时要模拟自然河道,保护生物多样性,构架生态廊道,实现景观的可持续性。运用天然材料,创造河流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趣味,“软 2007年  第3期·45·2 河流生态景观规划的意义及原则2.1 规划意义随着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城市建设越来越朝着园林式的生态可持续方向发展,城市河流水域的治理和景观建设,不仅要考虑一般的防洪排涝作用,还应考虑其美化城市和延续城市物种多样性的作用。2.1.1 改善城市环境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人类正常的活动和各种机械的使用及城市形态的影响,造成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大。城市河流中高热容的水面、流畅的河道风以及具有大量植被覆盖的河道两岸,对提高整个城市气候质量和局部调节城市小气候具有重|景观·河流|

化”城市的硬体空间,为城市景观注入生机与活力。2.2.3 文化延续城市的发展与河流息息相关,在发展过程中滨河的城市都会形成其特殊的滨水文化和景观。因此在河流生态景观设计中,也应该通过线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元素,将历史景观和文化遗产连接起来,保证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同时运用现代设计理论,创造出具有地方特色与时代特色的河道景观空间,并与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相结合,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繁殖,同时也可使得河流的自然渗透补充城市地下水的不足。3.2 河岸生态景观河岸自然空间为水与滩的衔接,是河流生态景观绿化的主要地点,河流的滨水坡岸必须尊重水的自然属性。现代城市河岸多用混凝土或石砌挡土墙的直岸,植物配置简单,这样过于强调用人工手段来控制河流反而达不到水环境稳定和可持续的目的。水位变化不仅实现水与土地的物质、能量交换,且为河流生态环境提供多种多样的生存空间。在驳岸处理方式上,应鼓励用软式的驳岸代替钢筋混凝土石块的硬式河岸,既可防止水流对河床和河岸的冲刷破坏,又可给水生生物和滨水生物以更多的生存繁衍空间。河岸不做垂直式,边坡放缓,仿效自然型河岸,也可打破河道单调的硬线条,增加河岸生机。河岸绿化时可采用藤蔓植物、地被植物或垂枝灌木作坡面绿化,根据季节变化和河道水位涨落的不同位置配置不同的季节性植物,同时也为不同水位的水生动物提供多样化的生存条件。3.3 河滩生态景观河滩地是河道的边缘,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区域,可为人们提供游憩娱乐的空间,布置一些平台、台阶等,更可使人们得以亲近水体。这一空间的设计应以开敞的草坪为主,适当布置树群,不宜对绿地进行大量的人工雕砌,以使人们能置身在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中休闲游玩。河滩空间加大了滨河绿化带的建设,形成环境优美的亲水绿道,在夏季是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在冬季则可发挥防风作用。在河滩绿化带中可以充分考虑物种间的生态特征,形成种群稳定的生物群落结构,并与自然河流实现生态系统的网络化,既能维护物种的多样性又能形成多层次的优美景观。4 结 语城市河道是最易丰富城市景观的重要地段,是城市中最具生命力的景观形态,是城市的绿色廊道。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能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美化城市,还能够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形成可以自我更新的天然花园。生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平衡的系统,系统内存在着复杂的生物链,因此河流生态景观的规划是一项全面持久的工作,要注重景观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并从生物学的角度理解和分析,实现城市河流的可持续发展。3 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规划方法城市河流界于天然河流和人工渠之间,具有独特的水文特性。它是城市的绿色廊道,强调了水系景观廊道在生物保护、防洪减灾、休闲游憩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价值。3.1 河道生态景观城市河道由于其特殊的地段位置,处于居住社区、行政管理、商业服务、工矿企业和文化娱乐等设施高度集中的中心区,加之地区内建筑密度大,交通密集,城市河流形态受到城市道路网和城市各种用地的限制,不可能过于蜿蜒曲折。设计时在解除河道瓶颈基础上可适当保持河道的自然弯曲,局部拓宽,适当恢复原有的废弃河道。在现状复杂难以改造的河段,为满足泄洪的需要,保持河流通畅,改良生态景观,可采用适当放弃滨河休憩空间的做法来满足河道的宽度,或者在其它地段安排一些蓄水湖池。河道底部及两侧尽量避免硬质水泥铺装,保持原有的土质,既有利于水体内生物和滨水生物的生存及·46· 2007年  第3期参考文献[1]佛雷德里克·斯坦纳(美).周年兴,李小凌,俞孔坚.生命的景观-景观规划的生态学途径(第二版).中国[2][3][4][5]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4杨小波,吴庆书.城市生态学.科学出版社.2001.4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2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4许浩.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张宝鑫.城市立体绿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1[6]俞孔坚,李迪华,刘海龙,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反规划”途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9作者简介:高 鹏(1981-),女,北京市人,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学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