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工具钢热处理工艺-组织-性能的系统分析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工具钢热处理工艺-组织-性能的系统分析

(综合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工具钢热处理中成分—工艺—组织—性能内在关系; 2.通过实验,掌握材料的系统分析方法。 3.了解工具钢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常见组织。

二、实验原理

工具钢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切削刀具,模具和量具。所以要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高的强度和冲击韧性等。常用的工具钢有T10、9CrSi、Cr12MoV、W18Cr4V等。T10是普通碳素工具钢,淬火-回火态组织为:回火马氏体+颗粒状碳化物渗碳体+少量残余奥氏体。9CrSi是低合金工具钢,淬火-回火态组织为:回火马氏体+颗粒状碳化物渗碳体。Cr12MoV是模具钢,淬火-回火态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块状碳化物渗碳体。下面以高速钢为例,介绍其热处理工艺特点,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关系。

铸态的高速钢的显微组织黑色组织为δ共析相;白色组织是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鱼骨状组织是共晶莱氏体。铸态高速钢的显微组织中,碳化物粗大,且很不均匀,不能直接使用,必须进行反复锻造。锻造后还须进行退火。退火的目的:① 消除锻造应力,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② 为淬火组织做好组织上的准备。因为原组织为马氏体、屈氏体、或索氏体的高速钢,未经退火,淬火时可能引起萘状断口。退火温度宜为860~880℃,加热时间为3~4小时左右,为了缩短退火时间,一般采用等温退火,即:860~880℃加热3~4小时,炉冷到700~750℃等温4~6小时。锻造退火组织:在索氏体基体上分布着粗大的初生碳化物和较细的次生碳化物(碳化物呈白亮点)。

高速钢的淬火工艺的特点:主要是加热淬火温度高。目的是尽可能多的使碳和合金溶入奥氏体。高速钢的淬火方法有油淬、分级、等温、空冷等。以W18Cr4V为例,淬火温度在1270℃~1290℃,淬火组织是由(60~70%)马氏体和(25~30%)残余奥氏体及接近10%的加热时未溶的碳化物组成,晶粒度9~10级。硬度63~64HRC。当淬火温度不足,在1240℃~1260℃时,碳化物大部分未溶入奥

氏体,晶粒度为11~12级。硬度62~63HRC。当淬火温度过高,在1300℃~1310℃时,碳化物数量减少,晶粒度7~8级。硬度64~65HRC。当淬火加热温度达1320℃左右时,晶界开始熔化,出现共晶莱氏体和δ共析相,此时过烧。当两次淬火之间未经充分退火,易产生萘状断口,断口呈鱼鳞状白色闪光,如萘光,晶粒粗大,或大小不匀。为了进一步减少变形并提高韧性,对于形状复杂,碳化物偏析严重的刀具可用等温淬火。等温温度为240~280℃左右,其组织为40~50%下贝氏体和20%马氏体和35~45%残余奥氏体及未溶碳化物。

高速钢回火工艺的特点,主要是回火温度高,回火次数多,回火温度在560~570℃时,硬度和强度可达到最大值。由于淬火高速钢中残余奥氏体数量较多,经一次回火后,仍有10%的未转变,硬度64~65HRC。再进行两次回火,才能基本转变完。第一次回火对淬火马氏体起回火作用,而在回火冷却中残余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时又产生了新的应力,所以需要第二次回火,而第二次回火后由产生新的应力,还需要第三次回火进一步消除应力,有利于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所以高速钢的典型回火规定是560℃,回火三次,每次1小时,回火后钢的硬度比淬火后略高,约在63~66HRC,得到组织是回火马氏体和未溶碳化物和1~2%残余奥氏体。

三、实验设备及试样

1.设备:4X型金相显微镜;洛氏硬度计。 2.试样: 1)9CrSi、Cr12MoV的金相试样一套;

2)W18Cr4V经不同温度淬火—回火的硬度试样一套。 3)W18Cr4V经不同温度回火的硬度试样一套。

四、实验内容

1.观察分析工具钢不同温度淬火-回火下的显微组织,见表1。观察分析高速钢不同温度淬火下的显微组织,见表2。

2.硬度测试:不同淬火温度的W18Cr4V试样,相同淬火温度不同回火温度

的W18Cr4V试样。将试验结果填空入表3和表4。

表1工具钢不同热处理工艺制度下的显微组织

序号 2 3 4 W18Cr4V 材料名称 9CrSi 处理工艺 淬火+回火 铸态 退火 显微组织 回火马氏体+颗粒状碳化物渗碳体 共晶莱氏体+黑色组织 +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索氏体+碳化物 (60 ~70%)马氏体+5 1280℃淬火 (25 ~30%)奥氏体(残余2 ~3%)+10%未溶碳化物 6 7 8 Cr12MoV 1280℃淬火560℃回火三次 退火 淬火+回火 回火马氏体+碳化物+少量残余奥氏体 索氏体+碳化物 隐晶马氏体+碳化物 3%硝酸酒精溶液 3%硝酸酒精溶液 3%硝酸酒精溶液 30%硝酸酒精溶液 浸蚀剂 3%硝酸酒精溶液 3%硝酸酒精溶液 3%硝酸酒精溶液

表2 W18Cr4V高速钢不同温度淬火后的金相试样

№ 1 2 3 4 5 6 7 8 淬火温度/℃ 1220 1240 1260 1280 1290 1300 1310 1320 显微组织 隐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未溶碳化物 (奥氏体晶粒不明显、碳化物极少部分溶入奥氏体) 隐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未溶碳化物 (奥氏体晶粒细小、碳化物大部分未溶入奥氏体) 隐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未溶碳化物 (奥氏体晶粒小、碳化物部分未溶入奥氏体) 隐晶马氏体(60~70%)+残余奥氏体(25~30%) +10%未溶碳化物 隐晶马氏体(65~72%)+残余奥氏体(20~30%) +8%未溶碳化物 隐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未溶碳化物 (奥氏体晶粒粗大、碳化物数量小于5%) 隐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未溶碳化物 (奥氏体晶粒异常长大、碳化物聚集到晶界、呈角状) 晶界开始熔化、出现共晶莱氏体和δ共析相

五、实验报告与综合分析

1.实验目的。

2.画出所观察试样的显微组织示意图,并标明材料、状态、显微组织、腐 蚀剂、放大倍数。

3.绘出高速钢的硬度与不同淬火加热温度,以及不同回火温度的关系曲线。 4.根据成分特点,以高速钢为例对热处理工艺—组织—性能进行系统分析。 (1)通过对W18Cr4V各种状态显微组织的观察,在组织上如何区别铸态和过烧组织、退火和回火组织、不同温度的淬火组织、充分回火与不充分回火的组织,并进行分析其原因。

(2)高速钢W18Cr4V的AC1在800℃左右,但淬火加热温度一般在1250~1280℃,淬火加热温度为什么这样高?

(3)高速钢在淬火加热时,有可能会产生欠热、过热和过烧现象,根据金相组织上的特征,进行分析?

(4)W18Cr4V在560℃长时间一次回火,是否可以代替3次回火?

表 3 硬度与淬火温度关系表

淬火温度/℃ 硬度 淬火温度/℃ 硬度 1220 1290

表 4 硬度与回火温度关系

回火温度 / ℃ 淬火温度 / ℃ 200 300 400 500 硬度/ HRC 1240 1280 1310 570 600 650 1240 1300 1260 1310 1280 13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