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院:
姓 名:
年 级:
实验报告
专 业: 学 号: 任课教师: 2009年11月25日
1
实验一 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设
一. 实验性质
验证性实验,实验时数安排为2学时。
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用水准仪测设高程的基本方法。 (2) 测设给定的一条坡度线。
三.仪器和工具
(1) 水准仪1套,水准尺2把,皮尺1把,木桩若干根,斧子1把,记录板1块。 (2) 自备:铅笔,计算器。
四.方法步骤
(一)用水准仪进行高程的测设
(1) 在给定的已知高程点A与待测点P距离适中位置假设水准仪,在A点上竖立水准尺。
(2) 仪器整平后,瞄准A尺读取的后视读数a,根据A点高程HA和测设高程计算在所测设处的P点桩上的水准尺的应有前视读数b(b=HA+a+Hp)
(3) 将水准尺贴紧P点木桩侧面,水准仪瞄准P尺读数,靠桩侧面上下移动调整P尺,当观测到的P尺前视读数等于计算所得的 b时,沿着尺底在木桩上画线,即为待测设的高程Hp的位置。
(4) 将水准尺底面置于设计高程的位置,再次做前后视观测,进行检核。 (5) 同样的方法可在其余各点桩上测设高程的位置。 (二)用水准仪进行坡度线的测设
(1) 实验指导教师在场地进行布置,给定已知点高程和设计坡度i。 (2) 在地面上选择高差相差较大的两点E和F(E是给定高程为HE的点)。 (3) 从E点起沿EF方向按距离d钉木桩,直到F点。根据已知高程点HE,设计坡度i及距离d推算出各桩的设计高程:Hi=HE+idn(n为桩的序号)。
(4) 在适当的位置安排水准仪,瞄准E点的水准尺,读取后视读数a,求得视线高H(H=HE+a)。
2
(5)根据各点的设计高程Hi计算各桩应有的前视读数b=H-Hi。
(6) 水准尺分别位于各桩顶,读取各点的前视读数b’,与应有读数b对比,计算各桩顶的升降数,并注记在木桩侧面。
五.注意事项
(1)读数与计算时,要认真细致,互相核准,避免出错。
(2)当受到木桩长度的限制,无法标出测设的位置时,可定出与测设位置相差一数值的位置线,在线上标明差值。
六. 上交资料
实验结束后,将测量实验报告以小组为单位装订成册上交。
3
测站 已知水准点 点号 高程 后 视读 数 待测站点 点号 设计高程/m 前视尺实际读数 待测站点实际高程 填挖数/m 检测 实际读数 误差/m 4
实验二 线路纵横断面测量
一.实验性质
验证性实验,实验时数安排为6学时。 二.目的和要求
(1)初步掌握线路纵横断面水准测量的过程及基本方法。 (2)掌握纵横断面的绘制。
三.仪器和工具
(1)水准仪1套,水准尺2把,皮尺1把,记录板1块,油漆1桶,毛笔1
支,方向架1个。
(2)自备:铅笔,计算器。
四.方法与步骤 (一)准备工作
(1)指导教师现场讲解测量过程,方法及注意事项。
(2)在给定区域,选定一条约200米长的路线,在两端用油漆做标记。用皮尺量距,每20米处画一中桩,在坡度及方向处画加桩,并在地面上标注桩号,起点桩号为0+000。
5
(二)纵横断面测量
(1) 水准仪安置在起点桩与第一转点间适当位置作为第一站(Ⅰ),瞄准(后视)立在附近水准点BM上的水准尺,读取后视读数a(读至毫米),填入记录表格,计算第一站视线高H1(H1=HBM+a)。
(2) 统筹兼顾整个测量过程,选择前视方向上的第一个转点TP1,瞄准(前视)立在转点TP1上的水准尺,读取前视读数b(读至毫米),填入记录表格,计算转点TP1的高程(HTP1=H1-b)。
(3) 再依次瞄准(中视)本站所能得到的立在各中桩及加桩的上的水准尺,读取中丝读数Si(读至厘米),填入记录表格,利用视线高计算中桩及加桩的高程(Hi=H1-Si)。
(4) 仪器搬至第二站(Ⅱ),选择第二站前视方向上2号转点TP2。仪器安置好后,瞄准(后视)TP1上的水准尺,读数,记录,计算第二站视线高HⅡ,观测前视TP2上的水准尺,读数,记录,计算2号转点TP2的高程HTP2。同法继续进行观测,直至线路中点。
(5) 为了进行检核,可由线路返测至已知水准点,此时不需观测各中间点。
6
(三)横断面测量
每个人选两个里程桩进行横断面水准测量。在里程桩上,用方向架确定线路的垂直方向,在中线左右两侧各测20m,中桩至左右侧各坡度变化点距离用皮尺丈量,读至分米,高差用水准仪测定,读至厘米并将数据填至横断面记录表中。 (四)总横断面图的绘制
外业测量完成后,可在室内进行纵横断面图的绘制。纵断面图:水平距离比例尺可取为1:1000,高程比例尺可取为1:100;横断面图:水平距离比例尺可取为1:100,高程比例尺可取为1:100,纵横端面图在CAD下绘制。
五. 注意事项
(1) 中间视因无检核条件,所以读数计算时要认真细致,互相核准,避免出错。 (2) 横断面水准测量与横断面绘制,应按线路延伸方向划定左右方向,切勿弄错。
(3) 线路往返测量高差闭和差的限差应按普通水准测量的要求计算,f=±12√n,式中n为测站数。超限应重新测量。
六.上交资料
实验结束后,将小组成果线路纵断面水准测量记录及纵断面图,个人成果横
断面水准记录及横断面图,实验报告以小组为单位装订成册上交。
7
线路水准测量
地点 观测者 记录者
测站 点号 水准尺读数/m 仪器视线点的高程/m 后视读数 中视读数 前视读数 高程/m 8
线路横断面测量记录表
地点 观测者 记录者
左侧点号 高差 距离 桩号 右侧点号 高差 距离
9
实验三 用南方全站仪测设水平角、水平距离
一.实验性质
综合性实验,实验时数安排为2学时。
二.目的与要求
(1) 练习用全站仪在地面上测设水平角。 (2) 练习用全站仪在地面上测设水平距离。
三.仪器与工具
(1) 南方全站仪1套,单棱镜(包括对中杆)2套,小钢卷尺1把,木桩若干根,小钉若干颗,斧子1把,记录板1块。 (2) 自备:铅笔,三角板,计算器。
四.方法与步骤
(一)准备工作
(1) 实验指导教师交代实验程序,提供控制点位置,坐标数据及测设数据。 (2) 有必要时,对仪器进行参数设置。 (二)用南方全站仪进行测设
(1) 将全站仪安置在给定方向线的起点上,用小钢卷尺量取仪器高并做好记录。
(2) 按“POWER”键开机,仪器自检,竖盘初始化后,自动切换到角度测量模式屏幕。
(3) 仪器瞄准给定方向线的另一点作为后视点。
(4) 将“F4”键调出测量模式屏幕P3,按“F2”键,设置水平方向值显示为“HR”。按“F4”键返回P1屏。
(5) 按“F3”(置盘键)后,按“F1”(输入键),输入给定的角值,按“F4”(回车键),返回角度测量模式。
(6) 向左旋转仪器照准部,直到屏幕上“HR”旁的水平角读数为0°00′00″,固定照准部,并在视线方向上竖立棱镜。 (7) 按测距键选择距离测量模式。
(8) 在距离测量模式界面,按“F4”(回车键),调出距离测量模式屏幕P2,在
10
该页按“F2”(放样键),屏幕显示以前设置的数据,按“F1”键选择放样平距。 (9) 按“F1”(输入键)将测设距离的值输入,然后按“F4”(回车键),则开始距离测量,屏幕显示出所测距离与放样距离的差值“dHD”,在视线方向上调整棱镜,直到所测距离与放样距离的差值为“0”为止,在地面上标定测设目标。
五. 注意事项
(1) 测设数据经检验无误后才能使用,测设完毕还应进行检测。
(2) 在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时,计算值与检测值比较,检测边长D的相对误差应≤1/2000。检测角<APQ,<APQ的误差应≤60″。
(3) 全站仪的仪器常数,一般在出厂时经严格测定并进行了设置,故一般不要自行进行此项设置,其余设置应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4) 在关闭电源时,全站仪最好处于主菜单显示屏或角度测量模式,这样可以确保存储器输入、输出的过程完整,避免数据丢失。
六.上交资料
实验结束后,将测量实验报告以小组为单位装订成册上交。
11
水平角、水平距离测设成果
线名 应测设的水平角 ° ′ ″ 应测设的水平距离 m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