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管桩设计说明
1.地质情况详见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华联绿色家园工程勘察报告》A-2004-030(粤)。
2.本工程除1栋和幼儿园外,其余部分基础采用φ400*95和φ500*125AB型的C80预应力管桩。其中编号为aCT的承台底下为φ400*95管桩。编号为Bct的 承台下为φ500*125管桩。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特征值φ400*95的按1500KN、φ500*125的按2300KN进行基础设计。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分别按250KN、417KN设计。持力层选用强风化花岗岩。最终单桩承载力应通过静载试验确定。其试桩轴向压力极限承载力特征值φ400*95的为3000KN,φ500*125的为4600KN。
其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495KN和825KN。
3.本工程暂定采用锤击施工法,建议参数:
贯入度应根据锤重而定,当选用50KN的锤重时,落锤高度建设为2.0~2.5m,最后三阵贯入度20~30mm。应要求试桩,以试桩结束为依据。桩尖选用开口型桩尖。
4.施工应遵循国家有关规范及《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22-98),施工前应进行试成桩。
5.单桩轴向受压承载力设计值应通过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试桩应包含每种规格的桩型,以此作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1
图中给出了试桩的位置和数量供参考。也可由质检、监理、施工和设计单位根据现场情况具体商定。
6.预制桩施工时,应先开挖地下室,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压桩工作。由于水位高,建议可采用先开挖一定深度的基坑,打完桩基后,再开挖至指定标高。送桩深度不宜大于2m,不应大于4m。
7.地下室基坑采用机械开挖时,最后应留出300mm,用人工挖掘、修整。
8.本工程水位高,基坑开挖时,应采取妥善的降水、排水措施,加强坑壁支护,防止基坑坍塌以及产生流泥、流沙,并应考虑降水对周围已建建筑物的影响。建议基坑支护请专业队伍施工。
9.打桩顺序应自中间向四周对称施打。本场地内存在中砂层,厚薄不均且击数差异大,施工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如采用开口桩尖或先钻后打等方法,以便施工顺序进行了。对地面隆起及可能上浮的桩最后应进行复打。
10.施工时,应做好施工记录,对出现桩身突然倾斜、跑位;地面明显隆起、邻桩上浮或位移过大等现象,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11.桩长不小于10m,桩端进入持力层>0.5m。
12.工程桩施工结束后,应按总桩数的1%并不少于3根的规定随机抽样,进行桩的静载荷试验,其它检测试验应按深圳市有关规定执行。
2
(试桩数可包括在施工前已做过静载试验的根数)
13.桩身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截桩后的桩顶标高允许偏差为±10mm。桩顶平面位置允许偏差;桩下单桩及双桩的短向为80mm,其它为100mm。
14.桩长(近似)为15~25m,未注明时桩顶相对标高=承台顶面标高承台厚度+70mm。
15.注明有“KBZH”字样的为永久性抗拔桩,其余为非永久性抗拔桩,但可在施工期间做临时性抗拔用。(应甲方要求,仅为安全储备)。
16.未注明的有关桩基事项按《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22-98)执行。
3
人工挖孔桩设计说明
1.本工程1栋住宅主楼基础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
2.根据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华联绿色家园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场区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填土、中砂、含砾粘土、砾质粘性土,下伏基岩为燕山期侵入花岗岩(全、强、中、微风化花岗岩)。(qp为桩端的承载力持征值)
强风化带qp =2300kpa 中等风化带qp =5000kpa
3.桩基持力层选在中风化岩。
4.桩纵向主钢筋及部分箍筋采用HRB335级钢筋,以&表示。部分箍筋采用HPB235级钢筋,以^表示。桩身C30,护壁C20。桩主筋、箍筋均采用绑扎搭接,搭接接长度详总说明。
5.桩施工要求详见有关现行规程、规范。
6.挖桩前应全面放线,与总平面布置相符无误后方能分块分别放线挖桩。
7.施工时如遇地下水必须采取有效排水措施不允许浸泡基底土层。
8.本工程设防雷接地钢筋及防雷引下线具体位置详见电气施工图。
9.根据土质情况,护壁分节高度及配筋可适当调整。
4
10.桩孔应经质检、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及建设单位共同检查合格后,方可放置钢筋笼浇注混凝土,浇注前要彻底清理孔底沉渣,并排除积水。
11.钢筋笼每隔2米,应设一道&16焊接加劲箍筋。
12.为了保证桩顶混凝土的设计强度,浇注后的混凝土面应适当高出设计桩顶标高,待施工垫层及承台前凿去浮浆段至设计桩顶标高。
13.挖孔桩的试验方法、数量等按深圳市及现行有关规范、规定执行,试桩位置视工程情况,由质检、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及建设各有关部门共同协商确定。
14.因部分桩基相距较近,挖孔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15.桩主筋及箍筋应通长设置。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