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工作的核心与灵魂,我们要从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三个方面切实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一、基础医疗服务质量管理
基础医疗质量管理是指医院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医院的管理制度、医院环境、设施、医疗设备、业务技术、药品供应、后勤保障、信息方面的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中最基本的一环。
1、制度建设:建立健全 (1)工作制度、岗位职责; (2)诊疗规范操作技术、常规; (3)医疗流程; (4)医疗质量考核标准。
2、人力资源管理。按照一级甲等医院要求和我院规模,合理设置科室,合理安排人员,做到合理、高效、优质服务,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3、服务临床一线。医务科、护理部、办公室、产物科、后勤科、供应室、等科室、深入到一线,服务到临床一线,坚持下送下收。
4、方便快捷舒适服务,让病人满意服务。挂号交费合一缩短时间,未检查完或门诊病人未看完,抢救病人未脱离危险不下班,设立院长信箱、意见箱、意见薄,为病员煎药,有水服药,为病人导医,诊费公开,提供查询,保持清洁安静的舒适环境等。
二、环节质量管理:
第1页共9页
医疗质量是医务人员利用医疗技术为患者提高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医疗服务的提供过程与实现同时进行,很难对医疗服务进行检查,即合格后校对,因此环节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且医疗服务对象是人,服务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且难以纠正,可见,环节质量管理十分重要。
1、职工自觉履行好岗位职责。全院各岗位人员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必须严格自觉履行好,否则为岗位____或不能胜任岗位工作。每个岗位人员履行好职责是环节质量管理重要一环,自觉履职,自觉接受院、科两级检查,院科要经常开展履职教育。
2、抓好科室质量管理。科室质量管理是环节管理的中间环节、关键环节,能及时发现及纠正医疗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科主任、护士长是科室质量管理负责人,要狠抓落实。
3、抓好环节中的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
(1)抓好二级行政查房、会诊、病例讨论、手术审批、转诊转院、分
科收治等制度的贯彻落实。 (2)抓好查对工作。
(3)做好危重病人、手术期病人和特殊病人的管理。 (4)抓好临床输血管理。确保用血安全。
(5)抓好急诊急救工作,对急诊科应急反应、人员、设备、急救药品等情况随时抽查。
(6)抓好值班制度,节假日值班技术力量要保证,做好交接班及报告书写,经常随机抽查(特别是节假日夜班间抽查)在岗位情况。
第2页共9页
(7)做好病历书写和管理,及时客观准确书写,上级医师及时修改签名,按时归档,妥善保存,归档病例不得修改、返回,原则上不借阅。
(8)做好沟通工作:一方面做好医患沟通工作并做好谈话记录,并一方面做好院内上下、科室之间、同事之间工作的沟通,确保质量管理____决定及时执行,工作上能互相协作,确保工作正常运转。
(9)实施零缺陷管理,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10)持证上岗,严格执业准入。
(11)抓好特色科室、重点科室质量管理,提高诊断、治疗质量。 (12)在医疗进程中,下一个工作环节有责任监督上一个工作环节,如发生划价、发药错误、处方差错,只能由医务人员核对后纠正,严禁由病人跑路。
(13)病人出院结帐时,帐目核对由科室内部核对,禁止病人参与核对工作,杜绝病人往返跑路。
三、终未医疗质量管理: 1、单病种管理:
(1)确定单病种:能反映医院、科室医疗工作重心,选常见多发病疾
病顺位排列前____种疾病作为单病种,如包皮包茎、精索静脉曲张。
(2)规范诊疗方案。
(3)制定治愈好转率、死亡率、平均医疗费用。
第3页共9页
(4)分析与评价。是否为纳入标准,是否符合诊疗规范,治愈好转率、平均医疗费用是否达到目标,找出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每季度____次,并督促整改。
2、质量指标管理。医疗质量总指标年初分解下达各科室,年终总结时,医院质量指标院、科分别统计,实行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主要是月报进行管理,定期分析评价,特别是指标中“三日确诊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术前术后诊断符合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治愈好转率”、“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医院感染发生率”、“传染病报告率”等重点考核内容。
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样本(2)
是医疗机构管理和提供医疗服务的核心内容,对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从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定义、目标和原则、基本要素等方面进行阐述。
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是指医疗机构为提供高质量、安全、有效和可及的医疗服务,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制度。其目标是提高病患的满意度和健康水平,促进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以病患为中心:将病患的需求和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满足病患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 全员参与:全员参与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形成全员的责任共同体,推动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3. 连续改进:持续改进是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核心。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第4页共9页
4. 风险管理:医疗机构要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预防和控制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质量目标和指标:医疗机构要建立明确的质量目标和指标体系,使其能够量化和评估医疗服务的质量水平。
2. 工作过程管理:医疗机构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工作过程管理制度,包括治疗方案制定、医疗操作规范、临床路径管理等,确保医疗服务按照规范进行。
3. 人员管理:医疗机构要建立合理的人员管理制度,包括医务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激励等,以确保医疗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4. 设备设施管理:医疗机构要对医疗设备和设施进行管理,保证其安全、有效使用,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
5. 信息管理: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制度,包括病历管理、患者信息保密、医疗质量数据统计和分析等,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针对以上基本要素,医疗机构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同时,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管理意识和能力。
小结:
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是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其目标是提高病患的满意度和健康水平。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原则包括以病患为中心、全员参与、连续改进和风险管理。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基本要素包括质量目标和指标、工作过程管理、人员管理、设备设施管
第5页共9页
理和信息管理。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对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宣传和培训,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样本(3)
1、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医院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质量管理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要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
2、医院要建立健全医疗质量保证体系,即建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____,职责明确,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1)医院设置的质量管理与改进____(例如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要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人员组成合理,职责与权限范围清晰,能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为医院质量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院长作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应当认真履行质量管理与改进的领导与决策职能;其它医院领导干部应当切实参与制定、监控质量管理与改进过程;
(3)医疗、护理、医技职能管理部门行使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督职能。
(4)临床、医技等科室部门主任全面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5)各级责任人应当明确自己的职权和岗位职责,并应具备相应的质量管理与分析技能。
3、院.科两级质量管理____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自身医疗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
第6页共9页
(1)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是全面、系统的书面计划,能监督各部门,重点是医疗、护理、医技科室的日常质量管理与质量的危机管理。
(2)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
4、健全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
(1)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
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等。
(2)对病历质量管理要重点加强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与管理。 5、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6、质量管理工作应当有文字记录,并由质量管理____形成报告,定期、逐级上报。通过检查、分析、评价、反馈等措施,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将质量与安全的评价结果纳入对医院、科室、员工的绩效评价评估。
7、建立与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实行责任追究的制度、形成医疗质量管可追溯与质量危机预警管理的运行机制。
第7页共9页
8、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要用诊疗常规指导对患者诊疗工作,有条件的医院要逐步用临床路径规范对患者诊疗行为。
9、逐步建立不以处罚为目标的,是针对医院质量管理系统持续改进为对象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能够把发现的缺陷,用于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与程序的改进工作。
10、建立与完善目前质量管理常用的结果性指标体系基础上,逐步形成结果性指标、结构性指标、过程性指标的监控与评价体系。
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样本(4)
一、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门诊各部门必须以病人为中心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并纳入门诊部的各项管理工作中;
二、门诊部建立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委员会,各科室设医疗质量控制小组,对医疗、护理、病历、药事、设备,医疗事故,预防保健,后勤管理,行政管理等按要求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加强质控工作的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
三、门诊部设立门诊、科室两极质量管理____,必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医疗制度,护理制度,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并切实执行,严格要求,定期检查,考核,评估;
四、门诊、科室两级质量管理____须定出全年质量控制计划,每月召开例会,通报情况,反馈信息,完善制度,定出提高医疗质量的措施及质检方案,每季度进行全院性医疗质量管理检查及评价,按门诊部有关规定进行奖惩,不断改进工作;
第8页共9页
五、搞好标准化管理,包括技术质量的标准化,管理考评的标准化,医疗设备的标准化及工作方法程序的标准化;
六、每月召开医疗安全会议,通报病历检查及医疗安全情况及奖惩意见,以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七、坚持开展质量教育和技术培训,加强全员“三基”“三严”训练,坚持进行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
八、门诊、科室两级的质控工作应有完整的文字记录资料,并由质量管理____定期写出分析报告,半年有小结,全年有总结,定期逐级上报;
九、加强医疗质量情报工作和信息的流转反馈,质量情报工作要求准确,及时,全面,系统,作到信息发送及时,流转迅速,返回准确率高,处理及时,效果好;
十、质量检查结果作为评优,奖惩,晋升等的参考依据。
第9页共9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