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佳旅游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探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与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探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与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第26禚第2期 2013年2月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J ̄urnal of HIJBEI Correspondence University V01.26.N0.2 Feb.2O13 探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与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成华军 (四川文理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 重要一员,很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这给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承担社会重任起到了一定的 阻碍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感缺失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社会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3)02—0055—02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利益的现象。而大学生生活在比较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不 可避免地受到了市场中的不良观念的影响,他们也不断地感受 着市场经济中利益的重要性,也不断地承担着这种利益最大化 带来的挑战,因而使得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渐渐地,大学生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3.02—028 社会责任感是指人们在具体的生活中产生的积极主动的 情感体验,主动承担自己应该履行对社会和集体的责任和义务 的一种品格。每一个人生活在生活中,享受着生活带来的美 好,还应该在这份美好之后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对于大学生来 说,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更应该明确自己肩上扛 着的重任,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参与到公益 活动、志愿服务、奉献社会中去,将自己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社 会主义有志青年。但是,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社会中,有些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扭 逐渐以个人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为衡量一切的尺度,逐渐淡漠 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逐渐逃避了自己的社会责任。 2.家庭原因。家庭因素作为一个影响学生价值观和思想 观念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中的责任教育的缺失也是造成大学 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重要原因。很多父母亲在教育子女的时 候,常常以学习成绩为衡量标准,没有将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放 在教育子女的责任感培养上,使得子女的价值观念发生偏差。 我们来分析两种情况,一种是城市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将子 女视为掌上明珠,凡事都要依着顺着,过分的宠爱使得孩子不 曲,缺失了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的提高。 一、分析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 目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学生过分看重自己的理想目标,而对于社会理想和目 标却不加重视。大学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普遍关注自己的 前途、命运,他们在毕业之后往往考虑的是自己、家庭和现实状 况,对于国家和社会的理想却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缺乏对大 学生承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的认识。第二,大学生在涉 及利益问题的时候,往往表现出了较强的“以自我为中心”,忽 视了社会价值。在利益不断多样化的社会中,很多大学生的价 值观念发生了变化,他们普遍看重个人利益和自我的发展,对 于个人的精神追求和社会价值取向往往是放在一边。这在大 学生的就业择业中可以看出来,他们追求工资、待遇,选择体面 的工作,不愿意到基层农村、偏远西部去工作。第三,大学生的 自我意识占重要位置,没有对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加以关注, 导致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和服务精神大大缺失。受到西方的前 卫思潮的影响,大学生慢慢地朝着个性解放的方向发展,在实 际生活中往往考虑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命运前途,对于国家和 社会的风险精神却感到无所谓。 会换位思考,在处理任何问题的时候还是以自己的想法和目标 为依据;还有一种是农村的多子女家庭,父母从小就教育孩子 要好好学习,走出农村,去享受大城市的繁华 这也许是好事, 但这种功利性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在走人大学之后,想到的只 是家庭和自己,很难想到社会和国家的价值。当然,还有一些 家庭能够对孩子的责任感加以教育,告诉孩子要承担社会的责 任,但这毕竟只占了少数了。当孩子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父母 与孩子的交流和联系变得少了,也就很难对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进行再教育了,这就给孩子的社会责任感缺失提供了有利温 床,让孩子缺乏了应有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3.学校原因。在高校教育体系里,存在着一些造成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催化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高校在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过程中,教育方式单一,在教育 中强调灌输教育,忽视了引导教育,使得学生的主动地位得不 到彰显。但是,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靠学生自主决定的,是学 生在内心深入感悟到的,是一种自觉性行为。第二,高校的专 二、分析目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 ・业课程体系存在不合理的现象,课程内容与社会实际结合不紧 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扭曲,社会责任感缺失,是多种原 密,使得学生很容易在学习中出现迷失自我的现象,单纯地认 为学习的目的在于考试,认为学习就是要丰富自己的认识,忽 (一)客观原因 因相互结合的结果。 1.社会原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 济价值的自主化和功利化越来越明显。当人们的生活水平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的认知领域也发生了巨 大的变化。市场经济中,效率第一,利益第一,导致了人们直接 将利益最大化作为评价的标准,进而产生了以不正当首选谋取 视了正确认识自我,找准自身社会定位,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重 要性。第三,高校的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也不太强,表现自私、冷 漠、缺乏社会正义感和敬业精神,在此种素质的教师教育之下,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也就理所应当了。 (二)主观原因 1.认识出现偏差。当代大学生因为没有较多地接触社会, 作者简介:成华军(1982一),男,四川邻水人,四川文理学院教师,从事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55 湖北函授大学学 ̄.(2o13)第26卷第2期 没有相应的社会经验和实践经历,且心理发展方面还不太成 熟,导致了学生看待问题比较片面,没有形成全面、客观分析问 题的习惯。再加上有些媒体为了炒作,放大社会丑陋现象,网 络信息大肆宣扬和传播等都给学生看待社会的观念造成了影 响。在此环境下,学生很容易因为临时出现的困难失去学习动 力和激情,很容易失去本应有的社会责任感。更严重的是,有 什么,禁止什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清晰的规章制度,积极反对 腐败消极的现象,推崇乐观积极的现象;另一方面,高校里的领 导和教师要做好带头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正确的道 德价值观,从而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实现一个有效引 导作用。 (三)引导大学生通过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 大学生是社会的有志青年,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理想 些学生被媒体丑化的社会现象所蒙蔽,对社会道德和亲情失去 了信任,常常以人情淡薄来形容社会现状。 2.缺乏自我定位。大学生对于社会角色和社会定位不是 很清晰,他们在长时间接受应试教育的过程中,直接将考上大 学作为学习的目标,但对于考完大学之后要怎么做和做什么都 没有明确的定位。有些大学生在校园里,除了上课,就是上网、 逛街,还没有完全树立对生活奋斗的目标。虽然他们也会觉察 到空虚和虚度光阴,但是也很少有人付出实际行动。对于生活 信念,因而对自己和社会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我们要引导 大学生通过承担社会责任去实现自我的价值,让大学生的社 会责任感不断加强,防止重视个人价值忽视社会价值的情况 出现。有些大学生认为,自我价值的实现应该与社会利益对 立起来,追求社会价值了,个人价值的实现就会受到影响,这 种观念显然是不对的。在高校的思想教育过程中,我们要让 大学生明白,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利益的发展,如果没 有社会的整体利益,就没有人类的文明进步,也就没有了个人 实现价值的平台和基础。例如,大学生想要成为一名能干的 房地产销售精英,这是可以实现的,前提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条件下,社会要公平竞争,不正当竞争的现象要杜绝出现, 且人们的生活条件要不断提高,使自己的经济收入买得起房 子,这些都和社会的整体利益有关。如果人人生活条件都不 太好,那么,你向谁销售房子呢?因此,如果当代大学生理解 了承担社会责任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那么也就顺理 成章地强化了社会责任感。 (四)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高校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 设。俗话说,名师说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也许你会说,社 会责任感的形成不是一项技能,不需要强将或者名师的作用。 那么,我们就将这种强将和名师的定义更专业一点吧。当教 师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时,也就对社会责任感的意义和必 要性有了深刻的理解 在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时候, 会更显得有方法和有实例,再者,通过这种交往中的耳濡目染 的作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会被大大地培养起来,这些都是名 师或者强将的带动效果。相反,如果教育学生形成社会责任 感的教师都没有社会责任感,那么怎么让学生对教学心服口 服呢?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教师的素质 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的行为举止和思想观念对于学生产生 在校园乐园;里的大学生,他们没有压力,也没有体会到社会责 任感的重要性。因此,在没有对自己进行正确定位的前提下, 大学生很难认识到社会赋予自身的重要使命,也没有要履行社 会责任感的强大动力。 三、分析如何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引导大学生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高校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 系。对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有很多种理解:第一种是将个人 与社会对立起来,认为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是相悖的,追求了 个人利益就无法追求社会利益,追求了社会利益就很难追求个 人利益;第二种是将个人与社会统一起来的观点,认为社会由 个人组成,社会利益是在个人利益实现的基础上实现的,社会 币l}益就是所有个人利益的总和。这两个观点存在着区别,实质 是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但是,对于二者的关系如何理 解,直接关系到社会责任感的有无和强弱。目前的很多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缺失多半是没有理解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造成的。 在实际中,个人与社会既不同又有着联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相 互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个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人,离开了 社会就很难成为个人。人是一种社会动物,只有在社会中人才 能独立和自主;另一方面,社会也离不开个人,缺少了个人,社 会就不复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正确认识了个人与社会 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在处理个人利益的时候照顾好社会利 益,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二)坚持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高校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和 其他活动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坚持正确 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想培养好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要不断 提高教师的素质。一方面,高校的教师在教学和实际生活过 程中,要以积极的心态和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去影响学 生,不能以社会中的事没有关系到自己.一副高高挂起的姿态 来面对学生;另一方面,教育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的教师要从 的道德价值观,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在当今社会里,利益 关系变得多元化,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社 会意义在大学生呢个心中也就变得模糊不堪。要想改变这个 现状,就要从坚持正确道德价值观入手。在高校教育中,要坚 持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合理引导大学生的价 值取向,促进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关 系。一方面,在高校校园中,要明确提倡什么,禁止什么,反对 自己对社会责任感的理解出发,并通过实际的例子以引导的 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从引导学生对于 个人与社会的理船、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教师队伍建设出发, 从心灵的深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迪,促进学生不断改变传统 的看法,正确认识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从而不断 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李志刚.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l(5) [2]冯霞.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与培养探究[J].学术论坛,2009(2). [3]任伟.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形成的理论基础及其过程[J].中国电力教育,2010(9) 5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hangjiatan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