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 NO.6 TIME EDUCATION dune 青年教师的特征分析与培养模式研究 杜思静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扩大,青年教师所占比例也不断增加。如何培养好并留住青年教师,已成为各学校一项十分重要 的带有战略性的任务。本文就目前青年教师的思想特征进行了简析,探讨如何培养好并留住青年教师的模式。 关键词:青年教师思想特征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8181(2009)06—0183—01 1青年教师的特征分析 现如今的青年教师大部分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 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在他们身上有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深深 烙印。通过对青年教师的调研,我们发现并总结了他们身上共有 的思想特点。 1.1具有强烈的自我价值观念 青年教师通常活力四射,渴望体现自我价值,期望通过努力 工作得到领导的重用,以及同事的认可。 1.2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较深 青年教师受多元价值观影响,并不会完全固守现有的职业, 他们较容易选择经济待遇优厚的单位,而且对是否能提供充足的 个人发展空间非常重视。 1I3对物质方面的心理预期通常较大,比较讲究生活的舒适,安 逸 虽然仍然视勤俭节约为美德,但耳濡目染现代物质文明的进 步,因而讲究生活质量,追求舒适自由,不随遇而安。 综上所述,青年教师的这些思想特质,有其好的一面,同时也 暴露出了一些弊端。因此,我们必须对青年教师的这些特质有清 醒的、全面的认识,要帮助青年教师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积极因 素,克服消极因素。u。 2青年教师的培养研究 为了使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更上一层楼,我们需要在培养工作 的方式方法上做好文章,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形成特色。要形 成“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树立骨干”的全面、完整的培养工作模 式。所谓全面、完整,实际就是要形成一个整套的、长期的、一体 化的观念和培养特色。其中,留住人才是我们培养工作的前提, 而培养人才则是我们长期的工作重点,树立骨干则是我们最终的 工作目标。[3,4j 2.1留住人才是我们的工作基础 留住人才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我们的工作基础,在留住人才 的工作中,我们要针对青年教师的思想特质,既要强调我们教育 事业的重要性,投入感情关爱他们,同时也要适当提高待遇增强 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2.1.1用事业留人 我们要为广大青年教师构筑追求事业的平台,为他们提供个 人发展的空间,支持他们积极的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要让他们 感觉到在学校、在教育事业上能大展宏图。 2.1.2用感情留人 学校应该营造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良好工作、生活氛围, 并付诸实际措施,要让教师感觉到全程的关心、尊重、理解和信 任。 2.1.3用适当的待遇留人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下,光讲奉献不求回报是不够现实 的,同时也会削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2不断培养人才是我们的长期工作目标 不断培养人才,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机会是我们长期的重 点工作。在我们的Et常培养工作中,要以树立“骨干”为我们的终 极培养目标,通过长期的、有计划有安排的培养,使得我们的青年 教师能尽快地成为教育教学的骨干。 2.2.1要有全面的、一整套的培养方案 对每个青年教师而言,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培养,每一 个阶段都可以要求青年教师树立个人奋斗目标,并明确学校的培 养要求。 2.2.2在分阶段培养过程中,可以建立完善的考评制度 在各个阶段的培养过程中,可以建立起考评制度,对于完成 培养并达到学校培养要求的,给予一定等级的级别待遇认证,从 而激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 2.3树立骨干是我们的最终工作目标 在青年教师的培养过程中,我们要有培养“骨干”的目标,通 过创造合适的条件和环境,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以帮助青年 教师尽快成为教育教学骨干。 2.3.1引入竞争机制,鼓励一部分优秀青年骨干脱颖而出 般来讲,没有外在压力就没有持久的内在动力,因此在学 校引入竞争机制,彻底打破论资排辈现象也势在必行。在教学、 科研等方面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要在职称评定、分配制度上打 破常规,兑现落实,使广大青年教师有工作动力。 2,3.2进行心理疏导,提高心理素质 提高心理素质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一 是要以情动人,要真情实意地去关怀青年教师;二是以责激情,以 其对社会、对工作所承担的责任、义务来激发其相应的情感,最大 限度地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去完成所应承担的使命;三是以志 固情,以人的意志巩固强化人的情感,意志是人类特有心理现象, 它能调动人的行为,把精力集中于预定目标。 总之,我们应该根据当前学校青年教师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 特征,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增强承受能力,在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经受住各种风雨的考验,为学校培养出一批 德才兼备、业务素质高、职业技能强、乐于并善于耕耘的优秀青年 一教师。 参考文献: 【11朱小蔓.回归教育职场回归教师主体——新时期师德建设的 思考卟中国教育学刊,2007,(10):5~7. [21朱小蔓.教育职场:教师的道德成长[M】 3版.北京:教育科学 出版社,2006. [3】葛宝臻.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高等工程教 育研究,2005,(3):48~51. 【41张传宏,豆德利.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探讨卟安徽农学通 报,2006,(6):50—51. 【5]吴宝珠.张守花.张新海.青年教师发展趋势分析及培养策略研 究卟科技信息,2006,(1 1):285. 作者简介:杜思静(1982-),女,四川邻JI ̄X.,重庆市南开中学英 语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育和英语竞赛,重庆401121 —1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