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河南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及重点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主办 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张香萍 了《河南省特色农产品(茶叶)》 标准体系,依标生产正在普及。现 代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机械加工 影响力。 河南省茶产业现状 “十一五”以来,河南茶产业 迎来了跨越发展时期,各级领导高 一、(六)茶叶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河南既是重要的产茶区,又 度重视,茶农茶企积极性空前高涨, 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品结构、产 品质量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品 牌影响力日益凸显,市场份额不断 拓展,茶文化研究逐步深入,为建 设茶叶大省强省、全国重要的茶叶 集散地、全国重要的茶文化活动中 心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生产规模产品总量实现 跨越发展 “十一五”以来,全省平均 每年新增茶园面积都在1万hrn2以 上,虽然近3年增速减缓,但仍然 呈稳定发展态势。据业务部门统计, 到2016年底,全省茶园总面积达 到15.84万hnl2,采摘面积11.22万 hnl2,茶叶总产量6.64万t,总产值 116.23亿元;信阳、南阳、驻马店 三市茶园面积和产量之和占全省的 98%以上,大别山、桐柏山、伏牛 山三大茶区的规模化、产业化、区 域化格局基本形成。 随着信阳红、桐柏红的成功研 发并实现规模生产,结束了单一的 绿茶生产格局,形成了以绿茶为主 导的红绿辉映的新景象。多茶类及 深加工综合开发取得了新的突破; 红茶、黑茶、白茶、再加工茶及茶 饮料、茶食品等生产开始起步;信 阳毛尖、金刚碧绿、仰天雪绿、桐 柏玉叶等名优绿茶产量比例上升,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茶产品结构进 一步优化,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 大大提高了茶叶综合利用率和效益。 (三)生产水平不断提升 从茶园管理、采摘、炒制、包 装、仓储到销售各环节的技术标准 体系初步建立,《地理标志产品信 阳毛尖>国家标准已发布实施,省 级地方标准发布了《桐柏玉叶茶》 《无公害桐柏玉叶茶》,初步建立 率达到70%。河南省省级名茶达到 是茶叶消费大省,随着茶叶消费和 48个。全国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毛 茶文化的发展普及,郑州、信阳、 尖茶,通过实行信阳毛尖公用品牌 洛阳等地茶叶市场建设正在发展完 市场准入制,加强“信阳毛尖”证 善,产销市场体系初步形成。2013 明商标管理,信阳毛尖茶形象塑造 年,信阳国际茶城被农业部正式授 取得了明显成效。 予“国家级信阳茶叶市场”称号, (四)品牌示范带动能力进一 使其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茶叶 步提高 原产地批发市场。2014年,农业 全省知名茶叶品牌60多个, 部授牌信阳国际茶城为“国家级茶 获得中国驰名商标8个、中国地理 叶市场”,全国有300多家茶企入 标志商标26个、省著名商标37个。 驻国际茶城,并且与100多个县、 其中,“龙潭”“文新”“蓝天玉叶”“新 乡茶叶市场相结合,联系省内外茶 林玉露”“九华山”“仰天雪绿”“申 商,构成了产销结合的市场体系。 林薮北”等在省内外影响力大。全 到2016年,郑州市已建设茶叶市场 省茶企业900多家,茶叶专业合作 3O多个,城市拥有茶城个数居全国 社600多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 第一,形成了市场集群。郑州国香 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7家,市级 茶城被国家商业部命名为特色茶叶 龙头企业70多家,进入全国百强茶 商业街,成为全国的知名茶叶市场 企9家等,龙头企业日益壮大,呈 品牌。目前,中原已形成以郑州、 现出集约化、集群化、集团化、园 信阳为中心,辐射周边城市和北方 区化的良好发展态势,带动力不断 省区的南茶北销集散地,茶叶市场 增强,有效地推动了茶叶品牌建设。 从业人员10万人以上,有效地带动 2017年4月,浙江大学农业品牌研 了茶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究中心评估,信阳毛尖品牌价值达 二、茶产 蝴中存在的问题 59.91亿元,位居全国第2位。 河南省茶产业近几年发展虽然 (五)茶文化资源挖掘整理迈 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仍存在着许多 出新步伐 问题,主要表现为: 信阳、南阳、济源、开封茶文 (一)茶园基础相对薄弱 化资源挖掘整理和研究保护工作顺 全省30%左右的茶园建于二十 利开展。济源市专门成立了卢仝茶 世纪六七十年代,建园基础差,建设 文化研究中心,建立了机构,明确 标准低,产出水平低。全省无性系良 有专职、兼职人员,已对卢仝故里 种茶园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7 进行修复与保护开发,围绕卢仝与 个百分点,与先进省份相比,差距更 茶的研究也已取得初步成果;开封 大。 宋茶研究中心已与杭州南宋茶文化 (二)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强 研究会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了对 河南省茶产品结构仍普遍存在 开封和杭州北宋南宋茶文化资源挖 重视高中档茶生产,面向中低收入 掘恢复研究的合力,成功举办了开 群体的大宗茶数量少;重视春季茶 封宋茶文化研讨会、济源卢仝茶文 生产,夏秋茶生产数量少等问题。 化研讨会。通过对这些茶文化资源 企业整体实力不强,精深加工水平 挖掘整理,并通过全国性及国际性 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茶叶综合利 会议进行宣传,提高了中原茶文化 用水平较低,茶食品、茶饮料、茶 河南农业2017年第7期(上) 翎 保健品、茶具、茶旅游等开发尚处 于起步阶段。 (三)组织化程度偏低 河南省茶叶生产多为农户分散 种植和小茶厂加工,规模化、专业 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小生产与大 市场脱节,抗风险能力较弱。龙头 企业规模小、带动力不强,公司与 生产基地、农户结合不紧密,产、供、 销一体化经营未完全形成。 (四)流通体系不健全 河南省茶叶产地市场多是小集 贸和马路市场,基础设施差,档次 偏低,经营和交易方式落后。销区 市场以郑州为例,数量多,布局不 合理,部分市场总体规模小,商户 人驻率偏低,辐射带动能力弱,缺 乏覆盖面广的综合性批发市场。销 售渠道开拓不够,以本省消费为主, 省外、国外销售仅在北京、石家庄、 西安等少数城市和阿尔及利亚、俄 罗斯、蒙古等国,直接出口少,依 赖浙江等省转口多,农村销售市场 延伸不够。 (五)政策支持有待加强 与茶产业发展形势相比,各级 政府对茶产业的扶持、引导有待加 强,特别是在急需解决的科技推广、 良种推广、品牌宣传等方面扶持不 足,茶叶经营税负偏高,导致品牌 知名度不高,新技术引进推广慢, 企业做大做强后劲不足。 三、今后茶产业发展思路、 重点及对策 (一)发展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 足河南省茶叶生产和消费潜力优势, 围绕做大、做强、做优茶产业,以 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开发省内茶叶 消费群体为基础,以“建设基地、 调整结构、创建品牌、培育龙头、 文化带动”为重点,按照推进农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部署,不 断完善科技支撑、良种繁育、标准 生产、市场流通、质量安全体系, 稳定茶叶种植面积,提高茶叶综合 利用率,提升茶叶精深加工能力, 提高茶产品的消费水平,增强茶产 业带动增收能力,推动河南省茶产 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重点 河南茶产业发展正处在转型升 级的关键时期。必须紧紧抓住经济 河南农业2017年第7期(上) 发展的新常态,利用好中原经济区、 粮食核心区、郑『J、I、I航空港国家三大 区域发展战略为茶产业发展带来的 难得发展机遇,坚持与农业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相结合、与扶贫攻坚相 结合、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相结 合、与国家发展茶叶政策相结合、 与中低端大宗茶刚性需求相结合、 与茶叶机械化信息化相结合、与茶 文化宣传普及相结合,充分发挥比 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改革 创新,推动转型升级。着重抓好以 下工作: 1.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加 快生产基地改造升级。根据省茶产 业发展规划,抓好老茶园、低产茶 园改造,加强对新建茶园建设的指 导和引导。大力推进生态茶园建设, 鼓励茶叶龙头企业、各类合作组织 等通过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集 中连片开发建设标准茶园,形成信 阳毛尖、信阳红集中茶区,桐柏玉叶、 桐柏红集中茶区。大力推进茶园机 械化,解决用工难、用工贵问题, 加大茶叶机械补贴力度,推动茶园 机采、机修、机耕水平取得明显突破。 2.打造现代茶叶加工业。鼓励 基础好、技术力量雄厚、管理经验 丰富的加工企业兼并落后的小企业, 用现代理念和设备装备企业,通过 厂房标准化、设备现代化、工艺标 准化等措施,推进茶叶加工全面升 级,形成“安全、清洁、高效、节 能”的现代茶叶加工模式。同时, 注重茶叶产品多元化开发,在重视 名优茶的同时,发展大宗茶;重视 春茶的同时,发展夏秋茶;重视绿 茶的同时,发展其他茶类。鼓励有 条件的茶叶企业投资茶叶深加工领 域,加快速溶茶、茶饮料、保健茶、 药用茶、茶食品等终端产品的开发, 通过精深加工,提升茶叶产品的附 加值和竞争力。 3.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茶产品质 量安全。加快绿色、有机茶园标准 化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施 绿色防控技术,对病虫害实行综合 防治,确保茶叶产品质量安全。加 大推进质量监控与预警体系建设。 依托现有的茶叶质量检测检验机构, 整合充实检测力量,加强茶叶质量 检测,在郑州、信阳和南阳等地改 扩建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 构。支持茶园面积666.67 hrn2以上 的乡镇设立预测预报点,逐步完善 茶叶质量安全和病虫草害防治监控 与预警体系。强化农药和肥料等投 入品管理,建立健全投入品使用登 记制度。建立茶叶质量标识制度, 建立健全茶叶生产企业从原料进厂 把关、生产过程控制、加工、成品 出厂检验、包装、储运、销售等一 系列环节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实现 茶叶质量全程可监控,质量安全全 程可溯源,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4.培育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按照扶优 扶强原则,培育扶持一批具有较强 竞争力、带动力的茶叶龙头企业, 推动全省茶产业不断升级。优先扶 持以经营名优茶或大宗茶为主、拥 有注册商标、获得公用品牌使用权、 建有基地、获得国内外相关茶叶质 量或质量体系认证的龙头企业。按 照政府弓I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大 力实施茶叶品牌带动工程,做大做 强“信阳毛尖”“信阳红”“桐柏 玉叶”“桐柏红”等品牌,提升河 南茶叶的影响力。 5.完善科技支撑体系。依托信 阳农林学院茶学院、河南农大园艺 学院、信阳市农科所,整合科研力量, 创建省级茶叶科技创新中心,着力 研究解决制约茶叶产业发展的关键 技术问题。加大研发适宜河南省气 候条件的抗旱耐寒高产高品质新品 种,积极培育具有信阳毛尖和信阳 红特色的高品质当家品种,针对河 南省茶叶生产中的突出问题,研究 解决育苗、无性系扦插、一代种直 播等突出技术推广问题,绿色防控 技术推广问题,大力推行茶园机械 化采摘、机修等问题,推动河南省 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把茶叶科技 人才引进纳入市、县区人才引进计 划,吸引专业人才到茶叶基地工作。 6.加强茶文化茶旅游开发。依 托河南省丰富的茶文化历史资源和 人文资源,整理、开发信阳毛尖茶、 洛阳唐茶、开封宋茶、南阳孔明茶、 济源卢仝茶、少林禅茶等传统茶文 化,不断提升河南茶文化的内涵和 影响力。充分运用载体,组织开展 展示展销、品茶、斗茶等活动,支 持信阳茶文化节、郑州国际茶叶博 览会等活动提升其档次和规模。坚 由于河南省南部冬季气候不是 利用太阳热进行土壤消毒,土壤太 十分寒冷,因此可以利用塑料大棚 阳热消毒在卜8月进行,利用夏季 来进行草莓的促成栽培。目前生产 太阳热产生的高温(土壤温度可达 上常采用的是塑料大棚促成栽培, 55℃),杀死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 这种促成栽培方式的特点是:不使 具体做法是:将土壤深翻,灌水, 用加温设备,在深冬低温时期,通 土壤表面覆盖一层地膜或旧棚膜。 过在大棚膜内加扣中棚、地膜来提 为了提高消毒效果,将用过的旧棚 高保温效果。大棚栽培也可以实现 膜覆盖在大棚的钢架或竹架上,密 11月中、下旬果实上市,采果时期 封大棚。太阳热土壤消毒的时间至 直到第2年5月。草莓塑料大棚 少为40 d。定植前10 d选择晴好天 促成栽培,具有提早供应市场、高产、 气,进行耕翻做垄,垄宽45 cm, 经济效益高的优点,是一种十分受 垄高25 cm,沟宽25 cm。 欢迎的栽培方式,因而大棚草莓近 四、定植 年来发展速度较快。其栽培要点 9月中旬为定植适期,最迟不 如下: 能超过10月初。定植时的草莓植株 建棚要求 要求具有5 片展开的叶片,叶片 可搭建钢架或竹架大棚。规格 大而厚,叶色浓绿,新茎粗度至少 为高2.5 m,宽6 m,长30 ̄50 m, 1.2 cm以上,根系发达,全株鲜质 棚向以南北向为宜。11月上旬扣塑 量35 g以上,无明显病虫害。挖苗 料棚膜保温,冬季12月下旬至2月 前1 d在育苗圃中浇1次透水,以 上中旬大棚内加盖中棚,形成大棚 利于带好土团,尽量减少伤根,依 膜、中棚膜、地膜三膜覆盖保温。 秧苗大小进行分级,使秧苗大小尽 量一致,分棚定植。一般在晴天傍 二、选择优良品种 适合草莓促成栽培的品种较 晚或阴雨天进行定植,应尽量避免 多,但由于塑料大棚内无加温设备, 在晴天中午阳光强烈时定植。定植 冬季棚内的温度只能基本满足草莓 时应保持土壤湿润,最好先用小水 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和果实膨大成 将整个垄面浇湿。定植后及时浇水, 熟对温度的要求。因此,塑料大棚 保证植株早缓苗,定植后7天内每 促成栽培应选用休眠浅、生长势强、 天早晨和傍晚各浇水1次,有条件 耐低温、栽培容易、品质优的草莓 的选用遮阳网遮荫,以提高栽种成 品种。如甜查理、红颜、丰香、幸 活率。 香等。 五、温湿度管理 (一)温度管理 三、土壤消毒及整地做垄 目前最安全、无公害的方法是 显蕾前:白天温度保持在24,-, 一— 大棚草莓栽培技术 息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王广书 一、30℃,超过30℃要及时j函 i【降温; 夜间保持在15-,,18 oC。这样的温度 条件可保证草莓植株快速生长,提 早开花。显蕾期:白天温度保持在 25"-'28 oC,夜间 12℃。开花期: 白天温度保持在22"25 oC,夜间 10℃。开花期若经历一2℃以下 的低温,会出现雄蕊花药变黑,雌 蕊柱头变色现象,严重影响授粉受 精和草莓前期产量。因此,要做好 冬季大棚草莓的保温工作。果实膨 大和成熟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 ℃,夜间5 ̄10 oC。此期温度过高, 果实膨大受其影响,造成果实着色 快,成熟早,但果实个小、品质差。 草莓生长后期,由于棚外温度高, 棚内温度不易控制,要注意大棚内 温度控制在30℃以下,防止高温对 嫩芽、叶和花蕾等的热伤害,可以 通过搭遮阳网等措施来降温。 (二)湿度管理 塑料大棚内气密性好,容易出 现高湿度,从而导致白粉病和灰霉 病等病害发生严重。除了通过覆盖 地膜及膜下灌溉来降低温棚内湿度 以外,还应通过适当控水、通风等 措施,降低大棚内的湿度。 六、水肥管理 草莓对水和肥料需要较多,因 此要不断地供给水分和养分,否则 会引起植株早衰而造成减产。在生 产上判断草莓植株是否缺水不仅仅 是看土壤是否湿润,更重要的是要 看植株叶片边缘是否有吐水现象, 用为—体。对茶叶市场建设给予支持, 弓 羞信亩技术、互联网技术发展电子 商务;建立郑『J、I'I茶叶交易中心、茶叶 拍卖中心,探.索新的交易模式。 3.政府主导,打造郑州、信阳 茶叶交易博览会,承办国家大型茶 叶博览会,提高影响力。 4.设立省级河南茶品牌推荐专 项资金,加大在国内、国际上的宣传。 对出口基地、企业给予优惠政策或 奖励。 河南农业2017年第7期(上) 持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相结合,在茶 叶主产区和文化旅游城市,积极开 发“茶之旅”等旅游项目,定期举 办茶叶博览会、茶文化节、茶产业 论坛等活动。 7.加大对郑州及信阳等地茶叶 市场建设支持力度。随着茶产业快 速发展,郑州、信阳等茶叶市场也 迅速崛起,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茶叶 集散地。支持信阳国际茶城打造全 球最大规模的、国际性的茶叶交易 集散地,形成大仓储、大流通、功 能完善、设施齐备的现代物流体系; 支持开展对郑州茶叶市场的统一规 划,形成集聚规模效应。 (三)对策 1.加大老茶园改造、育苗基地 建设、茶叶初制场改造升级等生产 环节的支持。建设一批省级茶叶标 准示范园。 2.建设中原茶叶博物馆,集茶 文化展示、传播交流、研究开发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