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电解池知识点及习题答案详解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2 电解池及其应用

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2.1 电解的原理

2.1.1 电解池装置构成

① 阴阳两个电极; ② 电解质溶液(或熔化的电解质)。

[说明]:①电解池两极名称分别叫阴极和阳极,由所连接在的外电源的那一极决定。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作为电解池的阴极,与外接电源正极相连的作为电解池的阳极。②当然若要发生电解,还要有外接直流电源设备,并构成闭合回路。

2.1.2 电解原理分析

以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为例说明

2+ 2-+-通电前 CuSO4 = Cu + SO4 , H2O = H + OH

2+ +2- -溶液中存在由电离产生的两种阳离子(Cu和 H),两种阴离子(SO4和 OH)

2+ +2--通电后 ① 离子定向移动 阳离子(Cu和 H)移向阴极, 阴离子(SO4 和 OH)移向阳极

② 电极反应

2+ + 2+ - 阴极: 由于Cu比 H易得电子,故 2Cu+ 4e = 2Cu (发生还原反应) - 2-—- 阳极: 由于OH比 SO4易失电子,故 4OH - 4e = 2H2O + O2↑ (发生氧化反应)

-+

(或 2H2O 4e = O2 + 4H)

③ 溶液pH变化

- + +- 在阳极区,由于水电离出的 OH得到电子形成 O2逸出,而 H仍留在溶液中,造成溶液中n(H)>n(OH),

使溶液显酸性。

总化学反应方程式 2CuSO4 + 2H2O = 2Cu + O2 ↑ + 2H2SO4

2.1.3 放电顺序

粒子在电极上得电子或失电子的过程又叫放电。

2- - - - - -阴离子失电子从易到难顺序: S> I> Br > Cl> OH> F(或最高价含氧酸根离子)

阳离子得电子从易到难顺序(与金属活动顺序相反):

+2+3+2+2++2+2+2+2++3+2++2++

Ag>Hg>Fe(变Fe)>Cu>酸中的H>Pb>Sn>Fe>Zn>H2O中H>Al>Mg>Na>Ca>K 说明:① 上述顺序为各离子浓度相近时的放电顺序

② 电解池中电极材料分两类,一类称惰性电极,如石墨、铂、金,它不参与电极反应,仅起导电体作用;另一类称活泼电极,即除铂、金外的常见金属材料的电极。当阳极为活泼电极时,在电解时它将优先失电子而被氧化为金属离子“溶”入溶液,而溶液中阴离子不会发生失电子的变化。 ③ 利用离子放电顺序可以判断电解时电极的产物。 2.1.4 电解规律

(1) 常见酸碱盐溶液的电解规律(惰性阳极)

电解反应类型 电解水 强碱溶液 含氧酸 实质电解水-- > H2 + 电解稀H2SO4 O2 实质电解水-- > H2 + 电解NaOH溶液 O2 活泼金属含氧酸盐 电解质分解 无氧酸 不活泼金属无氧酸盐 放氧生酸 不活泼金属含氧酸盐 电解质类型 规 律 例 PH变化 溶液复原法 降低 加 H2O 升高 加 H2O 实质电解水-- > H2 + 电解Na2SO4溶液 O2 酸---> H2 + 非金属 盐---- > 金属 + 非金属 盐+ 水---> 金属+O2+酸 2HCl==H2 + Cl2 CuCl2 = Cu + Cl2 不变 加 H2O 升高 ---- 加 HCl 加 CuCl2 2CuSO4 +2H2O = 2Cu+O2+2H2SO4 降低 加 CuO(CuCO3) 放氢生碱 活泼金属无氧酸盐 盐+水---> H2 +非金属+碱 2KCl + 2H2O = H2+Cl2+2KOH 升高 加 HCl

(2) 溶液电解pH变化规律

-++

若水中OH在阳极放电生成O2,则阳极区溶液增生H,pH 降低;若水中H在阴极放电生成H2,则阴极区溶液增生-OH,pH 升高;总反应的结果,若溶液生成酸,则溶液pH 降低;若生成碱,则pH 升高。

2.2 电解的应用

2.2.1 电镀

电镀装置:以镀层金属作阳极,镀件挂在阴极,含镀层金属离子的盐为电镀液。 电镀特点:电镀过程中镀层金属离子浓度不变。

2.2.3 电解精炼(电解精炼铜为例)

(1)装置 :阳极--粗铜;阴极—纯铜;电解质溶液--铜盐溶液(如CuSO4) (2)电极反应

-2+

阳极: 粗铜失电子放电“溶解”,Cu-2e=Cu 。粗铜中比铜活泼的金属溶解变成阳离子进入溶液,比铜

活泼性差的金属如Au、Ag 等贵重金属则落入阳极泥中。

2+2+- 阴极: 溶液中 Cu得电子放电, Cu + 2e = Cu 生成的 Cu 沉积在阴极上而得到精铜。

3 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比较 项 目 反应性质 原 电 池 氧化还原反应 自发进行的反应 多为非自发,但也可以是自发反应 装置性质 电极名称 电极反应式 离子迁移方向 化学能转为电能 负极和正极 负极:失电子氧化反应 正极:得电子还原反应 阳离子移向正极, 阴离子移向负极 电能转为化学能 阴极和阳极 阴极:得电子还原反应 阳极:失电子氧化反应 阳离子移向阴极, 阴离子移向阳极 电 解 池 3.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区别 电化腐蚀类型 条件 正极反应 负极反应 腐蚀作用 吸氧腐蚀 水膜酸性很弱或呈中性 O2 + 4e + 2H2O == 4OH Fe -2e==Fe 是主要的腐蚀类型,具有广泛性 电解 受直流电作用 阴阳离子定向移动,在两极发生氧化还原电离 受热或水分子作用 阴阳离子自由移动,无明显的化学变化 -2+--析氢腐蚀 水膜酸性较强 2H+ + 2e==H2↑ Fe -2e==Fe 发生在某些局部区域内 -2+-4.电解、电离和电镀的区别 条件 实质 电镀 受直流电作用 用电解的方法在金属表面镀上一层金属或合金 反应 实例 关系 5.电镀铜、精炼铜比较

形成条件 电镀铜 镀层金属作阳极,镀件作阴极,电镀液必须含有镀层金属的离子 阳极 Cu -2e = Cu2+-阴极 Cu+2e = Cu 电镀液的浓度不变 -2+ CuCl2 ==== Cu+Cl2 电解CuCl2==Cu+2Clˉ 2+阳极 Cu -2e = Cu 2+-阴极 Cu+2e = Cu -2+先电离后电解,电镀是电解的应用 精炼铜 粗铜金属作阳极,精铜作阴极,CuSO4溶液作电解液 阳极:Zn - 2e = Zn Cu - 2e = Cu 等 2+-阴极:Cu + 2e = Cu 溶液中溶质浓度减小 -2+-2+电极反应 溶液变化 [练4-01] 把锌片和铁片放在盛有稀食盐水和酚酞试液混合溶液的玻璃皿中(如图所示平面图),经过一段时

间后,首先观察到溶液变红的区域是( B ) A、Ⅰ和Ⅲ附近 B、Ⅰ和Ⅳ附近 C、Ⅱ和Ⅲ附近 D、Ⅱ和Ⅳ附近

[解析] ①判两池:通常有外接电源的装置是电解池,故左图为电解池,根据右图为两个活性不同金属浸在电解质溶液中可判断为原电池;②标电极名:左图由外接电源极性可知 I为阴极,II为阳极;右图因Zn比Fe活泼,故III为负极,IV为正极。③写电极反应:左图中,阳极II:金属Fe优先氧化 Fe-2e=Fe;阴极I:水中氢放电:2H+2e=H2 ;④现象及解释:因I区OH增生,碱性,使酚酞变红。又右图,正极(IV)上电极反应:O2+4e+2H2O = 4OH(吸氧腐蚀),该区域呈碱性使酚酞变红,B入选。

--

-2+

+

--

[4-02] 如图 甲乙两池分别以碳棒、铂条、铝条、镁条为电极,并用导线相连接,以NaCl、NaOH溶液为电解溶液,有关该装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D )

-2+

A. 乙池中,Mg极的电极反应是 Mg-2e=Mg

—-B. 甲池中,Pt极的电极反应是 2Cl2e=Cl2↑

C. 随着反应的进行.乙池中 n(NaOH)保持不变

D. 反应过程中,甲池中两极附近溶液 PH( C )[解析] 先判两池,乙为原电池,甲为电解池。乙池中,因为在NaOH溶液中Al比Mg易失电子,故Al为原电池的负极,其电极反应式为: Al-3e+4OH = =AlO2+2H2O ;Mg为极,其电极反应式为:3H2O+3e=1.5H2↑+3OH。甲池中,Pt电极为阴极: 2H+2e↑, 碳棒(C)电极为阳极 2Cl-2e=Cl2↑,电解后溶液为 NaOH 溶液。

-

-

--

+

-

---

正=H2

[练4-03]如图A、B为两个串联的电解池,已知B池中c为铁,d为石墨,电解质溶液为NaCl溶液。试回答:

(1)若A池为用电解原理精练铜装置,则a电极名称为 阴 极,电

2+-极材料是 精铜 ,电极反应式为 Cu+2e=Cu ,电解质溶液可

以是 CuSO4溶液 。

+---

(2)B池中c极(Fe)电极反应式为 2H+2e=H2↑ (2H2O+2e=H2 +2OH) ,若在B池中加入少量酚酞试液,开始电解一段时间,铁极附近呈 红 色。

(3)若A池a极增重12.8g,则B池d极(石墨)上放出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为 4.48L 。

[练4-04] 金属镍有广泛的的用途。粗镍中含有少量的 Fe、Zn、Cu、Pt等金属杂质,可电解法制备高纯度原镍

2+2+2+

(已知: 氧化性:Fe2+-A.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是 Ni + 2e = Ni

B.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 C.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只有 Fe 、Zn D.电解后,电解模底部阳极泥中中存在 Cu、Pt

2+2+

[解析] 这是电解的过程,阳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A错;阳极:Zn-2e = Zn Fe-2e = Fe Ni-2e=Ni

2+

2+

2+

2+

2+

-

-2+-2+-2+

,Pt为惰性金属,

不会放电,而Cu要在金属Ni全部氧化为Ni后才能放电,但此时Cu已没有了支撑物了,结果和Pt一起落下,形成阳极泥,故 D 正确; 阴极:因氧化性Ni>Fe>Zn ,所以只有 Ni+2e=Ni ,可见,阳极质量减少的是“溶解”下的Zn、Fe、Ni,而阴极质量增加的只是析出的镍,两者质量是不相等的,故 B 错。;电解后,溶液中除留下 Fe、Zn外,还有 Ni,C 也错。

2+

2+

2+

4.2 电极名称判断法

根据两极金属相对活性判定原电池的电极名称,根据X极所连接在的外接电源极性(“+”或“-”)判定电解池的电极名称;根据电子(或电流)流向或测电极电势高低等电学原理判断电极名称;此外根据X极发生氧化还是还原,移向X极的离子是阳离子还是阴离子,X极增重还是减重,X极区PH值是升高还是降低等判定X电极的名称。但要注意X极指的是在原电池还是电解池。

说明:化学上规定,凡发生氧化变化的电极均为阳极,而发生还原的电极均为阴极。据此,从发生的化学变化角度看,原电池中的负极(-)又叫阳极,正极(+)又叫阴极。

[练4-06] x,y 分别为直流电源的两极,通电后,发现a极质量加,b极气体放出,符合此情况的是:( A )

备选项 a 电极 x y 处有无色无味a b B 电极 石墨(C) 铁(Fe) 石墨(C) x 电极 溶液 负 负 正 负 CuSO4 NaOH AgNO3 CuCl2 A B C D

锌(Zn) 银(Ag) 铜(Cu) 石墨(C) 石墨(C) 4.3 电极反应式写法

[电解池电极反应式写法要领] 阳极,首先看为何材料,若为金属(除Au、Pt外),则阳极金属本身优先被氧化,此时不必考虑溶液中阴离子放电;若阳极为惰性材料,则分析溶液中阴离子及放电顺序,还原性强者优先在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不必考虑电极为何材料,只要看溶液中有何离子及其放电顺序,氧化性强者优先得电子发生被还原反应。

[原电池电极反应式写法要领] ①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两电极转移的电子

-

数要相等;②负极和正极两电极反应式相加则得到原电池的总反应式;③若溶液中OH有参与电极反应必发生在负

++ -极。若结果H有增加,酸性增强,PH降低,必在负极区;若溶液中H有参与电极反应必发生在正极;若结果OH有增

加,碱性增强,PH升高,必在正极区。

[练4-07] 以铂为电极,在两极上分别通入 H2 和 O2 ,可组成氢氧燃烧电池。分别写出以硫酸为电解质和KOH为电解质溶液中的有关电极反应式。

[解析] 由于 H2具有强还原性,O2具有强氧化性,故H2为负极 ,O2 为正极。 若电解质为 H2SO4 电极反应式:

负极 (Pt-H2) 2H2 – 4e = 4H 正极 (Pt-O2) O2 + 4e+ 4H = 2H2O 因溶液有高浓度 H,正极O2的还原产物只能是H2O,不可能为OH。 若电解质为 KOH 电极反应式:

负极 (Pt-H2) 2H2 –4e + 4OH = 4H2O 正极 (Pt-O2) O2 + 4e + 2H2O = 4OH

因溶液有高浓度OH,故 H2 氧化产物 H将在负极上与OH结合为H2O,而正极上O2的还原产物 O 不能在溶液中存在,而是与H2O反应转化为 OH。

氢氧燃烧电池总反应方程式 : 2H2 + O2 = 2H2O

--

+

-2--

--

-+

--

+

-+

[练4-08] 将两块铂片连接后插入 KOH 溶液中作电极,并在两极片上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从而组成了碱性燃烧电池,试写出有关电极反应式,并说明溶液PH变动情况。

[解析] 负极(Pt-CH4): CH4– 8e + 10OH = CO3 + 7H2O 正极(Pt- O2): 2O2 + 8e + 4H2O = 8OH

电池总反应: CH4 + 2O2 + 2OH= CO3 + 3H2O (将两电极反应式相加即得总反应式)

--

-2-

-

- 2-

联想到甲烷的燃烧的氧化产物是CO2 ,而在KOH溶液中不可能存在CO2 ,CO2会与KOH作用生成 K2CO3 和 H2O ,因此有如上负极反应式。可见,电极上放电反应后的产物还常可能与电解质溶液发生离子反应。

该电池工作时,负极区由于OH参与电极反应而减少,故该区PH呈降低态势;正极有OH生成,故该区PH呈升高态势。但负极消耗的OH比正极生成的多,所以总的结果是溶液OH减少,PH值要降低。

----

[练4-09] 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高的发电效率,因而受到重视,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和物作电解质,CO为负极燃气,空气与CO2的混和气为正极助燃气,制得在650℃下工作的燃料电池。完成有关的电池反应式:

2--

负极反应式:2CO+2CO3-4e=4CO2

-2-正极反应式:O2+2CO2+4e=2CO3

总电池反应式: 2CO+O2=2CO

[解析]从通常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一下过渡到熔融盐,不少人无法适应。其实,我们只要从最基本的一点-燃料电池分析,其总电池反应式应为:2CO+O2=2CO2,然后逆向思考,正极反应式 = 总反应式减去负极反应式,就可得出结果: O2+2CO2+4e=2CO3。通过电池总反应式写电极反应式不失为一种简便方法。

2-

[练4-10] 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

3Zn + 2K2FeO4 + 8H2O 3Zn(OH)2 + 2Fe(OH)3 + 4KOH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3Zn—6e+6OH= 3Zn(OH)2

——2—

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Fe(OH)3—6e+ 10 OH=2 FeO4+ 8H2O C.放电时每转移3 mol电子,正极有1mol K2FeO4被氧化 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解析] 放电是原电池原理,正极反应为2FeO4+6e+8H2O=2Fe(OH)3+10OH,放电时每转移3 mol电子,正极有1mol K2FeO4被还原,同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负极反应3Zn—6e+6OH= 3Zn(OH)2;

充电是电解原理,阳极反应为2Fe(OH)3—6e+ 10 OH=2 FeO4+ 8H2O 阴极反应为3Zn(OH)2+6e=3Zn+6OH

2—

2—

— —

4.4 金属腐蚀速率快慢比较法

[练4-11]下列各装置中都盛有0.1mol/L的NaCl溶液,放置一定时间后,装置中的四块相同锌片,腐蚀速度由快到慢的正确顺序是(D)

A.③①④②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解析]②为电解过程,Zn为阳极,优先失电子氧化,故腐蚀速度最快;③也是电解过程,但Zn为阴极,外接电源负极流出的电子有效地抑制住了Zn失电子的可能,故腐蚀最慢;①是原电池,Zn为负极,发生电化腐蚀,电化腐蚀比直接的化学腐蚀速度快;④中阻断了氧化性物质空气中氧与Zn的接触,也不易腐蚀。

4.5 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练4-12] 将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连接组成原电池。若a、b连接时a为负极;c、d连接时,电流由d到c;a、c连接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连接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B )

A.a>b>c>d B.a>c>d>b C. c>a>b>d D. b>d>c>a

[解析]由原电池原理知,作负极的金属活动性比正极金属强;电子是由正极流向负极,而电流恰好相反;在酸性介质中正极产生氢气。据此可得四种金属的活动性:a>b、 c>d、a>c、d>b 综合得a>c>d>b

4.6 电化学计算法

(1)有关电化学计算思路有二

①根据总的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关系列比例求解;②根据串联电路中各电极上转移的电子数相等布列代数方程式求解。(转移的电子数=任一电极上析出物质的物质的量(mol)×每析出1mol该物质转移的电子数)

+ -

(2)水中H 或OH放电有关量的关系式:

+ --

① 消耗 1H--得 1e --放出 1/2 H2 --增生 1OH

- - +

② 消耗1OH--失 1e --放出 1/4 O2 --增生 1H

+

利用上式关系可方便进行有关放电电量、电极产物及溶液H量或PH的计算。

-19

(3) 一个电子的电量=1.6×10库仑

- -19 23

1 mole电量=1.6×10×6.02×10库仑

电荷Q(库仑)=电流I(安) ×时间t(秒)

[练4-13] 用惰性电极和串联电路电解下列物质的水溶液:(1)HCl (2)NaNO3 (3)CuCl2(4)AgNO3 在相同时间里理论上生成气体总体积(标)之比依次是 V(1):V(2):V(3):V(4)= 4:3:2:1

[解析] 设各电极上转移的电量为 4e,则(1):阴极-2H2 ,阳极-2Cl2,共 4;(2):阴极-2H2 ,阳极-1O2,共 3;(3):阳极- 2Cl2 ;(4):阳极-1O2 故V(1):V(2):V(3):V(4)=4:3:2:1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