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别名:金花冬叶、黄苞肖竹芋、黄苞竹芋
2.科属:肖竹芋属植物,是竹芋中为数不多的既能观花,又可赏叶的品种。 3.产地:原产于南美洲的巴西 4.形态特征:
植株丛生,高15厘米至30厘米。叶片长椭圆形,长14厘米至16厘米,宽7 厘米左右,全缘,稍有波浪状起伏,叶面橄榄绿色或暗绿色,叶背淡红或红褐色。花序由叶丛中抽出,通常高出叶面,苞片橘黄色,黄色小花盛开于内。花期冬、春季节。 5.生长习性:
金花竹芋喜高温高湿的半阴环境,不耐寒,忌烈日暴晒,否则会因光线过强使叶片卷缩、变黄,基至叶面产生焦斑,严重地影响生长和观赏。但也不能过于阴暗,宜摆放在光线明亮,但无直射阳光处养护。 6.栽培管理:
5月至9月的生长期保持盆土湿润而不积水,过于干旱和水量过大都不利于植株的生长。本种对空气湿度要求较高,应经常向植株及周围地面喷水,特别是夏季高温干燥时更是如此,以使叶片清新滋润。
为了美观,还要定期用干净的软布擦洗叶片,擦洗用水最好是凉开水,并加入几滴食用醋。生长期每半月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肥料中可适当增加磷钾的含量,以使形成更多花芽。冬季盆土适度干燥,并保持15℃以上的温度,低于13℃就会受冻害。每1年至2年换盆一次,盆土要求含腐殖质丰富、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可用草炭土或腐叶土加少量的粗沙混匀后使用,绝不能用粘重的土壤或碱性土栽培。 7.繁殖培育:
金花竹芋的繁殖可结合换盆进行分株,一般在5月份天气转暖后进行,如果分株时温度太低,受伤的根系很难恢复长势,并且容易腐烂。新分割的植株不宜过小,并使每一分割块上带有较多的叶片和健壮的根。新株栽种时不宜过深,否则影响新芽的生长。
青苹果竹芋
1.别名:圆叶竹芋,是一种叶呈圆形、叶面具有横向平行宽色带的肖竹芋属观叶植物。因其叶片硕大、叶色清翠、叶形圆润酷似苹果而得名。
2.科属:青苹果竹芋,为竹芋科、肖竹芋属的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
3.产地:原产热带美洲巴西等国,由欧洲(比利时、荷兰)人从圆叶竹芋原种中筛选培育而成。
4.形态特征:
多年常绿草本,根出叶,丛生状,叶鞘抱茎。植株较为高大,通常可达40厘米至70厘米。叶柄为浅褐紫色,叶片圆形或近圆形,长宽比约为6∶5,直径通常在20厘米至30厘米之间,叶缘呈波状,先端钝圆。叶面淡绿或银灰色,羽状侧脉有6对至10对银灰色条斑,中肋也为银灰色,叶背面淡绿泛浅紫色。花序穗状。 5.生态习性;
青苹果竹芋喜温暖平和的环境,不耐酷热,畏高温,且耐寒性较差,其生长适温为18℃至30℃。春末夏初当环境温度超过25℃时,要通过搭棚遮阴、环境喷水等措施,来为其创造一个凉爽通风、湿润半阴的环境。冬季要求环境温度不低于10℃,当棚室温度低于5℃时,地上部分会受到严重的冻害。一般情况下,秋末来临当环境温度降至10 ℃之前,要及时将其移放入棚室内的阳光充足处。青苹果竹芋喜半阴,忌强光暴晒。自仲春到中秋,均要求搭
棚遮阴,阳光过强,易招致叶色苍白干涩,甚至叶片出现严重的灼伤。但光线又不能过弱,否则会导致叶质变薄而暗淡无光泽,失去应有的鲜活美感。所以冬季摆放于棚室内的盆栽植株应给予补充光照。平常摆放于室内作陈列观赏的盆株,应搁放于有充足散射光的场所或窗前。
青苹果竹芋喜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微酸性至酸性腐叶土或培养土。盆土宜用腐殖土、堆肥加三分之一河沙或木屑混合配成,pH值以维持在5.5至7.2之间为宜。当pH值在7.5以上时,其叶片易出现缺铁性失绿症或叶缘泛黄枯焦。 6.栽培管理:
(1) 浇水:生长季节,每天除浇一次水外,还应加强叶面和环境喷雾,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至90%以上。寒冬到来时,除注意保温外,还应严格控制浇水,此时盆土过湿易造成根茎腐烂,而维持盆土稍干,即使叶片出现枯萎现象,春回气暖后植株还会重新抽出新叶。新叶开始萌发时也不能过多浇水,要随着新叶的增多,逐步增加水量,方可有利于植株的健壮生长。
(2) 施肥:青苹果竹芋在生长期间,可每周浇施稀薄有机肥1次。盆栽植株在用作居家或公共场所陈列时,可浇施或喷施0.2%的尿素加0.1%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进入夏季后,当气温高于32℃时,应停止施肥。秋末冬初,若棚室温度低于18℃,也应停止一切形式的追施,否则易引起肥害烂根。 7.繁殖培育:
青苹果竹芋繁殖主要是分株繁殖,分株可于春季结合换盆进行。在清明时节出房后,将用于分株的较大丛生母株从花盆中脱出,抖去部分宿土,再用利刀将株丛从根茎结合薄弱处切割开来,每小丛至少要带有4片至5片叶。上盆后浇透水放在半阴处养护,缓苗半个月后即可恢复正常的水肥管理。一般情况下,盆栽植株每年分株1次。 8.观赏价值:
青苹果竹芋,叶形浑圆、叶质丰腴、叶色青翠,其上排列有整齐的条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特别惹人喜爱。更兼之比较喜阴,适于较长时间在室内作盆栽观赏。由于其叶片硕大、株形旺盛,将其栽植于大型广口花盆中,可用于布置商场、宾馆、会议室、会客厅等大型公共场所。用中小型精致陶瓷盆栽种,则适于作一般居家的客厅、书房、卧室摆设,也别有一种情调。
天鹅绒竹芋
1.别名:斑马竹芋、绒叶竹芋 2.科属:竹芋科、肖竹芋属, 3.花(果)期:花期6~8月 4.产地分布:
天鹅绒竹芋原产南美的热带雨林中,1732年已引种到英国,作为温室观叶植物,很快欧洲各国相继引种。我国栽培天鹅绒竹芋的时间不长。新中国成立初期,都在北京、南京、广州等植物园内栽培,以后普及到城市主要公园内,但栽培数量都很少。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南方各省才有批量生产。目前,宾馆、车站、空港等公共场所都可见到天鹅绒竹芋。
5.形态特征:
天鹅绒竹芋有紫背、绿背之分,植株具地下根茎,叶单生,根出,植株矮生,株高50-100厘米,最高能长到1.5米,冠幅达60厘米,是竹芋科中大叶种之一。叶长椭圆形,长30-60厘米、宽10-20厘米;叶片有华丽的光泽,呈天鹅绒般的深绿并微带紫色。具浅绿色带状斑块,叶背为深紫红色。花紫色,无毒,可放心养植。同届植物约有150种,许多叶色鲜艳、
美丽的种类已引种为重要的观叶植物。美丽竹芋又称饰叶肖竹芋;箭羽竹芋:又称披针叶竹芋。
6.生长习性:
天鹅绒竹芋原产巴西。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不耐低温,怕干燥忌强光暴晒,属于喜阴性植物。天鹅绒竹芋的生长适温18~25℃,3~9月为21~27℃,9月至翌年3月为18~21℃。冬季温度不低于13℃,夏季温度超过35℃,否则对天鹅绒竹芋的生长极为不利,使茎叶生长停止或受冻死亡。天鹅绒竹芋对水分的反应十分敏感。生长季节,须充分浇水,保持盆土湿润。但土壤过湿,会引起根部腐烂,甚至死亡,应特别注意。同时,若空气湿度小,叶片即刻卷曲,反应十分灵敏。室内栽培,空气湿度必须保持在70%~80%。冬季保持稍干燥,过湿叶片易变黄枯萎。天鹅绒竹芋喜低光度或半阴环境下生长,但长期在室内低光度下生长,植株柔弱,叶片失去特有的色彩。相反,盛夏在强光下暴晒片刻,叶片容易灼伤。以1万~2万勒克斯光照强度最合适。土壤以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腐叶土最宜。盆栽用培养土、泥炭土和粗沙的混合土。 7.繁殖培育:
主要用分株法和组织培养法进行繁殖。生长旺盛的植株1~2年可分株1次,分株换盆时,栽得不可太深,将根全部栽入土壤中即可,否则影响新芽生长。大规模繁殖一般采用组织培养法。
(1) 分株繁殖:春季4~5月或秋末结合换盆进行。操作时,将过密的植株从盆内托出,把健壮整齐的株丛分开,分别盆栽,充分浇水,放半阴处养护。但早春低温时易伤根,影响成活率。一般分株不宜过早,待气温较为稳定时进行分株较为合适。每株应有3~4个以上小株,并尽量保留一定数量的原土,以免影响植株的生长与成形。分栽时采用疏松的腐叶土或泥炭土加1/3珍珠岩和少量沙配成的培养土。
(2) 组培繁殖:常用嫩茎或未展叶的叶柄作外植体。经常规消毒后,在无菌条件下将叶柄切成3毫米小段,嫩茎切成3毫米带节小段,接种在添加6-BA 5毫克/升和萘乙酸0.02毫克/升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形成,不定芽在MS0.5毫克/升的萘乙酸培养基上能分化不定根。生根苗移栽在泥炭和珍珠岩各半的基质中,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成活率在95%以上。 8.栽培管理:
(1) 浇水:盆栽天鹅绒竹芋常用直径15~20厘米的花盆。生长季节应给予充足的水分和较高的空气湿度,经常向叶面及植株周围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并经常保持盆土湿润。冬季温度低时,盆土可稍干。叶片上有灰尘要及时软布擦拭或喷水冲洗,能预防许多的病害,冲洗的同时也能增加环境湿度,一举两得,注意下午以后不要喷水,否则夜晚叶片上有水容易病害。
(2) 光照:最忌阳光直晒,短时间阳光曝晒,就可能造成严重的日灼病,光线稍强即会出现叶片卷缩、变黄,影响生长。温室栽培时,春、夏、秋三季应遮去70%~80%的阳光,冬季遮去30%~50%。
(3) 施肥与换盆:生长期每旬施液肥1次,施肥应选择全水溶性肥料,不能施用一般的化学肥料,因为浓度太大,天鹅绒竹芋吸收不了,容易造成肥害,即使是全水溶性肥料也不能施用过多,要坚持薄肥勤施为原则。施肥后应立即用少量水淋洗叶片,以免产生肥害,秋末注意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以利植株生长,提高冬季的抗寒力。每年在春季换盆时,可剪去部分或大部分老叶,让其重新长出新叶,提高观赏价值。
(4) 病虫害防治:养护过程中最好每月一次喷施杀菌剂进行预防病害。病虫害常见有叶班病和叶枯病。可用等量式波尔多液喷洒防治。虫害有粉虱危害,可用25%亚胺硫磷乳油
1000倍液喷杀。有时发生介壳虫危害,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杀。 8.家居用途:
天鹅绒竹芋叶片宽大,叶面柔软,并具有斑马状深绿色条纹和华丽的光泽,清新悦目,极为美丽;在明亮的室内,不见直射阳光,可长期欣赏;同时在贮运过程中对乙烯不敏感,在18℃和相对湿度70%条件下可安全贮运。 9.园林用途:
天鹅绒竹芋叶片宽阔,具有斑马状深绿色条纹,清新悦目。盆栽适用装饰客厅、书房、卧室等处,高雅耐观。在公共场所列放走廊两侧和室内花坛,翠绿光润,青葱宜人。
白鹤芋
1.别名:白掌、苞叶芋、异柄白鹤芋、银苞芋。 2.科属:天南星科,苞叶芋(白鹤芋)属。 3.产地:原产美洲热带地区。 4.形态特征:
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株高30~40厘米。叶基生,革质,长椭圆形或阔披针形,有长尖,叶色浓绿。叶长20~30厘米,宽10厘米左右,叶柄长30厘米左右,叶脉明显。因卷曲成匙状的花苞白如雪莲,形同合掌,故称它为白掌;由于它洁白色的苞叶似绿水面上白舟扬帆,故在社会交往中有一帆风顺的祝福寓意,以勉励人生进取,事业发达。
白鹤芋与白色的花烛很相似,同样有白色的苞片,但叶子和花的佛焰苞有所不同。白鹤芋的佛焰苞不是向外翻而是向内翻转,卵形的苞片不象白色花烛那样明亮带革质。
同属的栽培杂交种有:香水白掌:其花具有淡淡的香味。绿巨人白掌:又称绿巨人,植株较白鹤芋高,叶片比白鹤芋大,平行分布的羽状侧脉更为明显,因而更显蓬勃生机,是新潮的室内盆栽植物。 5.生态习性;
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切忌阳光直射,怕寒冷。忌粘重土壤,宜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白鹤芋较耐阴,只要有60%左右的散射光即可满足其生长需要,因此可常年放在室内具有明亮散射光处培养。夏季可遮去60%~70%的阳光,忌强光直射,否则叶片就会变黄,严重时出现日灼病。北方冬季温室栽培可不遮光或少遮光。若长期光线太暗则不易开花。白鹤芋为喜高温种类,应在高温温室栽培。冬季夜间最低温度应在14~16℃,白天应在25℃左右。长期低温,易引起叶片脱落或焦黄状。 6.栽培管理:
生长期间应经常保持盆土湿润,但要避免浇水过多,盆土长期潮湿,否则易引起烂根和植株枯黄。夏季和干旱季节应经常用细眼喷雾器往叶面上喷水,并向植株周围地面上洒水,以保持空气湿润,对其生长发育十分有益。气候干燥,空气湿度低,新生叶片会变小发黄,严重时枯黄脱落。冬季要控制浇水,以盆土微湿为宜。
生长旺季每1~2周施一次稀薄的复合肥或腐熟饼肥水,这样既利于植株生长健壮,又利于不断开花。北方冬季温度低,应停止施肥。
盆栽用土可用腐叶土或泥炭土加1/4左右河沙或珍珠岩均匀配成,另外加少量骨粉或饼末作基肥。盆土要求疏松、排水和透气性良好。一般每年早春新芽大量萌发前要换盆一次,换盆时去掉部分宿土,修整根系,添加新的培养土并栽植在大一号的盆中,以利根系发育,利于生长茁壮。 7.繁殖培育:
由于白鹤芋易产生萌蘖,故多用此法繁殖。生长健壮的植株2年左右可以分株一次。早春新芽生出之前整株从盆中倒出,去掉宿土,在株丛基部将根茎切开。每一小丛最好能有3个以上的茎和芽,应尽量多带些根群,以利新株较快的抽生新叶和株形丰满。
鹤望兰
1.别名:天堂鸟花、极乐鸟之花。
2.科属:为旅人蕉科常绿宿根草本。花形奇特,色彩夺目,宛如仙鹤翘首观望,观赏价值极 高,是珍贵的切花种类。 3.产地:南非、美洲南部 4.形态特征:
多年生常绿草木植物,植株高1~2 cm,宿根粗大,肉质。茎不明显。叶基生,
两侧排列,大而挺秀,革质,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卵形,长约40厘米,宽15厘米,形似美 人蕉。叶柄比叶片长2~3倍,中央有纵槽沟。花梗从植株中部或叶腑中抽出,与叶近等长 并高于叶片。总苞片长15 cm,紫色,边缘呈暗红色晕;花6~8朵露出苞片之外,顺序开放, 花被3片,天蓝色,外部萼片桔红或橙黄色。花色艳丽,姿态奇特,非常优雅,恰似仙鹤引 颈遥望之姿,故得名\"鹤望兰\"。它是一种代表吉祥高贵的名贵观赏花卉,花期长达3~4个月, 可作切花、盆花,或植于庭院、花坛中。 5.生态习性:
喜温暖湿润,生长适温25℃左右,也较耐寒,要求空气湿度高。夏季怕阳光暴
晒,冬季则需阳光充足。生长适温3月-10月为18℃-24℃,10月-转年3月为13℃-18 ℃,冬季不可低于5℃。土壤要求疏松、肥沃。鹤望兰是典型的鸟媒植物,在原产地靠蜂鸟 传粉;国内栽植需人工授粉才能结实。授粉后,80天-100天种子才能成熟。鹤望兰花呈佛 焰苞状,总苞紫色,花萼橙黄,花瓣亮蓝。花期从9月至翌年6月。 6.栽培管理:
(1) 光照:鹤望兰每天要有不少于4小时的直接光照,最好是整天有亮光。阳光强烈时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在冬季主要采花期,阳光充足有利于增加产花量。光照调节强调“冬不阴,夏不晒”的管理原则。植株在遮阴的情况下叶片的外观会更漂亮,只是花朵数目会比较少。
(2) 温度:鹤望兰的温度管理对产花有重大意义。通常鹤望兰在40℃以上生长受阻,0℃以下遭受冻害,在18~30℃范围内生长良好。最好保证晚上温度(13~18℃)和白天温度(31~35℃)。在适宜温度范围内,鹤望兰的每片叶的叶腋都可形成花芽。因而控制好栽培温度是提高鹤望兰产量的关键。
(3) 湿度:除了9月~2月当植株需要保持干燥以外,其它时节应保持土壤经常湿润。采用排水良好的介质是栽培管理的关键。鹤望兰怕栽培地点渍水,因为它的肉质根可耐干旱,但怕水淹。
(4)浇水与施肥:鹤望兰的生长需要肥沃的微酸性土壤,需重肥。可种植在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土壤,也可用粗砂、腐叶、泥炭、园土各一份混匀而成。假如土壤较贫瘠,种植时在坑中放入腐熟的肥料或缓释性的肥料。种植后7~10天追肥一次,每平方米用复合肥0.05kg,进入开花龄后,在产花季节的前2个月应每月补充1次0.02%磷酸二氢钾土施,或减半根外追肥。夏季生长期和秋、冬开花期,需要充足水分。开花后可适当减少浇水量。生长期每半月施1次腐熟饼肥,当形成花茎至盛花期,施用2次-3次过磷酸钙。如盆栽,成形的植株每两年换盆1次。 7.繁殖培育:
分株繁殖,通常在早春结合分盆进行。选择茂盛植株,从根茎的空隙处下刀分割,伤口
敷上草木灰,置阴处稍晾1小时-2小时后种植,以防伤口腐烂。栽培用土要疏松、肥沃,可加入适量的磷钾肥料或油渣做基肥。栽植不宜过深,以免影响新芽萌发。
铁兰
1.别名:紫花木柄凤梨、紫花凤梨。 2.科属:凤梨科 铁兰属 3.形态特征:
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植株无茎,叶呈莲座状丛生。叶片窄长,宽约1厘米至2厘米,长25厘米至30厘米。花茎稍短,不伸出叶丛;花序椭圆形,呈羽毛状,苞片二列,对称互叠,粉红或红色;苞片间开出蓝紫色的小花,花期很长,可从秋季一直开到第二年春天。
铁兰叶色碧绿,花苞经久不凋,色艳可人,是一种花、叶俱佳的室内盆栽花卉,深受人们喜爱。铁兰原产美洲热带地区的危地马拉,喜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 4.栽培管理:
(1)盆土:栽培宜用粗沙与腐叶土对半混匀配制,也可用苔藓、蕨根、树皮块或碎砖块等作栽培基质,并在盆底填充一层颗粒状的排水物。因其对钙质(石灰质)材料极为敏感,故应避免使用含钙高的材料作盆栽材料。
(2)浇水:平时保持盆土湿润而不积水,叶面也要经常喷水,生长季节每2周至3周施一次液体肥料,浇灌到根部或喷到叶面上均可。
(3)施肥:由于其叶片上的吸收鳞片比较发达,大部分水分和养料都是靠叶片吸收的,故叶面施肥的效果较为明显,但浓度应为根部施肥浓度的1/2。
(4)温度:冬季保持盆栽材料稍干,少对叶面喷水,停止施肥,维持12℃以上的夜间温度和18℃以上的白天温度。
(5)光照:夏季避免烈日暴晒,加强通风,冬季则更多见阳光。家庭栽培可常年放在室内光线明亮的南窗前养护。 5.繁殖:
常以分株繁殖。春季花后进行分株,切下母株长出带根的子株,可直接盆栽,放半阴处养护。一般2-3年分株1次。也可用播种繁殖,5-6月播种,播种后15-20天发芽,播种苗3年开花。 6.病虫害:
容易受红蜘蛛和介壳虫危害,可用40%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杀
滴水观音
1.别名:又名海芋。
2.科属:天南星科海芋属。 3.形态特征:
滴水观音喜温暖湿润及稍有遮阴的环境,但花期要阳光充足,否则佛焰苞带绿色,影响品质。须保证每天3-5小时光照,不然叶柄会伸长影响观赏价值。 滴水观音耐寒力不强,10月中旬要移入温室。夏季需要在遮阴情况下,经常喷水降温保湿。
滴水观音喜湿润、肥沃土壤,即常说的“大肥大水”,生长期间要多浇水。追肥可用腐熟的豆饼水等液肥与化肥(复合肥或磷酸二铵)轮换施用,每隔2周追施一次。追施液肥时,切忌肥水浇入叶鞘内以免腐烂。
硫酸亚铁的使用 在盆栽滴水观音中,追施硫酸亚铁能使滴水观音叶片变大、变厚、变绿,平滑有光泽,叶柄不易伸长,从而保证叶片美观。同时能促进花蕾形成,延长花期。具体方法是:将硫酸亚铁稀释成2%的溶液,每隔1个月浇施一次,每次要浇透。
滴水观音生长适温是20-25℃,性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的环境,因此生长季节放在阳台或庭院遮阴处(夏季避免阳光直射),经常保持盆土湿润,每月施1-2次以氮肥为主并混以磷、钾肥的稀薄液肥(冬季停止施肥,控制浇水)。
滴水观音喜大水喜大肥,喜欢疏松腐叶土或沙质壤土,喜欢充足的光照,除炎热的盛夏外要适当遮阴外,其他季节最好是全天光照,另外,滴水观音尤喜高温高湿的气候,盛夏每天中午要往叶片上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这样才能使滴水观音的叶片又大又厚,过于荫蔽,叶片会增大但会变薄,叶柄也脆叶柄太长且折断是因为缺少光照。滴水观音要放在光线明亮的室内,比如窗边,每天至少需要3到5个小时的光线。光线明亮就好,不能暴晒。滴水观音喜水,如果叶子变软就应该浇水。定期浇一点硫酸亚铁可以让叶子更绿更大更厚实。 所以,虽然有毒,但是净化空气还是有用的,放在室内的时候不要让小孩碰到,自己小心一点就行了。
滴水观音是一种室内观叶植物,观叶植物的叶片比较大,蒸腾作用也就比较强,蒸腾量大,散发到空气中的水分就比较多。干燥的天气让什么都处于缺水状态,所以这个季节在家里养一盆滴水观音,回家就可以呼吸到润润的空气。但其汁液有毒,所以要防止滴入眼中或误服,引起咽喉红肿或眼睛发炎。
养护:滴水观音喜温暖湿润及稍有遮阴的环境,但花期要阳光充足,否则佛焰苞带绿色,影响品质。须保证每天3—5小时光照,不然叶柄会伸长影响观赏价值。 滴水观音耐寒力不强,10月中旬要移入温室。夏季需要在遮阴情况下,经常喷水降温保湿。滴水观音喜湿润、肥沃土壤,即常说的“大肥大水”,生长期间要多浇水。追肥可用腐熟的豆饼水等液肥与化肥(复合肥或磷酸二铵)轮换施用,每隔2周追施一次。追施液肥时,切忌肥水浇入叶鞘内以免腐烂。硫酸亚铁的使用 在盆栽滴水观音中,追施硫酸亚铁能使滴水观音叶片变大、变厚、变绿,平滑有光泽,叶柄不易伸长,从而保证叶片美观。同时能促进花蕾形成,延长花期。具体方法是:将硫酸亚铁稀释成2%的溶液,每隔1个月浇施一次,每次要浇透。
马蹄莲
马蹄莲性喜温暖,荫蔽,湿润,不耐寒,忌干旱。盆栽用土以质地疏松的腐叶土,加入适量的田园土、沙土、泥炭土和腐熟有机肥混和而成。种植时,挑选粗壮有芽的块茎,每盆植球4芽至5芽,削去球底衰老部分和周围萌发的小蘖芽。最佳种植适期在9月中旬,上盆时,使块茎上的芽向上放正,否则会影响发芽率或出现回芽等现象。
马蹄莲块茎上盆后,覆土可稍厚一些(2厘米到4厘米)然后浇透水放在遮荫处,出苗后移放至向阳处,经常保持盆土湿润,约7天至10天芽就会萌发,长出叶子。霜降前夕移到室温向阳通风处,约一周左右与室温相近的清水喷洗叶面一次。生长期间,结合浇水施肥,用腐熟的饼肥或多元复合稀肥薄液浇施,每隔10天施肥1次,注意勿将肥液施入叶柄内或溅入株心,以免引起黄叶或腐烂。开花前宜施以磷肥为主的肥料,以控制茎叶生长,促进花芽分化,保证花的质量。
马蹄莲生长期间,除保持盆土湿润外,还应注意观察光照、温度等情况,光照强了会导致叶柄细长,嫩弱,叶面干尖、干边。光照弱了,植株会出现嫩黄、无力、颜色不正。温室温度过高容易引起粉虱为害;温度偏低直接影响或延长花期。再则,生长期间,叶片如过分茂密,应酌情摘除外部老叶,以利抽生花莛。
马蹄莲花谢后,应酌减浇水量次。清明后,移放室外遮荫处,使其进入夏眠状态,任其
叶茎干枯。
小时候就喜欢马蹄莲,因为家里养了很多,开了很多白色碗状的花。记得有一次嗓子卡了鱼刺,母亲用马蹄莲的叶熬了汤,喝下去鱼刺就化了,所以以前大家都管它叫“鱼针草”。现在在书房里转点关于马蹄莲的资料。........
马蹄莲株高40-70厘米,地下茎块肥厚,叶大,基行,卵状箭形,有长柄,鲜绿有光泽。花从叶鞘中抽出,高于叶丛,花苞大,15厘米,漏斗状,基部合拢,包旋,尖端向后翻卷,如倒生马蹄形。长在苞内的圆柱形黄色肉穗花序上有数百朵小花。花苞多为白色,现在市场上也常见有红色、黄色等彩色马蹄莲。
马蹄莲原产非洲好望角,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只宜作温室栽培或是盆植,以便冬季入室。马蹄莲宜用直径30-40厘米且较深的土陶盆、紫盆种植,它喜生于厚肥沃、疏松的微酸性沙质壤土中,可用腐叶土、菜园土、细耒按6:3:1的比例混合做培养土。
上盆或盆换土宜在立秋后的8月中旬至9 月中旬进行,在公署底垫一层碎硬塑料泡沫块,以增强透气排水,防止烂根,并在培养土中加些骨粉和氮、磷、钾复合肥。每盆栽种3-5株, 芽要放正向上。然后浇水。置于阴处,待长出叶芽后再移至阳光充足处。
马蹄莲喜湿润,长叶后要常浇水,保持盆土偏湿润而不渍水为好,并常向上面喷水和附近地面洒水,增加空气湿度,利其生长。但无论浇水还是喷水都要避免将水喷在花上和水流向叶心,否则会导致叶软腐病。冬季要用与室温相近的水浇嘞。5月下旬减少浇水量,促其休眠,叶黄后停止浇水,置于淋不着雨的阴凉通风处。
马蹄莲喜肥,从长叶到开花前要薄肥勤施,10天左右用氮、磷、钾复合液肥或颗粒肥施一次。
马蹄莲喜光,但怕夏日曝晒。从中秋长时直到冬、春开花都要多见阳光。特别是冬季移入室内后,白天要置于窗台前多见太阳,元旦春节可开始抽花。3-4月是盛花期,5月下旬移至通风阴凉处。
马蹄莲喜温暖,怕酷暑。最适合其生长的温度是15-25度,霜降前后移入室内,如能保持10度以上,春节可望见花,低于10度则花期推迟,低于5度生长傍滞,0度则可能死亡。春季宜最低气温稳定在10度时出室。夏季高温时期是其休眠期。在夏无酷暑的地方,5月花后翻盆换土,置阴凉处养护,8-9白可再开花。花后再翻盆换土,转入秋季养护。
马蹄莲以分株繁殖为主,秋后翻盆换土时,将块茎附近蘖生的小块茎掰下另栽,经过1-2年培育,可于3-4年开花。
马蹄莲多在秋末和早春开花,花期可延续至初夏,而盛夏时叶片会大量枯黄,新叶不发,处于休眠期,立秋后才重新萌芽。要想使马蹄莲打破生态习性,做到常年开花,可按以下方法养护管理。 翻盆换土
要让马蹄莲常年有花,一年应翻盆换土2次,需选用较大的盆,以保持足够的营养面积。第一次翻盆应在4月初冬花开过后进行,第二次在立秋后进行。若根茎已布满全盆,必须进行分株,每株不要超过3个叶丛。培养土需疏松透气并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还需施入充足的底肥,以保证营养的持久供应。 疏阴养护
除三伏天外的春、夏、秋三季大部分时间,应将马蹄莲放在疏阴下养护,不能直接日晒,也不能完全蔽阴,雨季到来前应经常向地面喷水,增加空气湿度,盆土需保持湿润,不得间干,每隔10至12天应追施一次稀薄液肥。10月中旬移入室内,以后可多见阳光,注意通风,以防病虫害的发生。 及时修剪
马蹄莲叶片寿命较短,新叶长出后外围的老叶开始变黄,要及时将黄叶剪掉。花谢后也
应及时剪去残花和花莛,否则会因结实而消耗养分,影响以后开花。浇水时不要向株丛上喷洒,以防修剪处腐烂而感染全株。 保持温湿
盛夏和寒冬的养护,是马蹄莲能否常年开花的关键。盛夏的7月中旬,应将盆株移到有穿堂风的地方,最好全部蔽阴,中午和下午向地面喷水2至3次以防暑降温,白天最高气温如不超过30℃,即可继续开花。冬季室温以16℃至18℃为宜,最低不能低于8℃。如室内空气干燥,应向四周喷水增湿,以防叶片黄边,同时应增加光照,使它们在冬季连续开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