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佳旅游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短跑技术特征分析

短跑技术特征分析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短跑技术特征分析

摘 要:在跑的训练和比赛中,影响成绩提高的动作技术,随着塑胶跑道的出现由缓冲——蹬伸发展为以髋关节为轴的高速摆动及以摆臂促进蹬伸、屈蹬、放松技术等一系列现代短跑技术特征。

关键词:短跑;技术;摆动

在跑的训练和比赛中,影响成绩提高的动作技术,随着塑胶跑道的出现有缓冲——蹬伸发展为以髋关节为轴的高速摆动及以摆臂促进蹬伸、屈蹬、放松技术等一系列现代短跑技术特征。 以髋为轴的高摆动是现代短跑技术的本质特征。高速位移中的放松技术是现代短跑技术的核心,后蹬动作被视为现代短跑技术中的第二次发力,是以髋为轴摆动动作的继续。资料表明:现代短跑着地时间共80毫秒左右,后蹬30毫秒左右,后蹬发力是前摆用力的延续,后蹬效果取决于以髋为轴的大腿后摆的功率(P=F·V),大腿后摆力F和后摆速度V。 1 短跑动力的来源——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指出:“以髋为轴腿的快速摆动并带动小腿积极扒地为动力的主要来源。”阚福林总教练曾经说过:“摆动的力量是推动人体向前的主要来源。”持此观点训练收效最大的是1995年亚洲田径锦标赛中崔丹凤以11秒20获得百米冠军。教练员们持上述论进行途中跑技术模式的改进,即:大腿积极前摆高抬,以髋为轴快速下压扒地。因此上述理论技术成为途中跑的一个重要因素。既然摆动是推动人体向前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那么到底起多大作用呢? 1.1符合现代短跑技术的要求

现代短跑技术突出摆动技术,强调以摆促蹬,摆蹬结合。最新研究,优秀运动员一侧腿支撑时间与摆动时间之比为1:35。因此在现代短跑技术中符合了力学特征,充分发挥了摆动在途中跑的作用。

1.2可充分利用髋关节周围的股后肌群和臀大肌等动力源

传统观念理论中强调的是伸膝肌的利用,而现代新的理论强调髋部、大腿后侧及小腿肌群力量的发展,这些肌群的伸缩产生了大腿在髋关节外的摆动,肌群的充分利用使得两腿的剪绞动作协调、快速并且有力,“车轮”般把力道通过扒地施给地面。

1.3可以完善扒地动作,增加步频,缩短腾空是,缩小支撑时间,提高步速

大腿以髋为轴的积极摆动并带动小腿和腿的扒地,这一理论在实践中加大了后蹬后两脚的夹角,提高了步长,腾空时两腿剪绞积极靠拢,小腿折叠摆动,缩小摆动半径,加快了摆速,着地时支撑脚合理有效地完成“扒地”动作,因而减少了腾空时间,减少支撑时间,加快了步频,加大了步长,提高了跑速。

1.4这种理论表现出能量利用的高效化和节省化

这一理论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符合人体解剖特点,动作技术做到尽可能的能量节省和高效利用,延长了运动时间和距离。

跑的摆臀动作能维持身体的平衡,调节步长、步频,对运动成绩也有直接影。跑时摆臀动作与下肢摆腿动作有一致性,两臀能摆多快两腿就能摆多快,所以要重视摆臀动作。 2 放松技术对短跑途中跑的影响

短跑运动员的动作放松是保持高速和提高短跑成绩的关键,运动速度主要靠人体内能量物质的供应与适时转换。对每一个运动员来说,跑的协调性和放松技术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运动速度和比赛名次,美国优秀短跑运动员卡尔·刘易斯和加拿大运动员木·约翰逊的短跑,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轻松、自然、优美、流畅。

高速,这说明他们放松技术掌握比较好,跑速得到体能充分的补充。

放松技术从短跑的运动学特点看主要表现在步长与步频上,对其影响的叙述如下: 2.1跑放松技术可以增大每一步的幅度

后蹬时,如果后蹬腿主动肌的结抗肌能充分放松,就能使主动肌在收缩前增加初长度,增大主动肌的收缩幅度;后蹬时,可以使第二次发力更充分,后蹬结束后,结合摆动技术大腿带动小腿积极向前上方摆动,能增加抬腿的高度和远度。髋、膝、踝三关节在跑动中协调放松用力增加步长。

2.2短跑放松技术能加快两腿的交换频率

两腿的交换频率并不是仅仅决定于两腿力量大小的带动,主要因素取决于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转换过程。如果短跑中动作紧张僵硬,不协调,就会产生额外的神经冲动并且传入大脑,抑制正常的兴奋,使运动员在跑动中不能正确的控制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从而影响了两腿的交换频率。由于肌肉的紧张还会造成酸性物质的大量积累,血液中的PH值降低,最终导致两腿交换频率的降低。生理学研究证明,肌肉收缩消耗的能量与收缩速度成正比。肌肉的收缩工作如果在放松的情况下,收缩速度将提高一倍。可见在短跑中不能掌握正确的放松技术,肌肉在非工作阶段不能迅速的放松,消耗了不必要的能量,到工作阶段就不能有效的迅速收缩,因而影响了肌肉工作,造成后程速度的降低。

还有一点就是比赛时心理的紧张也会造成肌肉的紧张,运动员在短跑中精神上的紧张与放松应处在一个适宜的状态。过度的紧张会造成动作变形软弱无力。根据“耶克斯--道森定律”比赛情绪过高和过低都会使运动成绩下降,情绪适度将获得最佳成绩。 3 以摆促蹬、蹬摆结合

现在短跑要求注重以摆促蹬、蹬摆结合的技术。 3.1以摆促蹬的短跑技术

研究表明上肢的摆动频率直接关系着下肢的摆动频率,上肢的摆动幅度直接关系着下肢的摆动幅度,上肢的摆动节奏同样也关系着下肢的摆动节奏。由上可见,以摆促蹬在短跑中间接的影响着短跑的步频、步幅、节奏,使现代短跑技术中的又一关键技术。 3.2蹬摆结合的现代短跑技术

在短跑的途中跑中,脚的蹬地是现代短跑技术中继以髋为轴的摆动后的第二次发力,同样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来源。将两次发力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发力过程,短跑技术的力量来源就不再是分开的两个阶段。

蹬摆结合的动作技术过程主要是:(1)大腿以髋关节为轴高抬、前摆,膝关节放松、前顶。(2)膝关节放松,大腿用力下压小腿鞭打,脚前掌扒地。(3)脚前掌蹬地,膝关节不完全蹬直,作屈蹬动作。(4)折叠小腿,大腿迅速以髋为轴前摆至大腿高抬位。 4 短跑的发展趋势

4.1突出最高速度持续能力的发展

目前,世界最优秀的短跑运动员表现出的特征是加速跑的段落距离延长,最高速度的持续能力不断提高。因此在现代短跑技术的基础上突出最高速度持续能力的训练是今后的主要训练方向。

4.2注意跑的经济性,实效性

跑的轻盈经济,向前的实效性好,是最近短跑发展所要追求的技术特征。甚至运动员的衣服着装都被认真研究,以减小空气阻力,形成合理的流线型。 4.3结合人体生化反应特点合理安排训练

为了更好地挖掘人类短跑潜力,将以人体运动中的生化反应、供能特点为依据,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使短跑的技术特征适应人体运动中的生化反应及供能特点,具体将以强度为核心,突出短跑项目的特点。 4.4重视突出运动员个人特点

在技术合理的前提下,现代训练越来重视运动员个人特点的强化训练。优秀的短跑运动员都具有突出的个人技术和素质特点。如何训练和更好地发挥出他们的个人特点,扬长避短,是今后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 4.5注重辅助练习和专门练习的创新

各种短跑的辅助练习和专门练习将不断进行创编、丰富和完善。 小结

通过大量的理论依据及运动员的动作分析,简述了现代短跑技术特征。通过对跑技术的再认识看出短跑技术在发生着深刻变化。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短跑技术和训练逐步采用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模型化分析、电子计算机模拟等手段进行研究,使人们对短跑技术的认识不断提高,而且各种学科知识如运动生化、运动解剖、运动生物力学、系统工程等学科的知识相互交叉,丰富了人们对短距这一项目的认识,因此,短跑技术也随之不断丰富、完善和创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hangjiatan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