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学作品阅读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2、运用人物形象分析方法,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并规范答题。
二、考点探究
【中考典例】
穿西装的修车老爹
耶律忆
①老宅拆迁,我们这个工薪家庭得到了一大笔钱。加上父母多年攒下的积蓄,我们买下了一套带车库的复式洋房。入住之后,我才知道自己的邻居不是“金领”就是“海归”。这让我多少有些自卑。
②可父亲却做起了更丢面子的事——在家里车库前摆起了自行车摊。这是父亲的老本行。在老宅的院子里,他已经摆了十几年。街坊邻里都知道陈老头修车既便宜又牢靠,隔着几条弄堂都会来找他修车。
③我劝了父亲好几次,别修车了。可他的态度非常强硬:“不管有没有人来修,摊我一定得摆。你们要是嫌脏,我就天天打扫;要是嫌我穿这工作服丢脸,我就穿得体面点儿。”父亲说到做到,第二天就把我淘汰的西服、衬衫和领带翻出来,洗熨妥当穿上了。车库前的地面打扫得一尘不染,工具也擦得锃光瓦亮。
④小区里的人路过都会好奇地看看,不少人还会说上几句风凉话:“都住这么好的小区了,竟然摆摊修车?这老头脑子肯定有毛病了…”可这丝毫没让父亲动摇,他每天依旧准时出来摆摊。眼看着一个多月过去没有一个人光顾父亲的车摊,我也着急起来,可父亲总是笑,不说话。
⑤“大爷,孩子的自行车坏了,能帮忙看看吗?”这天,一个中年人领着小孩站在车摊前,他们的到来让父亲顿时来了精神。他脱下西服,把领带折起来,系上干净的围留下。看着孩子骑羊远去的背影,他笑着说雅说我漫生?”点机油的痕迹都没裙,戴上袖套,忙活起来…修完之后,他用抹布擦干净轴,一点机油的痕迹都没⑥自那以后,来找父亲修车的人多了,而且多是孩们的车空闲时,他用狗尾巴草编织小玩偶挂在孩们的车少。到了夏天,父亲
会在车摊周围摆上花,放上几把躺椅,再沏上一壶清茶。修车的人可以坐下来,歇歇脚;老人们则可以来聊聊天,下下棋。⑦陈老头修车摊渐渐在小区里出了名,有时甚至需要“排队挂号”。我家车库前的空地,也成了小区老人打发时光的好地方。几年下来,父亲的修车生意越来越好,我也替父亲高兴。
⑧一天,父亲把我叫到跟前,将一个存折小心翼翼地递给我。打开一看,我傻了眼,存折上竟然有20万。父亲说:“我知道你们买这房子,没剩下什么钱。孩子还小,用钱的地方也多,我能帮你们搭把手,日子可以过得宽裕点儿,不要为了钱活得太辛苦”父亲说着,我连忙转过身,不想让他看到湿润的眼睛。
⑨不由想起小时候和父亲一起挤火车回老家。站台上挤满了人,他会嘱咐母亲看好我,然后冲进拥挤的人群。等安顿好座位,他又忙着给我们打开水泡面,一路忙前忙后。
⑩现在,我长大了,应该多多照顾父亲才是。可每次看着在职场拼搏的我,父亲总是说:“你们照顾好自己就行,我和你妈养老不用你们操心。”如今,我终于明白他为什么总是熬到晚上9点多才收摊,总是顶着火辣的太阳骑3个小时车去城西最便宜的店进货,总是一年半载也不为自己添件新衣裳…
⑾当我想买这套洋房时,父亲二话没说,把多年的积蓄都给了我。当我嫌弃他摆车摊时,他又西装革履,把车摊装饰成为“花园”,把修车的活计演绎成生活的艺术。
⑿这么多年过去,父亲就是这样为我们活着。 (选自《意林》2019年第5期,有删改)
请结合小说,简要概括并分析“修车老爹”的人物形象。(4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时,从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主题表达等角度分析人物作用即可。
根据原文内容,“我”买洋房时,父亲把多年的积蓄都拿出来了。后来又坚持修车,拿出20万元缓解“我”的生活压力,可知父亲是无私奉献的。父亲在老宅的院子里已经十几年的修车摊,现在每天依旧准时出来摆摊,可知父亲是勤劳的。父亲用狗尾巴草编织小玩偶挂在孩子们的个卫,左邻舍常在前歇脚,聊聊天,下下棋,可知父亲是友善的。父亲把车库前的地面打扫得少不染擦得光亮;父亲还会在车摊周围摆上花,放上几躺,再一壶清辩,可知父亲对待生活和工作是十分精致的。
【参考答案】①无私。“我”买洋房时,父亲把多年的积蓄都拿出来了。后来又坚持修
车,拿出20万元缓解“我”的生活压力②勤劳。父亲在老宅的院子里已经十几年的修车摊,现在每天依旧准时出来摆摊。③友善。父亲用狗尾巴草编织小玩偶挂在孩子们的个卫,左邻舍常在前歇脚,聊聊天,下下棋。④细致。父亲把车库前的地面打扫得少不染擦得光亮。父亲还会在车摊周围摆上花,放上几躺,再一壶清辩。
【考点解说】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主要通过刻画人物的形象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及其性格特征。 【命题方式】
1.简要分析“偷父”少年的人物形象。 2.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概括贺先生的形象特征。
4.联系文中的具体内容,分析母亲的形象特点。 【备考技巧】
解答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1.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通过品析作品中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要注意:全面、恰当、实事求是。
3.探读细节描写,彰显人物性格。分析人物离不开对细节描写的探究品读,通过对人物最传神的细节描写的品读,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从而精准地揭示人物的性格。
4.回归原文分析,把握关键语句。有时我们还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找到作者对人物进行点评的语句或从侧面反映出的人物性格,把握原文的这些关键语句,对于我们解答此题也能有所帮助。 【答题模式】
文中的……内容交代了人物的……/ 写出了人物……/ 反映了人物的……性格/ 特点/ 品质,刻画了……的人物形象。 【能力训练】
桃之夭夭
①我家的屋后,有几棵大李子树,还有几棵海棠树,北窗外不远处还有一棵桃树。
②桃树开花的时候,北窗就被桃花挤满了。这样的美景,并没有谁多看一眼,那一树妖娆的桃花 ,自顾自开着,家里的大人孩子也自顾自忙着,等桃花谢了,我的目光在北窗外停留的时间反而多了起来。 那些绿茸茸的桃子,比粉红的桃花还要耐看。桃花简单,一眼就看清楚了。但层层叠叠的桃叶和蔵身其间的桃子,则让桃树进入了一个神秘时期。这时的桃树,有了景深,成为一个神秘通道的入口。
③我不知道这棵桃树长在我家北窗外有什么不对,我一出生桃树就在那里,我没出生呢,桃树也在那里。我看见桃树,就像看见后院的大李子树、海棠树,看见前院的柳树、樱桃树,它们是我家的一部分,和那三间草房子,构成了我的童年世界。
④长大了才知道,在北纬43度,桃树是不能存活的,至少是不能过冬的,可我家的桃树存活了, 并且过冬了。现在看来,那棵桃树真是我童年世界里的一个奇迹.
⑤这个奇迹是父奈一手创造的。桃树生长在关里比较温暖的地区,我父亲感到东北太冷,他不想把孩子生在这么冷的地方,但是父亲又没有迁徙的能力。他就让一棵温暧地区的果树迁徙了,让一棵桃树来到我们的家园。我的父亲通过一棵桃树迷惑了我,我不记得童年有多冷,只记得那些在冰上的游戏,记得春暖花开,记得桃子甘甜。我的童年,比别的孩子多出了一种生活的滋味。
⑥父亲的桃树有着持殊的造型:它所有树枝都朝向西方,树身像被強劲的东风压得抬不起头的样子。桃树是弯着腰的,然而这一切都和东风没有关系.这里厉害的不是东风,而是西北风。如果桃树是因为环境而弯腰,那么它应该向东南弯腰才对。这棵桃树是向东南弯腰还是向西北弯膜,由我父奈说了算。
我曾亲眼看到父亲是怎么对待那棵桃树的。
⑦父亲用草绳把桃树一道一道迪捆好,然.后在树的下面挖坑——父亲总是习惯在树的西面挖坑——然后把捆好的桃树一点一点地压到那个土坑里去,然后我父亲就开始往树上填土,直到把整棵树埋迸土里。父亲总是在秋天把桃树从头到脚埋到土里。这等于给桃树穿了一件大棉袄。等冬天来了,大雪一层又一层边把桃树的土包盖住,这等于在棉袄的外面又给桃树穿了一件貂皮大衣,让一棵树钻进土里冬眠,这是父亲的思维,我不知道还有谁会这么做。
⑧第二年的春天,在某个风和日丽的上午,父亲会小心地把睡了一个冬天的桃树从土里挖出来,摇落树枝上的土,再把土坑填平。这时我才明白,秋天的埋树是为了让桃树度过东北寒冷的冬天,李子树、海棠树、杨树、榆树……几乎所有的树,都不用埋,都能过冬,只有那棵桃树,冬天需要在土里冬眠,春天,父亲又把它从泥土中唤醒。那弯腰的桃树,照常
开花、结果。我想天底下可能只有我的父亲有这样的耐心和智慧,饲养一棵这样娇贵的桃树。
⑨桃子成熟的时侯,毎年都要丢失一些桃子。几次之后.我妈有了对策,她赶在别人来摘桃子之前,在傍晚的时候,摘下一整筐桃子。那些桃子大部分还是绿的,但成熟了。那是我此生吃过最好吃的水果。在我们家,判断桃子成熟与否,不看桃子是否红了,而是用手一捏,软的就是成熟了,有谁吃过还绿着却己熟透的桃子?那种甜,是不可以描述的。
⑩毎年的秋天,我家的北窗台上,会摆着一排排粉红色的桃核,那是我和姐姐放在那里玩的,等它们在风里干透了,互相磕碰的声音非常悦耳。
(11)在桃树还繁花似锦的时俟,我的父亲却死了。父亲死在一个春天,那棵桃树在父帝己不在人间的那年春天,仍忍住悲伤,顽强地把桃花开了出来。秋天,在那个没有了我父亲的秋天,桃树仍忍住悲伤,把桃子挂满枝头,那年的秋天,我吃到的桃子依然是甜的,依然是好吃得无法描述,依然有一排粉红色的桃核摆在北窗台上,进出的风吹拂它们……
(12)我不知道那年秋天的桃子,是我最后的桃子了。
(13)冬天的时候,我来见桃树仍站在北窗外的寒风里,几片红色的叶子在抖动。下雪了,桃树上挂满了雪花;起雾了,桃树上挂满了冰花。
(14)第二年春天,李子树开花了.樱桃付开花了,海棠树开花了,父亲的桃树终于没能忍住悲伤,它一朵花也不肯再开了。
(选自《2018年中国散文精选》,有刪改)
1、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结合语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结合具体内容来逐条分析,可从刻画人物的方法入手:抓住最能体现人物某一方面性格或品质的语句(如描写人物语言、动作、行为、心理的句子或细节描写的句子)进行分析;抓住对人物的直接评论性语言或侧面烘托性语言进行分析。注意分析的条理性。本文中父亲对桃树的护理和种植可谓独树一帜,不辞辛苦,冬天埋起来,春天挖出来,让桃树通过冬眠过冬,让我们有着别人家没有的桃花和桃子,由此可见父亲的智慧、勤劳和耐心,以及那颗对孩子关爱的心。
【参考答案】勤劳:冬天把整个桃树埋进土里,春天再挖出来,不辞辛苦。有耐心:精心侍弄娇贵的桃树。.充滿生活智慧:让桃树钻进土里冬眠。关爱孩子,丰富孩子的秩牢生活,让孩子感受到奇迹般的温暖。
2、说说你对第⑤段划线句的理解.(4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理解语句的含义,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进行分析,还要注意联系文章中心思想。本题句子中关键的词语是“滋味”,从表面来看,是指前面的一句话“那些在冰上的游戏,记得春暖花开,记得桃子甘甜”,即“我”比其他的孩子在童年生活方面多了冰上的游戏,春暖花开,桃子甘甜。但这“滋味”里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我”比別的孩子多了父爱的滋味,表现了父亲爱护孩子、生活智慧、勒劳耐心,为孩子创造了一个有滋有味的童年生活。这句话里蕴含着作者对父亲的赞美感激,对父亲深深的怀念,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父亲营造的童年生活的怀念。理解时一定要到位。 【参考答案】表层:我比其他的孩子在童年生活方面多了冰上的游戏,春暖花开,桃子甘甜。深层:我比別的孩子多了父爱的滋味,表现了父亲爱护孩子、生活智慧、勒劳耐心,为孩子创造了一个有滋有味的童年生活。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于父亲的赞美感激,对父亲深深的怀念,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父亲营造的童年生活的怀念。
3、文章最后一段有哪些作用?请联系全文探究。(6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尾段的作用通常有:①总结全文,深化、升华主旨,含蓄深刻;②呼应前文或文章标题,使结构严谨;③卒章显志(篇末点题),画龙点睛;④承接上文,启发联想,暗示、点明或揭示主旨等;⑤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深长,给人启迪,发人深思等。本题中,结尾段采用拟人的手法,写第二年春天李子、楼桃、海棠开花,对比桃树没有开花,从侧面表现桃树和一家人失去父亲的悲伤,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升华了文章的主旨;另外,结构上,与文章开头形成照应,总结全文,而且以景物描写结尾,一切景语皆情语,言有尽而意无穷。
【参考答案】对比,拟人,写出了第二年春天李子、楼桃、海棠开花,但桃花一朵花也不再开:突出表现了桃树因父亲过世、无人照顾而死去,侧面体现了父亲的精心呵护、耐心智慧、慈祥关爱孩子;表达了作者对桃树死去的伤心与怀念,对父亲的赞美,对父亲离世的悲伤与怀念,对有桃树相伴的童年生活的怀念;首尾呼应、总结全文、升华主旨,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一封迟到五十年的信
金建军
①那是1943年冬,天真是寒冷,对正在斯大林格勒城下作战的德军来说,更是苦不堪
言。
②士兵米涅刚一动,腰部被炮弹炸伤的伤口就剧烈地疼痛起来。“帮帮我吧,我要园国,
我要去见米丽亚米涅向正忙着撒退的连长求救,连长轻蔑地看他一眼,冷冷地走了,米涅躺在雪地上,绝望和希望一同飞向那片阴霾的天空,只有米丽亚美丽的容颜在他眼前闪动。
③他和米丽亚是柏林大学的学生。他深深地暗恋着米丽亚,可是来丽亚却钟情于另一位
帅哥德克。
④一阵枪响,“扑通”一声,一个人倒在身边。米江仔细一看,原来是德克,他的胳膊
断了,流了很多血。德克也看到身边的米涅,他苍白的脸上现出一丝苦笑:“伙计,这下咱们谁也走不了了。”
⑤米涅看着德克的样子,心里一阵紧缩:不能让德克死,米丽亚不能没有他。想到这,
他忙对德克说:“你的包扎带呢?我给你包扎。你还可以走路,一定要回到德国,回到米丽亚的身边。”德克失望地摇摇头,说:“早就给班长包扎用了,算了吧,让我和你一起到天堂”米涅撲了撲腰上的包扎带,一很心解了下来。顿时,他的伤口露出来,血如泉涌。德克大吃一惊,上前按住,“你疯了,你这样很快就会死的。”
⑥米涅淡然一笑:“我不是在帮你,我是在帮米丽亚,因为她爱的是你,你能回到她的
身边,就是她最大的幸福。”他边说边移到德克身旁,包扎起来。米涅又把干粮分一大半递给德克:“你快走吧,苏军快来了。”德克接过干粮袋,满含热泪地看了一眼米涅,转身向北撤去。
⑦看着德克渐渐消失的身影,米江掏出钢笔,找到一张还没烧尽的文件纸,在背面写起
来。
⑧亲爱的米丽亚:
⑨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死亡随时都会向我走来。可是如果我现在不说,到了天堂,
我更没机会对你说。现在,我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最想见到的就是你。可是,我不可能再看到你那美丽的眼睛和金黄色的头发,不能听你优美的吟诗和动人的歌唱。我后悔为什么不向你表白,即使遭到你的拒绝,我也无悔。
⑩我再也不相信希特勒的鬼话,我最想要的就是你的爱情。我不想死,真的不想死,我
曾经想过打完仗一定向你求婚,可是等不到这一天了。
(11)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你,想像你会和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婚,怎样度过你美好的
青春。只要你过得好,我到了天堂也会开心的。
(12)一切的一切都没有了,他们已经看到我,上帝呀,能再给我五分钟吗?让我把心
里话向我的爱人说完吧,让我安心地到天堂吧。到了天堂,我会等着你的,无论等多少年,我都会等,一直等到你去的时候,我再向你求婚。
(13)来不及了,我已经看到黑乎乎的枪口正在瞄准我。永别了,我会永远爱你的 (14)一个苏联红军战士发现米涅,他对班长说:“看,一个德国鬼子,我打死他。”说
着,抬手对准来涅就是一枪。米涅回头看了看,手臂把信举得高高的,身体突然倒下。
(15)战士上前把米江手里的信取下,交给班长。班长看了一遍,很感动地对战士说:
“这确实是一份很重要的文件,你去交到司令部。”
(16)很快,这封信转递到朱可夫元帅手上,朱可夫元帅看完后,动情地对随从说:“
战争毁掉多少俄国人和德国人的生命毁掉多少年轻人的幸福,我们应该永远记住战争带来的教训。”他命令道:“把它包好,交到档案局。”
(17)1993年,苏联解体,这个档案得以解密。米丽亚看到这封信时,已经七十多岁,
苍老的她犹如一只伤心的天鹅,泣不成声。 (选文有改动)
(1)把小说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①为了回国见米丽亚,米江受伤求救,→②_______→③米涅给来丽亚写信,表达想念之情和求婚的愿望。→④_______→⑤战士等人受感动,信件辗转交给米丽亚。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与概括。解答此题按题干中所给出的情节,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用相同的句式概括情节即可。文章第二、三段,写的是“为了回国见米丽亚,米涅受伤求救”,“米涅给来丽亚写信,表达想念之情和求婚的愿望”这一情节主要表现在第七至十三段。所以根据第四至六段的内容,可概括出第二个情节,即:德克受伤倒下,米涅解下自己的包扎带为他包扎。再根据第十四段内容,可概括出第四个情节,苏军发现米涅并开枪,米涅手拿信件倒下。
【参考答案】②德克受伤倒下,米涅解下自己的包扎带为他包扎;④苏军发现米涅并开枪,米涅手拿信件倒下
(2)第③段运用了_______叙述方式,其作用是_______。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记叙方式的判断与作用分析。记叙可分为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根据第三段所写的内容来看,这段并不是接着前段的情节内容,按时间顺序所发生的事,而是
补充交代了米涅与米丽亚、德克三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下文米涅舍己为德克包扎、写信的情节,所以是插叙。
【参考答案】插叙;补充交代了三人的关系,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或“引出下文包扎、写信的情节”)。
(3)小说中的米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首先,从故事的整体来看,米涅是战争的受害者,他爱米丽亚,盼望着战争后能向她求婚,表现他是一个热爱生命,渴望和平的人;他在自己身受重伤时,看到自己的“情敌”德克受伤,他想到的是救助德克,表现他是一个善良、大度的人。
【参考答案】①渴望和平,热爱生活。表现在米涅临死前不相信希特勒的鬼话,最想要的就是爱情,他渴望能活着回去向米丽亚求婚。②善良大度,为人无私。他看到米丽亚钟情的德克受伤,宁可牺牲自己而救助德克。他不管米丽亚会嫁给谁,他都觉得开心。 (4)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何作用?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人物描写的判断与作用分析。“连长轻蔑地看他一眼,冷冷地走了”一句,“轻蔑”“冷冷”写的是连长的神态,“看”“走”写的是连长的动作,神态与动作结合,都可以看出连长的冷漠,他只顾着自己的生命,而无视士兵的死活,以此来突出战争给青年带来的不幸。
【参考答案】①渴望和平,热爱生活。表现在米涅临死前不相信希特勒的鬼话,最想要的就是爱情,他渴望能活着回去向米丽亚求婚。②善良大度,为人无私。他看到米丽亚钟情的德克受伤,宁可牺牲自己而救助德克。他不管米丽亚会嫁给谁,他都觉得开心。
【参考答案】神态与动作描写,表现连长为人的冷漠无情,普通战士的生死与他没有丝毫的关系,以此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母爱像棉花盛开
徐学平
①听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有人说母爱温馨如康乃馨,有人说母爱圣洁如鲁冰花…然而,我那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却从来没见过这些娇贵的花儿。
我也一直在寻找,寻找一朵属于母亲的花。
②母亲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她用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养育着自己的三个儿女。小时候,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母亲却总能让我们时常成为小伙伴们羡慕的对象,或是一本有趣的小人书,或是一根美味的冰棍儿……而母亲,她对自己却节俭到了几乎苛刻的程度。 ③记得,我在一篇小学作文里曾经这样描述过母亲--“我从来没有看到妈妈穿过漂亮的衣服,她很普通,普通得就像田野里随处可见的狗尾巴花。”那是我第一次把母亲比作花儿,尽管那个懵懂的比喻一度成了村民的笑谈,但母亲那淳朴的形象却永远烙在了我心中。
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母亲的了解也不断地增多。我曾经见到过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两根乌亮亮的麻花辫,原来母亲也是很美的。然而不幸的是,她婚后不久父亲的身体就一直不好,母亲便不得不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 ⑤母亲不分昼夜操劳着,家务、农活、牲口、孩子…母亲总有忙不完的事,再也无暇去照一下镜子梳理一下自己秀美的长发了。在我心中,我觉得母亲有时好像命运多舛的苦菜花,有时却像挺拔坚强的向日葵。然而,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
⑥直到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刚找到工作的我便迫不及待地赶回家,因为我想早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那天,见到母亲时,她正在棉花地里摘棉花。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神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
⑦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她高兴地说:“快,帮妈把地里的棉花摘了,明天就送去收购站,说不定还能给你换套象样点儿的西装呢!”望着母亲因长年累月的辛劳而过早苍老的身影,蓦然间,我觉得她仿佛也成了一株随风摇曳的棉花。
⑧棉花的一生共有两次“花”开:花龄期的棉花开出的花朵很美,白的纯洁,粉的淡雅,但是为了孕育棉花,她只能萎谢掉自己美丽的容颜;产棉期棉花会把自己所有的养分都毫不保留地提供给棉桃,于是叶蔫了,枝枯了,洁白的棉花终于盛开了,而这一次,她枯槁的却是自己全部啊!
⑨棉花,可谓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乡间植物了,但那不正是我苦苦寻觅的母亲花么?母爱像棉花盛开,她穷其毕生的精力只为换取最终无私的绽放,吐出棉,纺成纱,拧成慈母手中线,织成游子身上衣。
(选自2019年5月《贺州日报》) (1)请简要分析文章以“母爱像棉花盛开”为标题的妙处。
【试题分析】本文主要叙述了母亲日夜操劳,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的事情,刻画了一位挺拔坚强、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母亲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本题考查的是标题的作用。首先要确标题的作用有哪些,然后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标题的作用。“母爱像棉花盛开”很明显,标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就使得标题十分形象生动,富有吸引力,从而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其次,把母爱比作棉花盛开,结合文章第⑧段“花龄期的棉花开出的花朵很美,白的纯洁,粉的淡雅,但是为了孕育棉花,她只能萎谢掉自己美丽的容额;产棉期棉花会把自己所有的养分都毫不保留地提供给棉桃,于是叶蔫了,枝枯了,洁白的棉花终于盛开了,而这一次,她枯槁的却是自己全部啊!”可知棉花的特点是孕育棉桃,给棉桃提供养分,最终枯槁了自己,由此看出棉花是十分无私伟大的,母爱也如棉花盛开一般,说明了母爱的无私,结合全文内容看,本文的主旨就是突出母爱的无私,由此看出标题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参考答案】①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爱”比作“棉花盛开”,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揭示母爱无私的主旨,棉花为了孕育棉桃,给棉桃提供养分,枯槁了自己。 (2)请结合全文,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
②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赏析。首先要明确赏析的角度,其次要结合具体的句子及关键词进行分析。
(1)写了深秋田野的环境,很明显这是环境描写的句子,那么需要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进行分析。抓往关键词“枯黄”“星星点点”“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关键词,可以体会到这样的环境渲染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气氛,“母亲的白发”一词可以看出母亲苍老的形象,母亲这
么老了,还在棉花田里辛勤劳作,也看出了母亲坚韧的性格,由此为下文写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做了铺垫。
(2)“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这句话是对母亲的神态描写,故这句话可从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这是母亲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时的神情,我已经学有所成,母亲的辛勤付出此刻有了回报,所以母亲应该是激动和欣慰的。
【参考答案】(1)这句话是景物(环境)描写,层层烘托,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氛围,烘托了母亲坚韧的性格和苍老的形象,为下文盛赞母爱做铺垫。
(2)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传神地写出了母亲得知“我”找到工作后内心的激动和欣慰之情。
(3)第⑤段中“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你认为到底缺了些什么呢?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苦菜花只写出了母亲的命运多舛,向日葵只写出了母亲的挺拔坚强,结合全文看,文章重点突出了母亲对子女的那种无私奉献的品格,这些花都没有具备这样的品格,故缺少的应是缺少了像母亲那样为子女无私奉献的品格。 【参考答案】缺少了像母亲那样为子女无私奉献的品格。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第②段“母亲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她用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养育着自己的三个儿女”可以看出母亲的勤劳无私;结合第②段“她对自己却节检到了几乎苛刻的程度”可看出母亲的节俭;结合第④段“她婚后不久父亲的身体就一直不好,母亲便不得不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可看出母亲的挺拔坚强;结合第⑤段“母亲不分昼夜操劳着,家务、农活、牲口、孩子”可看出母亲的吃苦耐劳;据此进行整理即可,注意要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①吃苦耐劳,从“母亲不分昼夜操劳着。……总有忙不完的事”可以看出。②节俭淳朴,从“我从来没有看到妈妈穿过漂亮的衣服”可以看出。③挺拔坚强,父亲身体不好,母亲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④无私奉献,母亲对自己节俭到了几乎苛刻的程度,把毕生的精力无私奉献给子女。
(5)文章开头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你觉得你的母亲是一朵什么花?请联系实际说明理由。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识的迁移。首先要明确自己母亲的性格特点,然后再找到与这个性格特点相似的花并联系实际来写即可。
【参考答案】我觉得我的母亲像向日葵,向日葵总是向着太阳的方向转动,而我的母亲也总是围着我们这个家转。(表述完整,言之成理,要写出人与花相似之处)。
新官上任 李景文
夏冰有晨练的习惯。健壮的体魄加上他的娃娃脸,让他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小许多。一早起来,眼看窗外飘着的鹅毛大雪,他坐不住了。
夏冰因才华出众、处事果断、作风过硬,最近被提拔到城建局当一把手。本来,组织部门已跟他约好,明天就送他走马上任。但是,眼前的这场大雪,就如同在他头顶上垒起了一座雪山,随时都会崩塌。真的是悬念迭起呀!道路畅不畅通?自來水管道是否爆裂?种种想到或者没有想到的问题,就像眼前的大雪在他脑子里一片混沌....
匆匆吃完早餐,一看表还不到7点,他决定自己的履新就从今天开始。既然是履新,就得有新气象。那这第一天上班就走过去好了,正好留心下一路的市容市貌有什么问题。一跨出楼梯道,他就被纷纷扬扬的大雪吞没了,行走变得身不由己。然而,户外清新而凛冽的空气使他更加澈昂,银装素裏的城市其实颇有诗意,他的步伐更稳了。在途中,他看到身着橙色衣帽的环卫工人顶风冒雪在清除厚厚的积雪,心中就有一种别样的感动。
走到城建办公大楼,他花了一个多小时。值班室里,一个年轻的保安正在理头玩手机。他便憋不住地说,注意别伤着眼睛,铲铲雪还带锻炼呢。 你是谁呀?有这么说话的?保安斜着眼睛扫了他一眼。 我是新来的....
站着说话不腰疼,门口有的是锹,那你铲呀!
夏冰听出了话中的讥讽。他搓搓手,想到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那句古话,就二话不说拿了一把铁锹开始铲雪,从大楼的台阶一路铲下去,全身心投入,越干越欢,渐渐他的身后便铲出一条道来。连老天也仿佛被他的冲天千勁吓着了,雪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停了。当他欣慰地回望时,却看到保安也拿着一把锹快步朝门口走......
尚主任,您来这么早!保安一脸媚态。
好,都把雪铲了。尚主任眯缝着眼打量夏冰,这位是.... 他说要跟您报到。心虚的保安说完就开溜了。
哦,是小夏。尚主任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口吻说,在机关,就是要见眼生情,能上能下。 夏冰点点头,我初来乍到,还望主任多提醒。
既然进了一个庙,就不是外人了。尚主任拍拍夏冰的肩说,刚才在路上,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话是说得哆哆嗦嗦,好像是给我们单位送空调的师傅出了车祸,在大转盘那儿吧,你就赶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人命关天呀!夏冰心里一惊,忙问,师傅伤着没有?
师傅的事,雇主是跑不脫的。尚主任搬了下嘴说,你看看空调掉坏了没有?要不要更换?商家什么时间能安装到位?
这不是本末倒置嘛!夏冰的口气有些像争辩。
俗话说,各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尚主任的脸色很不好看,现在,这个美差就交给你了,空调可是给新局长换的,今天不吃饭也要安装到位!
新局长未必要吧!再说,局长室的空调是不是可以修一下,也许加点氟利昂就行了。夏冰想尽量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些,但是却越说越激动,老尚是不是这个理儿?一台空调跟人的生命比起来,可以说微不足……
你……教训我?尚主任气急败坏地说,简直目无领导! 领导心中要有群众!夏冰微笑着说。
群众,满大街都是群众,你问得了吗?真是站着说话腰不疼。尚主任说着头也不回地走了。 尚主任最后说的话,听上去很耳熟,但是夏冰没有工夫跟他计较,随即打车赶到出事地点。三个交警正在现场处理事故,肇事的师傅在一旁吓得不轻,原来不是送货的他受了伤,而是因雪天路滑,他开的电瓶车碰倒了一个老夏冰当即打120将老人送往医院。一做CT,三处骨折。很快,警方来电话说老人的亲属马上就到,夏冰迎上去,一看却是尚主任。
夏局呀,我真是老眼昏花,有眼不识泰山!尚主任双手紧握着夏冰的手直摇,我把您当成......也是今天来报到的小夏......
我哪里有你说的那么年轻!夏冰说,当然,改正了就好,你不是也赶来了? 唉,教训太深了!尚主任满脸羞愧地低下了头,被撞的,是我的老父亲...... 4.夏冰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答时,找到有关人物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的语句分析作答。根据原文第②段“道路畅不畅通?自来水管道是否爆裂?种种想到或者没有想到的问题”可知,夏冰在还没有上任的时候就担心这场大雪会带来什么问题,会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什么不便,这里可以看出夏冰的认真负责,关心群众。根据原文第⑧段“夏冰听出了话中的讥讽。他搓搓手,想到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那句古话,就二话不说拿了一把铁锹开始铲雪”可知,夏冰在劝说保安无效以后,自己亲自去铲雪,这样身体力行更具有说服力。根据原文第⑮段“人命关天呀!夏冰心里一惊,忙问,师傅伤着没有?”可知,夏冰在得知出了车祸的时候,第一时间关心的是司机师傅的生命安危,可知夏冰是个关心人民群众的好官。根据原文第㉕段“我哪里有你说的那么年轻!夏冰说,当然,改正了就好,你不是也赶来了?”可知夏冰面对尚主任的道歉,最终原谅了他以往的行为,可以看出他的宽容。
【参考答案】①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表现在夏冰自己一人悄悄上任,只怕大雪会给民众的生活带来不便;②身体力行作出表率。表现在夏冰在保安讥讽后,毫无怨言地一人去铲雪;③一身正气,关心民众。表现在夏冰在听说送空调的师傅半路出了事,首先想到
的是师傅的安危;④有一颗宽容的心。表现在尚主任向他道歉,他原谅了尚主任。 5. 小说多次写到雪,有何作用?(3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从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等角度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原文第①段的“一早起来,眼看窗外飘着的鹅毛大雪”就交代了小说中故事发生的季节与天气;同时,故事的情节也是围绕着雪展开,夏冰在雪中步行到单位,劝说保安铲雪无果后自己拿锹铲雪,然后送空调的司机由于雪天路滑撞倒了老人,夏冰将老人送至医院,最后尚主任也到达医院,雪推动着整个故事情节的向前发展;通过夏冰对雪带来的影响的担忧,以及夏冰铲雪的行为,送老人去医院等这些与雪有关的情节,夏冰的人物形象更加高大立体。
【参考答案】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②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③以“雪”的
寒冷陪衬夏冰对待工作与群众的火热的心。 6. 小说结尾尚主任感叹“教训太深刻了”,请简要回答尚主任收到了哪些深刻教训。(3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结合全文内容,寻找到相关语句作答。根据原文第⑫段“哦,是小夏。尚主任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口吻说,在机关,就是要见眼生情,能上能下”、第⑳段“你……教训我?尚主任气急败坏地说,简直目无领导”、第㉔段“夏局呀,我真是老眼昏花,有眼不识泰山!尚主任双手紧握着夏冰的手直摇,我把您当成……也是今天来报到的小夏……”可知,尚主任将新来的局长当做新职员,并批评了自己的上司;根据原文第⑱段“各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尚主任的脸色很不好看,现在,这个美差就交给你了,空调可是给新局长换的”和第㉖段“唉,教训太深了!尚主任满脸羞愧地低下了头,被撞的,是我的老父亲”可知,尚主任原本是为了巴结讨好上司,忽视人民群众利益,没想到最后受伤的人是自己的父亲。
【参考答案】①没有弄清对方的身份,就开始大摆官架子,批评了自己的上司;②处理公事
时,一心只想着讨好上级,忽视民众的利益,最终受害者反是自己的父亲。 7. 本文善用对比手法,请找出三处并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按照题干要求寻找具有对比性的行为描写,语言描写进行作答。根据原文第⑦段“站着说话不腰疼,门口有的是锹,那你铲呀”和第⑧段“却看到保安也拿着一把锹快步朝门口走”可知,保安在听到夏冰的话后嘲讽夏冰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但看到尚主任时又拿起铁锹去铲雪。这种前后行为的对比可以看出保安的懒惰与弄虚作假。同时夏冰与保安的对比也可以看出夏冰的言行合一。根据原文第⑮段“人命关天呀!夏冰心里一惊,忙问,师傅伤着没有”、第⑯段“师傅的事,雇主是跑不脱的。尚主任撇了下嘴说,你看看空调掉坏了没有?要不要更换?商家什么时间能安装到位”可知,夏冰和尚主任二人对于车祸的关注内容不同,这种对比则写出了夏冰的关心群众以及尚主任的一心巴结上司的。根据原文第⑳段“你……教训我?尚主任气急败坏地说,简直目无领导”和第㉔段“夏局呀,我真是老眼昏花,有眼不识泰山!尚主任双手紧握着夏冰的手直摇,我把您当成……也是今天来报到的小夏……”可知,尚主任对待夏冰的
态度是前后不一的,这种前后态度的不一则形象地写出了尚主任的官本位思想。 【参考答案】保安只顾玩手机而嘲讽夏冰铲雪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与他看到尚主任便拿着铁锹准备铲雪形成对比;尚主任对夏冰“一台空调跟人的生命比起来,可以说微不足道”的观点表示愤怒,与后来发现自己弄错了夏冰的身份而主动道歉形成对比;尚主任在知晓送空调
的师傅出事时,只关心空调能否如期安上,与夏冰一心关心送空调师傅的安危形成对比。表现了尚主任与保安一心巴结上级,工作不务实的作风,突出了夏冰的为人的正直与工作的认真负责,让文章的主旨更为深刻,引人深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