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133名著导读教案(二)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课题:第二节 《荷马史诗》导读

教学目的:

1了解史诗的思想内容及主要特点。 2掌握史诗塑造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

3掌握史诗的艺术成就及对后世文学的巨大影响。 教学重点:

史诗的艺术成就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 自读 作业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史诗的形成

历史来源:在古希腊历史上,曾有过一次真实的战争,发生在迈锡尼时代,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初。战争结束后,许多以此为素材的短歌在小亚细亚一带广为流传,内容彼此关联。

荷马的创作:公元前9至8世纪时,相传在小亚细亚一带有一位天才的盲人民间歌手名荷马,在流传已久的英雄短歌基础上对大量有关特洛伊战争的素材进行加工、整理、润色,形成了情节完整、风格统一的两部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后人统称为“荷马史诗”。

文字记录:公元前6世纪中叶,史诗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定稿:公元前3至2世纪的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城的几位学者对荷马史诗又作了校订,将两部史诗各分为24卷,史诗的定本终于

形成并流传至今。

二、 史诗的故事梗概

《伊里亚特》:主帅阿伽门农依仗权势,夺走了阿基琉斯的女俘,被激怒的阿基琉斯退出战斗。希腊方面连连失利,阿伽门农派人去见阿基琉斯,请求和解,但阿基琉斯拒绝了。阿基琉斯的好友帕特罗克洛斯向他借了盔甲出战,被赫克托耳所杀。阿基琉斯闻讯悲愤欲绝,让母亲请求匠神连夜为他打造了一副新的盔甲,重新投入战斗,最终在雅典娜女神的帮助下刺死了赫克托耳,将他的尸体拖在战车后羞辱。 白发苍苍的老王普里阿摩斯来到阿基琉斯面前,阿基琉斯顿生恻隐之心,双方同意休战12天,各自掩埋和悼念死者。

《伊利昂纪》在为赫克托耳举行的盛大葬礼中结束。

《奥德赛》:战争结束后,奥德修斯率部下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沿途经受忘忧果之乡、独眼巨人、喀耳刻岛上的魔女、塞壬妖女歌声的诱惑、卡律布狄斯大漩涡、太阳神岛上宙斯雷电的击打、卡吕浦索的爱情羁绊等重重艰难险阻和诱惑。最终在雅典娜的安排下,返回故乡,将向自己妻子求婚的贵族全部杀死,与家人团圆。

三、 思想内容

希腊人不仅把它看成是艺术创作的典范,而且也把它看成是生活的百科全书。他们从中掌握生活的原则,了解到做人的道德标准,还可以学习到有关天文、地理各方面的知识。柏拉图说,荷马教育了希腊人。

四、 人物形象

1阿基琉斯——古代英勇战士的理想形象

《伊利亚特》的中心人物。勇敢善战,性如烈火,武艺高强,重视个人荣誉,强烈的个人意识和对部族的责任感既矛盾又和谐地统一在他身上,是一个典型的氏族部落时期的英雄。 2赫克托耳——理想的英雄,标准的统帅

特点: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国心。他的个人命运与对城邦的责任感交织在一起,使这个形象有一种异常悲壮的色彩。

结局:他知道,是弟弟帕里斯诱拐海伦才引来了这场战争,也知道自己不是阿基琉斯的对手,更预感到了城破之日包括自己的娇妻弱子在内的特洛伊同胞所将遭受的悲惨境遇,但是作为特洛伊全城人民的支柱,也为了一个战士的尊严和荣誉,他仍然坚定地走向必死的结局。

3奥德修斯

足智多谋,勇于进取,忠于部落;私心重,狡诈残忍。奥德修斯是智慧和勇敢的化身,他面对险境和各种引诱,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用自己热爱家乡故土的坚定信念,一次次化险为夷,表现出人类征服自然的杰出智慧和豪迈精神。

五、 艺术成就

1结构巧妙,剪裁富于匠心。

用戏剧式的集中、概括、浓缩的手法,将近10年的故事用短短4、5天的时间来表现。

《伊里亚特》10年——51天——20多天——最后4天

《奥德赛》 10年——40天——最后5天

2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史诗既有对宏大场面、英雄群像的粗犷描绘,也有对局部和个人情态、心理的细致刻画。

3“荷马式的比喻”。作品中运用了大量富于想象力的来自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的优美比喻——后人称之为“荷马式的比喻”和诸多反复性的描述性短语。

4风格多样。

《伊里亚特》富于阳刚之美,格调悲壮,节奏急促,塑造的是英雄群像,展示的是大场面。《奥德赛》富于阴柔之美,富有浪漫色彩和现实主义精神,节奏徐缓,突出个人形象。

总之,史诗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成就,是古希腊文学中的瑰宝,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几千年来,史诗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被马克思称为:“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并“显示出永久的魅力”。

六、 作业布置:

1课前自读《荷马史诗》故事,写出故事梗概,列出人物关系。 2赏析印发资料《伊利亚特》精彩片段。 七、 板书设计:(见PPT课件) 八、 教后小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