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PE中国电力教育 2009年4月上总第1 34期 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路径 庄炯梅 摘要:健康人格是一种在结构上和动力上向崇高人性发展的人格状态,它是人格多种特征的完备结合与有机统一。大学生 健康人格的培养是时代的呼唤,是适应青年人格迅速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高校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校园文 化建设,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健康人格的自我塑造,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关键词:社会转型;大学生;健康人格 作者简介:庄炯梅(1971一),女,浙江宁波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发展与社会心理研 究。(安徽芜湖24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思想道德建设视野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机制创新研究”(05BZX064)的 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美国当代杰出的教育家托马斯・利科纳(Thomas 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及行为准则,主要包括有关教学、 Lickona)博士 人格教育 中指出:“有史以来,教育所追求 科研、大学生管理等方面的规则、规范等制度性内容。大学 的目标都是双重的,一是帮助青年人开启智慧,二是帮助他们 生正处于人格的形成与发展阶段,可塑性大,很容易受一些 发展良好的品性。”…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 错误的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的影响和误导。因此,学校需要 处于人格迅速发展的关键阶段,社会转型对他们人格的形成和 对他们的人格发展进行引导和控制,而一套比较完善和合理 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它为大学生人格的塑造创造了良 的制度体系在这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良好的制度体系 好的社会大文化氖围,许多新观念(如人才观、公平观、竞争 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校园秩序,而且也能规范学生的行为, 观、效益观等)新思想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正直接或间接地 有利于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 影响着大学生人格价值观的定位。另一方面,社会转型也令部 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 分大学生思想困惑和迷惘,在身体、心理、行为上呈现出某些 设,以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不健康的发展态势。因此,加强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就显得 极为迫切和重要。 一 5.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既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又是校园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人格培养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没 校园文化,是一种区域性的社会亚文化,特指学校师生 有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教育不可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校 共同创造和享受的学校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它包括硬件、软 园文化活动主要指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系列的行为活动。如系列 件两个部分,其中硬件是指校园的物质条件,包括学校的设 讲座、专题报告、学术沙龙、展览、文体活动、竞赛、经验交 施、建筑、甚至一草一木;软件指学校的组织制度及学术研究 流、劳动卫生、环境保护、心理健康咨询等。由于学生是活动 等精神产品,也包括学生的生活及学校、学生的精神。要建设 的主要组织者和管理者,加之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形式的多 好校园文化,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种多样,能使年级各异、专业不同、性格爱好多样的学生,交 流思想感情、协调人际关系、娱乐身心、陶冶情操;培养民主 物质文化,是指在校园文化中起作用的可以为其服务的 精神、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合作协调能力;促使大学生在活动 一切物质条件。它主要包括一系列的教学科研设施,凝聚了一 中感受、在活动中联想、在活动中理解、在活动中领悟,从而 所学校所特有的文化底蕴的建筑群落及场馆设施,此外还包括 实现人格的发展在自由自在的状态下走向健康、崇高与完善。校园的绿化环境、卫生环境等。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需要有 物质环境作为前提。校园的物质环境集中体现一所学校所特有 二 更新教育观念 蔡元培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使仅为灌输知 的文化风格,表现在形式上、结构上和设计方面都可以给人一 识、练习技能之作用,而不贯之以思想,则是机械之教育,非 2 人格教育,是一种发展学生心理素质、 种深刻的文化印象。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要努力塑造符合 所以施于人类也。”【大学校园文化内涵的建筑艺术形象,精心设计独具特色的校园 培养健康的和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人格 雕塑和人文景点,提高学校标志物、纪念品的思想价值和文化 教育与传统教育是有所区别的。传统教育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 品位,使其对大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授和培养,而人格教育着眼于人格的全面发展与培养,传统教 育是一种片面的教育,它不仅不能满足学生人格发展的需要, 校园制度文化主要是指为了维护和保证正常的校园活动 而且是学生人格片面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培养大学生健康 中国电力教育CEPE 2009年4N上总第1 34期 人格,要更新教育观念,重视人格教育。 展、塑造的过程,正是人社会化的过程,是人与他人、集体、 1.尊重是人格教育的前提 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人格在集体中形成,在集体中展现。大 人格教育强调对人本身的尊重,尊重包括自我尊重和尊 学生在各式各样的集体活动和集体生活中,通过相互之间的交 重他人两个方面。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来讲,尊重主要 流、沟通,可以从对方那里获得理解、肯定、支持的欢悦,从 指教育者在充分认识受教育者人格、主体地位的前提下, 而使自我积极体验得到强化;可以看到别人的长处,自己的不 尊重和重视受教育者,以培养他们的自尊、自爱和自信。根据 足,及时调整人格发展的方向,优化自身的人格结构。人格优 马斯洛的人格理论,人类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各级需要层次 化就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在宿合、寝室和来自不同地方 的产生和个体的发育密切相关。马斯洛认为“高级需要的满足 的同学友好和谐相处,严格遵守作息制度;安排好个人的内务 能引起更合意的主观效果,即更深刻的幸福感、宁静感以及内 卫生和生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体育运动爱好,尤其是 心生活的丰富感”;“高级需要的追求与满足导致更伟大、更坚 群体性的体育运动项目;主动关心、帮助他人,热心公益劳动, 强、以及更真实的个性”。 所以,教育者应善于对学生进行 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等等。一个人的言行方式往往是其 高层次需要大学生身体已经成熟,意识增强,有成人感, 人格的外化,反过来一个人的言行方式的积淀就是他的人格。 对尊重的需要强烈。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增强自身的 四 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民主素质,提高自身的人格水平,树立好的人格形象,同时要 当代大学生,从学校到学校长期的校园生活经历,使他们 尊重人、重视人,将学生当做的、发展的、完整的人来要 对国情、民情、自我缺乏深刻的了解,认识不到改革开放的艰 求和对待,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责任感,使他们自觉自愿、积 巨性、复杂性、长期性,脱离实际生活,脱离人民大众。一旦 极主动地学习、创造和发展。 走入社会,心理落差大,缺乏应有的防御能力与应变能力。要 2.审美教育是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 使社会实践活动成为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的审美是超生物性的需要和享受,它与人的认识能力和 就必须将它纳入正常、有序、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大学生学习 道德理性能力共同作用,使人进入一种高级精神境界,使人格 的质量最终要根据毕业生是否愿意为社会和公民服务来衡量。”【51 臻于完善。审美教育即美育,就是与美的感受相结合的教育。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军 可以说,美育是通过审美活动有意识地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及和 训。军训一般安排在大学一、二年级。军训有利于大学生克服 谐发展的一种教育。由于美有形象性,所以人易于接受美育; 自我中心意识和懒散作风,树立国防观念、纪律观念和集体观 由于美有愉悦性,所以人乐于接受美育;由于美有感染性,所 念,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其次是社会 以美育能作用于人的感性的、情感的层面,包括无意识的层面, 政治性的调查活动。这种活动主要是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通过“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影响人的深层的精神世界。可 设的伟大实践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假期组织 以说,美育像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美育又像春 学生深入街道、商场、企业、农村乡镇进行社会调查,广泛接 风,无影无踪,又力大无比。美育可以在不知不觉中使“万物” 触群众,深入了解国情、民情,了解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激发 生长,并充满活力。 学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参与社会 三、强化健康人格的自我塑造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再次 青春期大学生是自我意识高能群体,这时人格的自我塑造不 是学科专业和学术性研讨活动。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年级, 仅成为可能而且成为关键环节。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还应积极 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进行实践活动。最后是 调动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强化大学生健康人格的自我塑造功能。 各类社会服务活动。如勤工助学、社区劳动、青年志愿者活动、 1.引导大学生广泛阅读名著,从名人佳作中吸收精神养 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等。通过多种社会服务角色的 分,增强人格力量 实践与体验,有利于大学生人生经历的丰富,促进大学生人格 古今中外的名著,从各个侧面展示了不同国家不同时代 的社会化,防止因社会适应不良而引发的一系列心理危机。 的文化概貌,是大学生窥探中外科学文化的窗口。这些都是丰 富学生精神世界,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资 参考文献: 源。学校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作用,多读书, [1]秦爱福.人格教育刻不容缓[EB/OL].http://www.zis. inet/ 读好书。在书的海洋里拓展自己的精神空间。培根说得好, htm/ztlw2/shyj/2OO5一O5—11--21325.htm.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 【2】蔡元培.在爱国女学校之演说[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 1997:12. 格。”读书学习的过程也是人格优化的过程。不少学生的人格 [3]郭勇.重铸“教魂”与“学魂”[J]读书,1999,(1o):56. 缺陷源于知识贫乏。如无知容易粗鲁、自卑,而丰富的知识则 [4]【德】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许良英,等译,北京:商 容易使人自信、坚强、理智、热情、谦恭等。爱因斯坦指出: 务印书馆,1979:310. “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 【5]E.L.波伊尔.学院——美国本科生教育的经验[A】吕达,因满 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4 生.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美国卷・第一册)【c】北京:人民教育出 2.引导学生融入集体,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版社,2004. 集体是人格塑造的土壤,也是人格表现的舞台。人格发 (责任编辑:李金波) 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