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焦炭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焦炭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钢铁冶金 2009-09-25 11:46 阅读24 评论1

字号: 大 中 小

焦炭产能产量

随着我国钢铁产业的大发展,焦炭产业也迅速扩张,产量由1979年的4852万吨上升到2008年的32359万吨,增长5.67倍。在2002年~2003年和2005年~2008年,两者的增长率几乎重合;同时,两者均波动剧烈,9年间最高增长率与最低增长率之差均接近30个百分点,说明行业运行极不稳定。

焦煤价格的影响

焦炭的原料是焦煤,生产1吨焦炭需要1.4吨左右的焦煤。以邯邢地区的主焦煤和二级冶金焦价格走势为例进行分析,冶金焦价格变化的剧烈程度明显高于主焦煤,尤其在2008年。

这主要是焦炭行业的发展过分依赖于钢铁行业造成的。同时,如果不考虑配煤等工艺因素和资产依旧、劳动力等固定成本因素,按照1吨焦炭需要1.2吨主焦煤计算,将主焦煤的价格乘以1.2作为焦炭的生产成本,与焦炭的价格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在2007年1月~2009年8月的32个月中,有4个月为正值,其中2008年10月最高达到636元/吨。上述分析表明,仅仅粗略考虑主焦煤上涨成本一项,不考虑焦化副产品收益,单纯的焦炭生产在10%以上的时间里是亏损的,而且部分时期内亏损严重。

不难得出以下结论,当主焦煤价格上涨时,焦炭价格也有适当的能力做出“向上”调整,当这种“向上”调整在更多时候仅仅是在“收复”原本被上下游行业压缩的利润空间;而当下游的钢铁行业形势突变时,焦炭行业又显得“手足无措”,典型的表现是在2008年10月,焦炭的价格甚至比主焦煤还要低280元/吨,11月仅比主焦煤价格高出50元/吨。也就是说,无论与上游煤炭行业相比,还是与下游连铁行业相比,焦炭行业均处于“弱势”地位。

焦炭行业盈利能力

从2000年~2008年煤炭、焦炭和炼铁行业销售利润率变化情况,9年间3个行业均处于持续向好的趋势,只是增长的幅度有所不同。总体来看,2000年~2008年这9年均排在炼铁行业和煤炭行业之后。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由我国长期资源、能源供应紧张决定,煤炭行业将继续保持其较高的利润空间,作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源头”之一的煤炭行业,将长期处于“强势”地位。

2、由于钢铁行业在上下游产业链中具有相对集中的资金、技术、规模和人才密集等行业属性,相比焦炭行业能够保持相对较高的“议价”能力,获取相对较大的盈利空间。

3、由相对较低的资金和规模壁垒等因素决定,焦炭行业的利润空间较小,处于“两头受气”的境地。

焦炭企业数量变化

在2006年,我国焦炭企业数量达到顶峰的985家。到2009年上半年,企业数减少到818家。

从企业数量的变化情况来看,在2006年前后,我国焦炭行业达到了供求平衡,行业内竞争加剧,潜在进入者减少,同时与破产、重组等因素相互作用,企业数量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少。

将企业个数变化与新增产能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到2004年,企业数量和新增产能同时达到“顶峰”,分别为208家和9284万吨。这说明我国焦炭行业在此期间的产能扩张主要是由于新进入的企业“贡献”的。应该说,随着国家相关准入政策的逐渐严格,这些新增产能本身对整个行业竞争力的增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005年~2007年,企业个数增量和新增产能同时呈现下滑趋势,这个时候焦炭的新增产能主要是由于在生产企业的扩张引起的,这对行业稳定扩张、提高产业集中度极其有益的。

相关结论和建议

我国焦炭行业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

造成我国焦炭行业处于“弱势”地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我国焦炭行业特殊的产业格局。在西方发达国家,90%左右的焦炭企业(产量)附属于钢铁企业,基本上特大型钢铁企业的焦炭均能实现自给。如2008年,安塞乐-米塔尔公司焦炭产能和产量分别为3730万吨和3050万吨。美国钢铁公司和浦项等钢铁企业

焦炭产能也均在1000万吨左右。而在我国,附属于钢铁企业的焦化企业不足1/3(2007年仅为30.24%),部分特大型钢铁企业的焦炭需求缺口在200万吨以上。其余的独立焦化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既没上游煤炭供应,又没有下游炼铁厂承接的真正的“独立”焦化企业,这些企业的利润空间必然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被“挤压”。

第二,我国焦化企业普遍没有实现规模经济。以2007年为例,统计在册的焦化企业共生产焦炭33554万吨,其中100万吨以上的焦化企业有72家(含独立焦化企业39家),合计焦炭产量13844万吨,仅占我国焦炭产量45.35%,平均产量不足200万吨。

因此,针对上述两个问题,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尤其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不利形势,我国焦炭企业应进一步加强产业链建设。同时,要主动出击,与上下游行业密切合作,调整产业布局,淘汰落后,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延伸产业链,实现产业升级,不断地“收复”之前被“侵占”的利润空间,确保并不断促进行业的健康稳定运行。

我国焦炭行业处在由成长期进入成熟期的转变阶段

2006年前后,我国焦炭行业新增产能逐渐减小,企业数量减少,在上下游产业链中的利润空间分配中相对“合理”。这三个现象并存在说明中国焦炭工业正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转变。对此,我们今后可以进行更全面的产业运行数据分析和更深入的计量经济学演算。而对焦炭企业来讲,有没有做好积极迎接这场“转变”的准备,是值得认真思考并立即采取行动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