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佳旅游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小学语文课前预习

浅谈小学语文课前预习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 浅谈小学语文课前预习 ◆冷艳萍 (黑龙江省大庆市乘风第七小学)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前ST,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学习意识从被动接受变为自主学习,是所有老师要 思考的问题。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学生在课前独立地预习课堂内容,有了初步理解和疑惑,有针对性地听课,才能 更好地投入课堂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 先学后教 古人云:“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正如工欲菩事必先利器,做什么事 都要有预先的准备,老师想上好一堂课要反复充分备课,学生进行课堂新 内容的学习前也要有意识地预习,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 学生课前预习主要目的是在回顾相关旧知识的基础上,熟悉新课文内 容,明确已经掌握和尚未弄懂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已掌握的知识, 结合已学过的相关内容梳理整合成自己特有的知识框架,发现的疑难问题 并通过自主学习来解答,或者带着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对于该仔细听 的重点。该详细记的笔记也能做出及时的反映,这样课前预习就起到了事 半功倍的效果。 很多小学生缺乏课前预习的意识,老师上课讲什么。自己就在台下被 动地听什么,还要忙着做笔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听得慌张,学习效果大 打折扣。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需要老师的引导,先学后教,还权 于生.有针对性地布置预习任务,不仅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也形成良好的 学习自律性,使学生从小学起找到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 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在今后的学习中受益无穷。 实际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前预习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呢? 设计预习任务有一定的原则: 首先.是针对性强。以学情为依据,根据学生自身学习情况,也要考虑 到学生的潜在能力、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针对新的课程内容设 计出层次由浅至深、程度由易到难的学习任务,照顾到不同程度学生的完 成任务量。将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和具体化。使学生明白做什么、怎么做、 为什么做。 其次,是引导性强。预习不是让学生仅诵读新课文即达到目的,预习 作业要启发学生敢于质疑教材中循规蹈矩的解决问题思路,思考教材内容 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古人云:“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引导学 生觉悟才能有所长进。预习任务的设计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激 发学生进行自我理解和主动质疑,能使学生汲取文化知识。提升文学素养 和生活经验上。 再次,是实践性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 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指导学生课前预习,不止要学生诵读识记,更要着 重培养学生“意会”“涵泳”“体悟”“感怀”,同时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 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按照课堂内容的要求,培养学生资料收集、 合作探究、操作应用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实践中应用,在应用中获得新知, 使语文知识技能在日常使用中越发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为学生终身学习 积累宝贵的财富。 最后。是巩固性强。学生预习要建立在巩固已有学习成果的基础上。 将旧知识化整为零。贯穿糅合成一条扎实的主线。预习首先是对新课文有 一个大概印象,必然会有看不懂的知识,一是对新知识陌生,需要自行查 阅,做好课前学习的预备工作,二是旧知识掌握不牢靠,知识链存在薄弱环 节如果不及时温习巩固,必然影响课堂学习效率,很大一部分跟不上课堂 进度的学生就是因为课前对复习旧知识的重视度不高,长久以往。这种习 惯必定会成为语文学习的“拦路虎”。 实际教学中,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交给学生 课前预习语文的方法: 1.大声读。带着丰富感情大声朗读课文,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 见。”在朗读中了解文章讲了什么,感受作者带着什么心情来写文章的,找 出自己觉得作者特别有意思的写法,发现作者想表达的意图。要求读准字 音。读通语句,不掉字不读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可以概括文章内容 或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空出时间给学生单独朗诵课文 或分角色表演,让学生直观感悟语言的美感,带给学生精神上的享受,增加 了学生学习课文,阅读文章的兴趣,从内心自发产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和 课前预习的积极性。 2.动手查。学生在预习中遇到自己不明白或理解不透彻的字词句段, 学生要有意识地向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寻求帮助。请来教辅资料帮忙,结合 原文疑点自行体悟,对于多音字,同义词。结合原文进行辨析分析,自行吸 收体会。此外,不乏有的课文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学生在预习中遇到一 些闻所未闻的成语典故,科学术语,或需要自行了解的作者简介,时代背 景。学生可利用课外书籍、电视网络或通过父母亲戚的讲解对相关资料进 行查找收集,拓宽了知识面,也给机会在课堂上展示,帮助同学共同进步。 3.下笔记。学生在预习中要有意识划出重点词句和段落,试着梳理思 路,给文章分段,关键之处和有感触有疑问的地方作标记以突出重点。在 预习课文或研读课外资料时,遇见喜欢的词句或认为值得借鉴的表达方式 摘抄下来,收集成册,边读边想边记,课后也可随时拿出笔记进行回顾咀 嚼,细细品位。随时下笔记的习惯长久坚持下来,学生在语言表达或写文 章时腹中有物,好词在脑,好句随心。不惧写作这一恼人的大难题。 4.张口说。对于一些在预习中遇到的困难,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 不要被动地坐等老师课堂上讲解,正确的做法是开口向老师和家长寻求帮 助和解答。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听听彼此不同角度的看法。学 生在讨论中发现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就自发产生了成功的自豪感,不断积 累自信,激发求知的欲望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在讨论中发现自己的 观点与讨论结果有差异,老师会纠正学生错误的想法,引导学生提高对问 题的分析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的职责是旁推侧引、因势顺导.而非一概包揽、越俎代 庖。还权于生,正确引导,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对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视度,充 分调动学生课前自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自学方法和自主时间教给学 生,培养学生学先于教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把课前预习当成一项乐此 不疲的学习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沈君.从割裂走向对接——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高效对 接的探索.语文教学通讯,2013,(36). 01/2015 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hangjiatan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