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一、目的
铝土矿勘查的最终目的是为矿产资源规划、矿山建设设计提供矿产资源/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必要的地质资料,以减少矿山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并尽可能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次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深对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掌握,使之系统化、综合化。
2.使学生获得从事科研工作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道理工作、独立思考和综合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制定研究(设计)方案、设计计算、工程绘图、实验方法、数据处理、文件编辑、文字表达、文献查阅、计算机应用、工具书使用等方面的基本工作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4.使学生树立具有符合国情和生产实际的正确设计思想和观点:树立严谨、负责、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具有创新意识、善于与他人合作的工作作风。
贵州是我国铝土矿的主要产区,储量约占全国的1/5,铝土矿为贵州省优势矿产之 一,探明资源量居全国第三位,保有资源量居全国第二位。贵州铝土矿自1941年发现以来,经不断勘查,有众多发现。全省铝土矿集中分布于中部的贵阳-清镇-修文-遵义一线,占全省资源储量的88%,尤以修文、清镇最丰,次为遵义。除此,还有凯里-黄平铝土矿带,区内铝土矿整体地质勘查程度较低,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对部分地段作过小面积勘查, 提交C+ D 级储量200 多万t。现正在部署整装勘查, 预测全区资源量可达8000万t以上 [1] 。黄平王家寨铝土矿位于凯里-黄平铝土矿成矿区,在该区内还有鱼洞铝土矿及苦里井铝土矿,本次实习就王家寨铝土矿详查地质设计。王家寨铝土矿矿区内发现3个铝土矿体,产于二叠系中统梁山组(P2l)中,矿体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其中B号矿体走向长最大580m,最大倾向延深250m,平均厚度3.69m;平均品位Al2O3 65.35%,A/S 4.73。矿床勘查类型确定为第Ⅲ勘查类型,拟定控制的基本工程间距为100m。经过资源量预估算,矿床Al2O3(332+333)矿石量873.36万t,其中Al2O3(332)矿石量305.77
1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2 页
万t,占总资源量的35%,Al2O3(333)矿石量567.59万t,占总资源量的65%。
本次毕业实习,通过对贵州省黄平县王家寨铝土矿区的地质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的收集,对本矿段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前人的成果看出,该矿段是一个铝资源丰富的矿段,为了进一步查明了解矿床的特征,为以后矿山开采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为此,以“贵州省黄平县王家寨铝土矿区详查地质设计”作为本次毕业设计。
本次毕业实习参加了贵州有色地质六总队对凯里—黄平铝土矿带王家寨铝土矿区的地质工作,通过对王家寨铝土矿区的野外地质实习,收集了以往勘查地质资料,选择“贵州省黄平县王家寨铝土矿区详查地质设计”作为本次毕业设计题目。
作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学生,以“勘查设计”作为毕业设计题目,既是将大学四年所学的地质基础知识、专业理论与方法与生产实际的最好结合,又是熟悉了勘查工作程序较好的方法。
二、工作区位置和交通
黄平县王家寨铝土矿未设置有探矿权,其矿体分布范围拐点坐标如下:
点号 1 2 3 4 5 经度 107°48′32″ 107°49′44″ 107°50′20″ 107°50′20″ 107°48′32″ 纬度 26°49′03″ 26°49′49″ 26°49′49″ 26°48′24″ 26°48′24″ X坐标 2967500 2968900 2968900 2966300 2966300 Y坐标 36481000 36483000 36484000 36484000 36481000 表1-1
面积约6.40km2。
矿区位于黔东南州黄平县城南西直距12km,属黄平县重安镇管辖。矿区内王家寨有公路经茶山到达黄平县城,矿区距最近铁路线岩鹰车站平距22km,交通尚为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
2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3 页
黄平县王家寨铝土矿交通位置图1:2.5万107°45′108°00′下坝野洞黄团坡黄平县新庄大平洞平26°50′下野洞富塘富塘天鹅抱蛋猪市坳马场街龙角矿区位置马场龙塘代支重安江镇富桐王家坝26°50′罗裙平良镇县翁坪大井民新都力冠英湾水王司公云丰凯新寨大风洞里仁里鱼洞尖坡洛榜狗场龙场青杠林市26°40′26°40′伟勇炉山镇五里桥大土响水岩新庄大坪茶虎庄万潮荷花九寨六个鸡洛河马田江水凯里市鸭塘麻江107°45′县清108°00′图例公路铁路水系县界矿区位置
三、自然地理及经济状况
详查区位于黄平县重安镇西北部,为碳酸盐岩和构造剥蚀中高山地貌,在详查区北部和西部,泥盆系地层以下为陡峻坡地,以上为缓坡区,形成台地,向东倾斜。区内最高标高北部大长坡1217.9m,沟谷纵横分布,最低标高在南部的牛角山沟谷为800m,相对高差417.9m。气候属亚热带温和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7℃, 极端最高气温34℃,
3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4 页
极端最低气温-4℃,七月最热,平均温度22℃,一月最冷,平均温度5℃。全年无霜期289天,年降雨量1233mm,降雨多集中在5—8月份。
区内居民为苗族及仡族,农作物主要为水稻、玉m和油菜,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区内经济文化落后,为贫困山区。
四、以往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
1967-1969年,贵州省地质局一0八地质大队在进行1/20万瓮安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对该区的铝土矿进行了概略的评价。
1988-1992年,贵州省地矿局一0三地质大队对该矿区作了较详细的1/1万地质填图,并在地表沿铝土矿露头线部位施工了大量的槽探及浅井工程,在本勘查区北东部的玉宝坡矿段按200×200m间距施工了18个钻孔,并系统的进行了采样化验测试,对矿区的铝土矿产出形态、分布范围、矿体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等作了综合评价,提交铝土矿储量(C+D)级 34.24万t,并提交了《贵州省黄平县王家寨铝土矿区普查地质报告》。
2011年3月,贵州有色地质勘查局六总队再次对该矿区做普查及1/5000地质填图,并按200×200m间距施工了大量的探槽、浅井及按400m间距施工多个钻孔,提交铝土矿储量(332+333+334?)910.20万t。
本次设计就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并结合实际情况按铝土矿详查规范进行探矿工程的布置及矿体的圈定。
4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5 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
凯里-黄平铝土矿区在大地构造上隶属扬子准地台的东南缘,次级构造处在贵阳复杂构造带与贵定南北向构造变形区的交接地带。区域内出露地层有: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等(见贵州省黄平王家寨铝土矿区域地质图)。
一、地层
区域内地层出露有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二叠系,现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一)寒武系(∈)
区域内主要出露中上寒武统娄山关群地层。
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组(∈2-3ls):灰至浅灰色薄至中厚层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夹厚层白云岩、角砾状白云岩。厚度大于1000m。 (二)奥陶系(0)
主要出露下奥陶统,并基本呈北北东向三条带状分布,沉积了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岩石组合,属台地边缘相沉积。
1、奥陶系下统桐梓组(01t):主要为一套浅灰、灰黑色中至厚层夹薄层微至细晶白云岩组成,偶夹砾屑、鲕豆粒白云岩。顶部及下部夹灰、灰绿色粘土页岩,厚约100m。
2、奥陶系下统红花园组(01h):为灰至灰黑色中至厚层夹薄层细至粗晶灰岩和微至中晶生物碎屑灰岩,常含燧石结核和透镜体。厚约30m左右。
3、奥陶系下统大湾组(01d):为紫红、灰绿色瘤状泥质灰岩,生物碎屑泥灰岩夹紫红、灰绿、黄绿色页岩,砂质页岩。厚约150m左右。 (三)志留系(S)
区域内志留系发育不全,仅有中上统翁项群出露。
志留系中上统翁项群:为大套碎屑岩夹少量碳酸盐岩,总厚0-725m,出露厚度大于116m。底部有0.1-10m的底砾岩层分布,以其中下部的标志层石英砾岩之底为界,将其分为上、下两个亚群。并与下伏地层奥陶统大湾组呈假整全接触。
1、下亚群(S2-3wx1):为灰、灰绿、兰灰色色粘土岩夹紫红色粘土岩,生物碎屑灰岩、钙质粉砂岩,见对称波痕,虫孔及中小型交错层。厚46—100m。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
2、上亚群(S2-3wx2):为灰黄色薄至厚层细粒石英砂岩夹粉砂质泥(页)岩及泥质细
5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6 页
砂岩,向上为一套灰-黄绿色粘土岩、粉砂质粘土岩夹钙质薄层或透镜体。厚208m。 (四)泥盆系(D)
仅有中上统,缺失下统。与下伏地层中上志留统翁项群呈假整合接触。
1、泥盆系中统马鬃岭组(D2m):为灰黄、灰白色-灰黄色中厚层石英砂岩,夹少量灰岩、粉砂岩。厚15.5-83m。
2、泥盆系上统高坡场组(D3gp):为一套灰-浅灰色中厚层-巨厚层状碎屑白云岩、晶洞白云岩及灰绿、黄绿色粘土岩、页岩夹生物碎屑灰岩、泥灰岩及粉砂岩。底部见有灰色细晶灰岩。在本区根据岩性不同分为三段。厚116.75-159.07m。 (五)二叠系(P)
区内仅出露中统,与下伏上泥盆统高坡场组呈岩溶不整合接触。
1、二叠系中统梁山组(P2l):上部为一套灰绿、黄绿色粘土岩、页岩及炭质页岩、石英砂岩及劣质煤层组成。厚1.27-17.67m。中下部为一套浅灰-褐-灰白色铝土质页岩、铝土质粘土岩、铝土矿及铝质岩组成。该层为本区的含矿层位,厚4.12-27.40m。
2、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2q):灰、深灰色中厚层-巨厚层状含泥质、有机质、燧石团块、结核灰岩,偶夹少量页岩。与梁山组呈整合接触。厚度55-180m。
二、构造
(一)褶皱
区域内褶皱以黄平复向斜为主体,加之鱼洞向斜的叠加,使褶皱构造面貌较为复杂。 1、黄平复向斜:位于黄平、重安江南北一线,北延金坑一线,与金坑东西向断裂带反接。延至余庆之东,向斜昂起,轴线大致呈NNE到近SE向。轴部大致在重安江一带之南昂起,并与华夏系构造的鱼洞向斜反接。核部主要出露二叠系,东西两翼依次出露志留系、奥陶系。两翼完整,地层平缓,向斜两翼部次级褶皱发育。西部主要有石板寨向斜,东翼主要有白记、重兴及牛滚塘、新龙向斜。它们轴线往往相互错开成雁行排列,形成极为明显之多字形构造,但它们的走向近南北向。
(1)石板寨向斜:位于黄平复向斜西翼,为黄平复向斜之次级褶皱,轴向近南北,轴部在代支一带昂起,核部地层为二叠系,东西两翼为志留、奥陶系、寒武系,两翼完整,东部为-SE向断层破坏,地层平缓,一般为9-22°。
(2)重兴向斜
6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7 页
位于黄平复向斜东翼,轴向近南北,轴向在冷平山一带昂起,核部地层为二叠系,东西两翼地层为志留系、奥陶系、寒武系。两翼完整,地层平缓,岩层倾角4-12°。
2、鱼洞向斜
与黄平复向斜呈反接关系。轴向NE,轴部在金庄一带昂起,轴向长大于15km,核部地层为二叠系,两翼地层为志留系、奥陶系、寒武系,西翼地层倾角15—20°,东翼地层倾角约10°。 (二)断层
区域内断层较简单,大致可分为NE、NNE及NW、EW、SN向几组断层,其中以NE向最为发育。
1、NE向组
以黄平断裂带为代表,位于东坡、黄平、崖登北东一线,断裂带走向NE50-60°。主要由黄平断层及东坡断层组成。各断层南东盘往北位移,北盘均往南错开。在黄平-十里桥一带,由于地层相对错开,低次序为NW65°方向的张扭性断裂发育,使黄平断裂更加复杂。
如北东向断裂鱼洞正断层,倾向南东, 倾角50—75°,长18km,在江禾一带被东西向断裂错开。
北东向洛榜逆断层:走向长大于10km,向北西倾,倾角70—85°,西侧地层下降,断距70—80m。
北东向苦李井正断层,南西端与白沙井断层相交,北东端延伸至大风洞断层相交,长大于5km,向东南倾斜,倾角70—80°,断距10—20m,与之平行的两侧各有两条北东向小断层,南侧有三条北西向小断层,断距极小。
2、NNE向组
大部分分布于黄平复向斜核部偏西翼,多数表现为逆断层性质,倾向SE,倾角一般为50-60°,纵贯区域内,均被NE、NW及EW向断层所切错,为发育较早的一组断层。北北东向断层包括贯穿全区的有两条主干断裂,即大风洞逆断层和湾水逆断层。
大风洞逆断层,位于西矿带的东侧,为矿带东部边界线,破碎带宽50—80m,垂直断距大于500m,向东倾,倾角50—60°。为区域性大断裂,延长大于50km。
湾水逆断层,位于东矿带东部,为东矿带东部边界线,断裂东侧为炉山组地层,西侧为二叠系、泥盘系等地层。破碎带宽30—50m,垂直断距300—500m,向东倾,倾角
7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8 页
70—85°。北部延至施秉,南至香炉山与东西向断裂相接。长约60 km。
3、SN向组
南北向断裂分布在矿带的西侧,其中后庄断层为西矿带的西部边界。后庄断层与白沙井断层平行排列,相距约1km,呈地堑式,地堑中部为二叠系地层,两侧为香炉山组地层,断裂长约12km,倾向东,倾角70—80°。
4、NW和EW向组
区域内不甚发育,大部分表现为平移性质,规模不大,均要错NE、NNE向断层或被其限制。
如东西向江禾断裂长约8km,倾向南,倾向角60—70°,垂直断距20—30m。
四、区域矿产
本区矿产主要为铝土矿、铁矿和煤矿,铝土矿产于二叠系梁山组中部,分布于凯里市白沙井、苦李井、后庄、大泡木、渔洞、洛榜、黄猫寨、江禾及黄平县铁厂沟和王家寨等地,预计资源总量为7000万t。铝土矿中伴生有镓,铝土矿石平均含镓0.0095%,预计资源总量为467万t。铁矿产于梁山组中,铝土矿层之下,预计资源总量为11324.9万t。煤矿产于梁山组中,铝土矿层之上,预计资源总量为5734.7万t。
此外尚有石灰岩矿、石英砂岩、重晶石和耐火粘土等沉积矿产。石灰岩矿:主要产于红花园、香炉山、栖霞组、茅口组等地层中,其中在泡木矿段栖霞组中发现一层灰岩,CaO大于50%,可达到氧化铝生产用灰岩的要求。
8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9 页
第三章 勘查区地质
一、地层及岩性特征
详查区出露地层为志留系中上统翁项群(S2-3wx)、泥盆系上统高坡场组(D3gp)、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2q)和梁山组(P2l)、其岩性从老至新分别如下:
1、志留系(S)
志留系中上统翁项群(S2-3wx):为灰、灰绿、兰灰色粘土岩夹粘土质粉砂岩、钙质粉砂岩、生物碎屑灰岩组成,为一大套碎屑岩夹少量碳酸盐岩沉积。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厚约116m。
2、泥盆系(D)
泥盆系上统高坡场组(D3g):为一套以白云岩为主夹粘土财、页岩及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的组合。下部为浅灰、灰白色至黄色中厚层石英砂岩夹少量灰岩、粉砂岩。中部为一套灰绿、黄绿色钙质页岩、泥岩,夹灰色中厚层状生物碎屑灰岩、泥灰岩。上部为灰-浅灰色厚层-巨厚层状碎屑白云岩及细晶白云岩。厚87.40-102.68m。与上覆梁山组呈岩溶不整合接触。
3、二叠系(P)
①二叠系中统梁山组(P2l):上部为灰绿色粘土岩、页岩及炭质页岩、石英砂岩和劣质煤。厚1.27-17.67m。中下部为该区含矿层位,其岩性由下到上为含铁铝土质粘土岩-致密状铝质岩-铝土矿-铝质粘土岩。厚度变化较大,并受其下伏基底中上泥盆统高坡场组上部白云岩古岩溶地貌控制,厚4.12-27.40m。
②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2q):为灰、深灰、灰黑色中厚层状微晶灰岩为主,其间少量生物灰岩,生物屑为灰岩,泥质条带灰岩。与下伏地层为假整合或整合接触,厚度出露不全。
二、构造
(一)褶皱
矿区内构造简单,详查区内地层倾角较缓近水平,总体倾向为南东,倾角5-8°,为单斜岩层。 (二)断裂
断裂构造在详查区内甚少,只发现一条NNE断层F1,倾向106°,倾角60°,表现为
9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10 页
逆冲断层,对矿层破坏较小。
三、 含矿岩系
勘查区含矿岩系为二叠系中统梁山组(P2l),由一套炭质页岩、石英砂岩、铝土矿、铝质岩、铝质泥岩(页岩)组成,其厚度及岩系组成均变化较大,厚5.39-55.07m,其厚度严格受其下泥盆系上统高坡场组(D3gp)古溶蚀地貌控制。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铝土矿产于该岩系段中上部,其岩性由下到上为含铁铝土质粘土岩-致密状铝质岩-铝土矿-铝质粘土岩。
其含矿岩系特征如下: 上覆地层:栖霞组(P2q)
———————————整合接触———————————— 中二叠统梁山组(P2l)—含矿岩系:
2、二叠系中统梁山组(P2l):上部为灰绿色粘土岩、页岩及炭质页岩、石英砂岩和劣质煤。 1.27~17.67m
1、中下部为该区含矿层位,其岩性由下到上为含铁铝土质粘土岩-致密状铝质岩-铝土矿-铝质粘土岩。厚度变化较大,并受其下伏基底中上泥盆统高坡场组上部白云岩古岩溶地貌控制。 4.12~27.40m ―――――――――――不整合―――――――――――――― 下伏地层:泥盆系高坡场组(D3gp)
10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11 页
第四章 矿床地质特征
黄平王家寨铝土矿床的铝土矿层呈似层状、透镜状、漏斗状,呈单斜产出,倾角6°~10°,向南东倾斜。 一、矿体(层)特征
根据普查结果,矿区圈定了三个矿体,其描述如下: (一)A矿体
位于轿顶山,该矿段矿体长约450m,宽约175m,矿体呈似层状产出,和地层产状一致,一般6-8°。普查阶段,矿区地表由八个工程控制,除TC24、QJ21未见矿外,其余全部见矿,见矿厚度0.99~4.00m,Al2O3 62.03~76.20%,平均66.96%;A/S:3.18~26.64,平均8.33,S小于0.8%。 (二)B矿体
位于矿区东部牛角山-王宝坡-大长坡一线,该矿段矿体长约1800m,宽约375m,矿体呈似层状产出,和地层产状一致,倾角6-10°。普查阶段,地表由十九个探槽、十一个浅井、十四个剥土工程及六个钻孔控制,除TC5、TC7、TC8、TC9、TC14、TC19、QJ5、QJ6、QJ9、BT6、BT8未见矿外,其余全部见矿,见矿厚度0.85-14.00m,Al2O3 56.84~76.92%,平均68.35%;A/S:2.31~62.16,平均24.63,S小于0.8%。 (三)C矿体
位于矿区西南部对门山,该矿段矿体长约750m,宽约280m,矿体呈似层状产出,和地层产状一致,倾角4-7°。普查阶段,地表由四个探槽、六浅井、一个剥土工程控制,除TC23、QJ13未见矿外,其余全部见矿,见矿厚度1.20-4.68m,Al2O357.67~68.20%,平均60.05%;A/S:2.49~6.75,平均4.53,S小于0.8%。
二、矿石质量
(一)矿物组份
矿石矿物成份主要为一水硬铝石,其它为一水软铝土、三水铝石、高岭石、水云母、鳞绿泥石、赤铁矿、褐铁矿、菱铁矿、黄铁矿、锆石等。
一水硬铝石是矿石中的最主要矿物组份,颜色以灰白、浅灰及浅红褐色为主,少许为黄褐或浅棕色。一般为自形、半自形或它形粒状结构为主,少数为隐晶结构,常呈板状、柱状、束状、或片状集合体,矿物粒度,原生者为0.002—0.005mm,次生重结晶者
11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12 页
可达0.01—0.1mm。
一水软铝石又称勃姆石,无色或浅黄、灰黄色,多为隐晶结构,在矿石中含量甚微。 三水铝石无色透明,矿物结晶完好,多呈自形粒状结构,粒度0.02—0.05mm,集合体为板状,是后生作用的产物,在矿石中含量甚微。
高岭石多为白色或无色透明,呈糠粒状、蠕虫状、管状,集合体
为鳞片状、絮状、流纹状。粒度一般为0.01—0.3 mm。是矿石中次要粘土矿物。含量一般在10—20%。
多水高岭石有两种结构:隐晶质多水高岭石呈兰、灰黄绿色,胶状结构多水高岭石为灰黄绿、肉红色。两种多水高岭石常呈带状混生,多分布在铝土矿体顶底板及夹石中,是区内的主要粘土矿物。
水云母有隐晶质及胶状两种。前者镜下呈黄褐色或橙黄色,透明度较好,集合体为不规则状、鳞片状、束状;后者透明度较差,集合体界线模糊不清。粒度一般小于0.005mm,少数蠕虫状水云母粒度可达0.03—0.1mm。矿石中水云母含量很少。
鳞绿泥石呈灰绿、黄绿、墨绿色,镜下显黄绿色及草绿色,多为隐晶结构,集合体为鳞片状,粒度0.05—0.1mm,产于铝土矿下部与赤铁矿伴生。
菱铁矿呈绿灰、暗灰色,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粒径一般小于0.5mm,不均匀散布于铝土矿体中,其含量甚微。氧化后成褐铁矿。在铝土矿层下的铁矿层中则是主要矿物。
赤铁矿呈钢灰色、紫红色,胶状结构,常与鳞绿泥石伴生(多产在铝土矿体底部)。在铝土矿体中上部,偶见粉未状、粒状赤铁矿,分布在豆鲕边缘。
黄铁矿呈亮黄色、灰黄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多呈微细粒星散状产出,经化学分析矿石中硫含量一般为0.048%。
锆石多为无色透明,浅紫黄色,烟灰色者较少,呈粒状或浑园状,粒径小于0.1mm,在铝土矿中其量甚微。
矿石中未见镓的独立矿物,经组合分析矿石中镓含量一般为0.020—0.0056%,平均为0.00952%。
(二)铝土矿的化学成分
矿石主要化学成分(单样):Al2O3 :49.64~74.81%,平均56.62%;SiO2:5.84~20.98%,平均7.32%;Fe2O3:1.02~23.63%,平均8.12%;A/S:2.7~12.8,平均4.8, S小于0.8%,以小于0.3%的居多。
12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13 页
(三)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有它形粒状结构、半自形—自形粒状结构、隐晶结构、胶状结构、豆鲕状结构、碎屑状结构。除此之外还可见到蠕虫状、糠粒状结构,但这些结构往往出现在高硅矿石中。
区内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层纹状及孔隙状构造,少见斑状构造。这三种构造中,块状和平共处孔隙状构造,常见于豆鲕状、碎屑状铝土矿石中。层纹状构造则主要见于致密状铝土矿石中。斑状构造仅见于深灰色、棕红色、褐红色等高铁铝土矿中。
三、矿石自然类型和品级
(一)矿石自然类型
矿区内铝土矿石按结构构造分,主要有碎屑状、土状和致密状铝土矿石; 按其颜色分:土状铝土矿为浅灰、灰白色;碎屑状铝土矿为浅灰色;致密状铝土矿为灰色;
按主要的铝矿物成分分,该区矿石类型为一水硬铝石铝土矿。 (二)矿石品级
1、分类依据
矿石品级分类依据如表4.1(引自《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2-2002)中附录B“铝土矿石品级标准”(GB3497-83))。
表4.1 铝土矿石品级标准
品级 品位 (不小于)﹪ 铝硅比(A/S)(不小于) w(Al2O3) 73 12 69 66 60 71 Ⅱ 9 67 64 50 69 Ⅲ Ⅳ Ⅴ 7 5 4 66 62 62 58 用途 研磨材料、高铝水泥、氧化铝 氧化铝 氧化铝 氧化铝 氧化铝、高铝水泥 氧化铝 氧化铝 氧化铝 氧化铝 氧化铝 氧化铝 氧化铝 氧化铝 Ⅰ 13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14 页
Ⅵ Ⅶ 3 54 氧化铝 6 48 氧化铝(三水铝石) 注:根据铝土矿其他指标,分为不同矿石类型: ①三氧化二铁:低铁型 Fe2O3(质量分数)3﹪以下;含铁型 Fe2O3(质量分数)3﹪~6﹪;中铁型 Fe2O3(质量分数)6﹪~15﹪;高铁型 Fe2O3(质量分数)15﹪以上。②硫:低硫型 S(质量分数)0.3﹪以下;中硫型 S(质量分数)0.3﹪~0.8﹪;高硫型 S(质量分数)0.8﹪以上。
2、勘查区矿石品级
根据铝硅比和Al2O3(%),该区铝土矿主要Ⅵ级矿,另有少量Ⅴ级矿。
四、矿石工业类型
按硫含量,该区铝土矿均为低硫铝土矿;按铁含量可分为:高铁铝土矿和低铁铝土矿二种。
该区铝土矿以低铁铝土矿为主,Ⅰ-1块段区有少量高铁铝土矿。。
五、矿体顶底板围岩及夹石
铝土矿层直接顶板岩性为铝土岩、铝土质粘土岩、炭质页岩,间接顶板为石英砂岩,属硬质地质工程岩组和软质地质工程岩组,厚度一般为1—18m,顶板为硬质地质工程岩组时,总体较稳定,利于坑采。顶板为软质地质工程岩组时,岩层结构较松散,坑采易引起冒顶、片邦,对采矿不利。矿层直接底板岩性为铝土质粘土岩,属软质地质工程岩组,表面易风化,遇水易膨胀而产生底鼓,对采矿坑道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矿层顶板岩石主要为炭质页岩,部分地段为铝质岩。矿层底板岩石大部分以含菱铁矿结核的铝土质粘土岩为主,局部地段为铝土岩。
矿体中偶见一至二层铝土岩夹石,厚度一般为0.30—0.50m,夹石以小透镜体形式出现,不连续。
六、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一)矿床成因
沉积型铝土矿是该区的主要类型,根据下伏地层岩性及主要铝矿物成份,沉积型铝土矿属于产于碳酸盐岩侵蚀面上的一水硬铝石铝土矿床。
本区自雪峰运动后,进入相对稳定的地台发展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垂直升降运动,使本区升而复降,降而又升。紫云运动使本区抬升为陆,经历了
14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15 页
长期的风化剥蚀和夷平作用。至石炭世海水由南而北入侵,本区处在湘黔古陆西侧海湾边缘海陆交替相的海滨沼泽区,形成极为广泛的富铁、铝等碎屑岩为特征的沼泽相环境,在温暖潮湿的古气候条件下,有利于原始物质的堆积,为后期成矿作用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条件,形成石炭系组铝土矿层。 (二)找矿标志
1、地层标志
矿区铝土矿层产于二叠系中统梁山组中,其上覆岩性为黑色薄层炭质页岩可作为该区铝土矿的找矿标志。
2、铝土矿石标志
铝土矿主要为沉积矿产,只要有相应的沉积环境,就有产出铝土矿的可能性。发现地表有铝土矿石产出的地方,一般都有铝土矿产出,铝土矿是直接的找矿标志。
3、赤铁矿石标志
铝土矿常和赤铁矿石相伴产出,在本区只要发现地表有铁矿石产出的地方,一般都伴有铝土矿,赤铁矿是间接的找矿标志。
15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16 页
第五章 勘查区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概况
一、水文地质
(一)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总体是详查区中间高,四面低,区内最高点为北边大长坡,标高为1217.9m,最低点为详查区南面的牛角山沟谷,标高约800m,最大高差417m。
详查区为碳酸盐岩和构造剥蚀中山地貌,岩溶发育,主要地貌类型有岩溶洼地、溶蚀洼地及溶洞等。地势中间高,四面低,缓坡坡度为5--15°,陡坡坡度为40--90°,矿区岩层总体倾向南东,岩层倾角5—8°。详查区无地表水体,其牛角山西南面溪沟为季节性溪沟,为地表水排泄区。矿体最低标高为1055m,矿体高于潜水面,利于矿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自然排泄,总之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二)含水层与隔水层
据岩性含水特征,结合地表等调查,其含水层与隔水层如下: 1、含水岩组
勘查区内含水岩组主要为泥盆系高坡场组、二叠系栖霞组及第四系。
第四系含水岩组:分布于矿区的斜坡,山间凹地及冲沟底以及河床岸边,为耕植土及粘土,偶混灰岩、白云岩风化碎块,厚度不均一,一般在数m之内,主要赋存孔隙水,地下水补给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含该岩组所含地下水水量小,含水性较弱。
二叠系中统栖霞岩组(P1q):主要出露于详查区的东面和西南面,主要由燧石细晶灰岩、燧石泥晶灰岩夹炭质页岩组成,厚度55—180m。岩石中节理裂隙较发育,岩石富水性强,主要发育有岩溶水及层间裂隙水,低洼处有泉点出露,流量一般为0.281L /s,水量具明显的季节性,地下水的补给源来自大气降水。该含水岩层与铝土矿相距1—18m,间距小,对采矿工程影响较大。
泥盆系上统高坡场组:主要由为灰浅灰色厚层状碎屑白云岩及细晶白云岩、深灰色厚层状泥晶灰岩、钙质页岩间夹薄层灰岩、薄层状含生物屑泥晶灰岩组成,厚87.40-102.68m。岩石中节理裂隙较发育,岩石富水性强,主要有岩溶水及层间裂隙水,低洼处有泉点出露,流量一般为0.062l/s,水量受季节影响,地下水的补给源来自大气降水。该含水岩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该岩组位于矿体下部,对矿山开采无影响。
2、隔水岩组
16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17 页
勘查区内隔水岩组主要为二叠系中统梁山组。
梁山组(P1l):沿栖霞组底界分布,一般厚5.39-55.07m,由黑色薄层炭质页岩、石英砂岩、铝土质粘土岩及铝土矿组成。本层为相对隔水层、含水层弱岩层含水性总体较差,隔水性较好,岩层中有少量层间裂隙水及孔隙水(砂岩)滴出,虽涌水量小,但由于矿层顶板为不稳定的黑色薄层炭质页岩,裂隙渗水对采矿工程有一定影响。 (三)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矿区地表均无地表水体,地表水体多为季节性较强的山间小溪沟,加之各矿体多处于地势相对较高地带,周侧地势切割较深,侵蚀基准面较低,使得各矿带均处于各水文地质单元的补给区内,地下水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源;地下水在接受补给后,经岩石溶隙、溶管和顺层等信道一般随山势径流,部份在岩石隔水夹层中顺层排泄出地表,形成悬挂泉点,大部排泄于各山间溪沟。
二、工程地质
矿段的岩石根据岩(土)体的岩性、结构构造以及物理力学等,按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分类,将矿区岩石分为三组,即坚硬岩组、半坚硬岩组、软岩(土)组。 (一)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
经地表观察,矿区内工程地质岩组可划分为三类,即坚硬岩组、半坚硬岩组及软弱岩组。
坚硬岩组为栖霞的灰岩含燧石灰岩,泥盆系高坡场组的白云岩,岩石坚硬,性脆,强度比较均一,抗压强度高。另外,含矿岩系中的铝土矿及铝土岩应属坚硬岩组。
半坚硬岩组,为含矿岩系中的铝质粘土岩及其顶板的粘土岩类及炭质页岩,岩石力学强度较低。
软弱岩组:第四系属该岩组,岩性为粘土,亚粘土,局部夹风化岩石碎块,其力学强度低。
(二)矿体顶、底板岩层稳固性
勘查区共圈定七个矿体,除Ⅲ号矿体外其余均达到露天开采条件。矿体总体位于中高山区顶部的较为平缓区域,地表植被不发育,多为荒山杂草,地质环境条件十分有利于露天开采。
铝土矿层直接顶板岩性为铝土岩、铝土质粘土岩、炭质页岩,间接顶板为石英砂岩,属硬质地质工程岩组和软质地质工程岩组,厚度一般为1—18m,顶板为硬质地质工程岩
17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18 页
组时,总体较稳定,利于坑采。顶板为软质地质工程岩组时,岩层结构较松散,坑采易引起冒顶、片邦,对采矿不利。矿层直接底板岩性为铝土质粘土岩,属软质地质工程岩组,表面易风化,遇水易膨胀而产生底鼓,对采矿坑道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三、环境地质
矿山现状地质灾害主要为崩蹋,分布在牛角山西南面的局部地段,为自然崩蹋形成,对当地居民的生产活动有一定影响。
矿山开采将对矿区大气,水体等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矿体盖层普遍较薄,矿山开采主要为露采,在剥离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渣,如果堆放不宜,易诱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了对农田及耕作土的破坏,并对下方居民及建筑物构成威胁,同时对过往行人的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在矿山建设时,应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18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19 页
第六章 地质工作设计
在详查阶段,为进一步查明该矿段矿体地质等特征,因此,本次设计的主要任务是: 1、基本查明矿区地层分布,构造、矿体产状、形态、厚度、规模、分布情况及深部延伸情况;基本确定矿体连续性,基本查明矿石品位、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矿物成分及伴生有益组分;基本查明矿体中的夹石、无矿天窗及顶底板围岩的岩性、厚度和分布情况。
2、基本查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开采技术条件。
3、提交《贵州省黄平县王家寨铝土矿详查地质设计》。提交(332+333)类型铝土资源量873.36万t。
一、工作部署原则
1、由表及里、即先地表后深部原则:首选矿体埋藏浅、厚度较稳定、品位好的地段,同时兼顾其它地段。在地表工作取得良好找矿效果前提下,再考虑深部工程安排。
2、由疏到密原则:即先对整个矿区进行稀疏工程控制,然后针对性、重点逐步加密。也即地表用槽井探或浅钻加密控制,深部用钻探工程稀疏控制。
3、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即地表有出露或矿化好的地方逐渐向地表无出露或矿化的地方布置。
二、技术路线
遵循“以地质理论为指导,成矿环境为基础,整体评价为目的”的技术方针;以寻找中型铝土矿床为目标,兼顾综合评价有益伴生组份镓的工业价值;研究矿体与含矿岩系岩相、厚度及含矿层顶底板的关系,从成矿环境条件入手分析矿体分布及矿石质量变化规律,结合地表工程揭露和深部工程控制,探获铝土矿资源量,评价矿区的资源前景,圈出勘探区范围,为制定矿业开发规划提供依据。
三、技术方法
1、地表地质工作:采用1/5000地质填图,1/2000剖面测量,槽探工程揭露及取样测试,分析鉴定等技术方法,系统控制地表矿体,基本查明矿区地表地质特征。
19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20 页
2、深部工作:采用钻探控制矿体深部沿走向及倾向延伸的变化情况,配合地表见矿工程,圈定矿体预估算铝土矿资源量。
四、工作标准
一旦项目开始实施,就要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和规范 1、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2、DZ/T0202-2002《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 3、DZ/T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4、DZ/T0079-9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5、《岩心钻探规程》[地矿部地工(1982)558号通知] 6、DZ/T0141-94《地质勘查坑探工程规程》 7、GB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8、DZ/T0091《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9、DZ/T0033-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国土资源部行业标准。
五、具体实施方案
(一)矿床勘查类型
1、矿体规模
矿区分布有三个矿体,其中以B矿体为主矿体,平均长度约1800m,平均延深约375m,勘查区由5个拐点组成,详见附图1(地形地质及详查设计工程平面图)。
根据DZ/T0202-2002《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附录F(表F.1)的相关规定,见表F.1。按表中规定,本矿段规模为中型,类型系数0.2。
2、矿体形态复杂程度
本区矿体形态为似层状、透镜状、扁豆状,矿体连续性为稍有间断,矿体平面形态边界弯曲,根据DZ/T0202-2002《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的相关规定,本矿段矿体形态复杂程度为中等,系数取值0.4。
3、矿体厚度稳定程度
本矿区矿体厚度为0.50—14.0m,厚度变化系数为73%,属不稳定。
根据DZ/T0202-2002《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附录E(表E.1)的相关规定,按规定,本矿段矿体厚度稳定程度为不稳定,类型系数0.6。其规定见表E.1。
20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21 页
4、矿体内部结构复杂程度
该矿区矿体内局部有夹层,平面上无矿天窗频繁出现,面含矿系数小于0.8,矿体连续性差。根据DZ/T0202-2002《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的相关规定,按以下规定并结合本矿段特点,矿体内部结构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系数为0.2。其规定如下:
a) 简单:矿体内部无夹层或极少夹层,平面上局部偶见有无矿天窗出现,面含矿系数大于0.9,类型系数为0.6;
b) 中等:矿体内局部有夹层,平面上有少数无矿天窗出现,面含矿系数0.8~0.9,类型系数为0.4;
c)复杂:矿体内部普遍有夹层或多层矿、平面上无矿天窗和表外矿频繁出现,面含矿系数<0.8,矿体连续性差,类型系数为0.2。
5、构造影响程度
该矿区矿体倾角平缓,基本无断层破坏及褶皱影响。根据(DZ/T0202-2002)《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的规定,结合本矿段特点,该矿段构造影响程度为中等,类型系数为0.3。规定中,把构造影响程度分为三类,如下:
a) 影响小:矿体呈单斜产出,倾角平缓,,基本无断层破坏及褶皱影响,类型系数为0.3;
b) 影响中等:矿体产略呈波状起伏,倾角中等,内部有断层或小岩脉穿插,影响不严重,类型系数为0.2;
c) 影响大:矿体呈不规则褶曲,倾角陡;断层发育,将矿体切割成断块状,使矿体遭受严重破坏,类型系数为0.1。
以上五项类型系之和为1.7,根据(DZ/T0202-2002)《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2003-03-01实施)“矿床勘查类型划分表”,该区勘查类型为Ⅲ类。
21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22 页
表F.1 铝土矿、冶镁菱镁矿矿体规模划分标准及类型系数表 矿种 规模 大 中 小 大 中 小 大 中 小 大 中 小 长度 m >1400 1400~1000 <1000 >3000 3000~1500 <1500 ≥4000 <4000 >2000 2000~500 <500 延深或宽度 m <1000 1000~400 <400 >400 400~300 <300 ≥2000 <2000 >300 300~100 <100 类型系数 0.6 0.4 0.2 0.6 0.4 0.2 0.4 0.2 0.6 0.4 0.2 沉积型 铝土矿 堆积型 红土型 菱镁矿
表E.1 铝土矿、菱镁矿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划分标准及类型系数表 稳定 程度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量化判别标志 大厚度工程率类型系数 厚度变化系数 ﹪ 厚度频率曲线形态 ﹪ <40 0 但峰、频率集中 0.9 40~80 0~2 但峰但度频率变动域较宽 0.6 >80 >2 峰值不显著或多峰 0.3 <40 0 但峰频率集中 0.9 40~1000 0~2 但峰但度频率变动域较宽 0.6 50~120 >2 峰值不显著或多峰 0.3 矿种 铝土矿 菱镁矿
(二)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
根据矿体规模、矿体形态复杂程度、矿体厚度稳定程度、矿体内部结构复杂程度、构造影响程度五项类型数之和为1.7,按“规范”类型系数1.8-1.0为Ⅲ类,故本矿区勘查类型为Ⅲ类。
参照(DZ/T0202-2002)《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2003-03-01实施)附录G(表G.1),将该矿段勘查工程间距为100×100m。
22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23 页
表G.1 铝土矿、菱镁矿矿床勘查类型工程间距参考表
矿种 铝土矿 类型 沉积型 堆积型 红土型 菱镁矿 沉积变质型 矿床勘查类型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控制的工程间距 m 沿走向 沿倾向 200 200 140 140 100 100 100 100 50 50 50 50 300 100~150 200 100 50~100 50~100
(三)勘查手段及工程布置
矿区矿体主要为似层状呈单斜产出,与地层产状一致,矿体倾角一般在5°~10°,向南东倾斜。在普查阶段,矿段内以200×200m(个别为400×200、400×400m)共施工6个钻孔,有1个未见矿;22个探槽,其中8个未见矿,探槽间距100m,见矿好的地方有些加密一倍;浅井24个,其中6个未见矿,剥土15个,其中2个未见矿,所布置的勘探线均沿112º方向布置(见地形地质及详查设计工程平面图)。
本次设计,考虑矿体地质特征及埋藏特征,矿区将采用露天开采,区内主要矿体为东部的B矿体,加之交通、村寨分布等外部因素,故在详查设计中针对圈定的主要矿体及四周边界为控制的(332)类型资源量。
综上,在B矿段两勘查线间内插一条勘查线,分别为B3-B3′、B4-B4′、B11-B11′、B12-B12′、B20-B20′。本次设计,深部以钻探(25个)为主,地表露头布置槽探工程(46条)及浅井(1个)。设计工程分两期完成,第一期先施工地表工程,第二期施工钻探工程。(见地形地质及详查设计工程平面图),具体如下: 1、槽探
由于矿体出露呈港湾状,且出露不远,故在A、C矿体西侧出露线上以100m的工程间距布置探槽,探求333类型资源量,而在B矿段,在原有的槽探间加密,以50m间距布置,探求332类型资源量。断层对矿体破坏极微,不需要工程控制。
23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24 页
表6.1 设计探槽工程统计表
序号 探槽编号 设计长度(m) 主要目的 施工期次 备注 1 B-TC1 15 揭露矿体露头 Ⅰ 2 B-TC2 15 揭露矿体露头 Ⅰ 3 B-TC3 20 揭露矿体露头 Ⅰ 4 B-TC4 15 揭露矿体露头 Ⅰ 5 B-TC5 15 揭露矿体露头 Ⅰ 6 B-TC6 15 揭露矿体露头 Ⅱ 7 B-TC7 15 揭露矿体露头 Ⅰ 8 B-TC8 15 揭露矿体露头 Ⅰ 9 B-TC9 20 揭露矿体露头 Ⅰ 10 B-TC10 25 揭露矿体露头 Ⅰ 11 B-TC11 20 揭露矿体露头 Ⅰ 12 B-TC12 15 揭露矿体露头 Ⅰ 13 B-TC13 20 揭露矿体露头 Ⅰ 14 B-TC14 20 揭露矿体露头 Ⅰ 15 B-TC15 15 揭露矿体露头 Ⅰ 16 B-TC16 20 揭露矿体露头 Ⅰ 17 B-TC17 20 揭露矿体露头 Ⅰ 18 B-TC18 20 揭露矿体露头 Ⅱ 19 B-TC19 20 揭露矿体露头 Ⅰ 20 B-TC20 20 揭露矿体露头 Ⅰ 21 B-TC21 20 揭露矿体露头 Ⅱ 22 B-TC22 15 揭露矿体露头 Ⅰ 23 B-TC23 20 揭露矿体露头 Ⅰ 24 B-TC24 15 揭露矿体露头 Ⅱ 25 B-TC25 15 揭露矿体露头 Ⅰ 26 B-TC26 20 揭露矿体露头 Ⅰ 27 B-TC27 25 揭露矿体露头 Ⅰ 28 B-TC28 20 揭露矿体露头 Ⅰ 29 B-TC29 20 揭露矿体露头 Ⅰ 30 B-TC30 15 揭露矿体露头 Ⅰ 31 B-TC31 15 揭露矿体露头 Ⅰ 32 B-TC32 15 揭露矿体露头 Ⅰ 断面形状为倒梯33 B-TC33 15 揭露矿体露头 Ⅰ 计最大深度3m,底34 B-TC34 15 揭露矿体露头 Ⅰ 于0.7m,密实性 35 B-TC35 20 揭露矿体露头 Ⅰ 好的土层边坡角为36 B-TC36 20 揭露矿体露头 Ⅰ 800,密实性差的土37 B-TC37 15 揭露矿体露头 Ⅱ 坡角应小于550。本38 B-TC38 15 揭露矿体露头 Ⅰ 断面按2.7m239 B-TC39 15 揭露矿体露头 Ⅰ 计
24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25 页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C-TC40 C-TC41 C-TC42 C-TC43 C-TC44 C-TC45 C-TC46 C-TC47 C-TC48 A-TC49 A-TC50 15 20 15 15 20 20 15 20 15 15 20 3揭露矿体露头 揭露矿体露头 揭露矿体露头 揭露矿体露头 揭露矿体露头 揭露矿体露头 揭露矿体露头 揭露矿体露头 揭露矿体露头 揭露矿体露头 揭露矿体露头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Ⅰ 总计长度880m,2376m 2、钻探
按第Ⅲ勘查类型布置工程,在地表露头线附近并结合已有的见矿钻孔按100×100m的工程间距沿走向布置,结合地表工程探求332类型资源量,共23孔。由于普查阶段,已在深部按400×400或400×200m的工程间距布置钻孔,除个别未见矿外,其余均见矿,故本次设计中不再加密工程。钻探工程分两期施工,具体如表6.1、表6-2。
表6.1 设计第一期钻孔工程统计表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孔号 ZK3-2 ZK4-1 ZK7-1 ZK7-4 ZK8-1 ZK8-4 ZK11-1 ZK12-1 ZK12-4 ZK16-1 ZK16-4 ZK15-1 ZK20-1 ZK20-3 ZK24-1 ZK22-1 孔深 (m) 60 35 20 50 45 35 20 60 25 40 40 35 35 30 35 30 钻孔坐标 X 2967540 2967955 2967570 2967425 2968040 2967840 2967480 2968130 2967960 2968225 2968080 2967435 2968320 2968190 2968430 2968455 Y 36483635 36483135 36483295 36483690 36483200 36483705 36483250 36483240 36483675 36483280 36483625 36483085 36483315 36483575 36483300 368483075 Z 1180 1175 1120 1160 1202 1178 1138 1219 1184 1207 1195 1143 1202 1193 1210 1199 钻孔终孔孔径倾角 (mm) 90° 90° 90° 90° 90° 90° 90° 90° 90° 90° 90° 90° 90° 90° 90° 90° 75 75 75 75 75 75 75 75 75 75 75 75 75 75 75 75 开孔层位 P2q P2q P2l P2l P2l P2q P2q P2q P2l P2q P2q P2q P2q P2q P2q P2l 终孔 层位 期次 D3gp ⅠD3gp Ⅰ D3gp Ⅰ D3gp Ⅰ D3gp Ⅰ D3gp Ⅰ D3gp Ⅰ D3gp Ⅰ D3gp Ⅰ D3gp Ⅰ D3gp Ⅰ D3gp Ⅰ D3gp Ⅰ D3gp Ⅰ D3gp Ⅰ D3gp Ⅰ 共计16个钻孔,合计595m。
25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26 页
表6.2 设计第二期钻孔工程统计表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孔号 ZK3-1 ZK7-3 ZK8-3 ZK12-2 ZK12-3 ZK16-2 ZK20-2 ZK24-3 ZK24-4 孔深(m) 60 50 20 45 25 45 30 25 30 钻孔坐标 钻孔 终孔孔开孔 倾角 径(mm) 层位 X Y Z 2967575 363483545 1183 90° 75 P2q 2967450 36483600 1162 90° 75 P2q 2967870 36483630 1162 90° 75 P2l 2968100 36483325 1205 90° 75 P2q 2967910 36483590 1175 90° 75 P2l 2968190 36483365 1200 90° 75 P2q 2968285 36483400 1190 90° 75 P2q 2968400 36483365 1201 90° 75 P2l 2968335 36483535 1202 90° 75 P2q 共计9个钻孔,合计330m。 终孔 层位 D3gp D3gp D3gp D3gp D3gp D3gp D3gp D3gp D3gp 期次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3、1/5000地形地质测量
确定填图单元,统一矿区填图标志层。以1/5000地形图作为底图,对整个矿区进行填图工作。以界线追索法为主结合穿越法进行。含矿层观测点距为30-50m,并结合槽探、钻探工程实际填绘,其余地层和构造线放稀至100 m。
4、1/1万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测量
基本以一个较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为界,同时适当考虑工作区范围,选择全部钻孔作为水文观测。
对矿区内含矿层、矿体及矿体顶板各选择代表性岩石作岩石力学性质测量。 矿区及周边环境地质条件进行调查,主要调查泥石流、滑坡、崩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发育情况。
5、GPS控制点测量 平均按每平方公里4个点。 6、工程测量
每个槽、井、钻及剖面起止点、重要水文地质点、工程地质点均用仪器实测定位。 7、1/2000地形地质剖面测量
在含矿层发育地段,剖面方向垂直含矿层走向,B区北段勘探线剖面间距100m。
六、实物工作量
矿段主要实物工作量如表6-3.
26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27 页
表6-3.矿段主要实物工作量汇总表
工 作 项 目 钻探 槽探 1:5000地形地质测量 1/2千勘查线剖面测量 1:1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测量 GPS控制点 工程测量点 刻槽样 钻探岩心样 基本分析 其他样品 个 个 件 件 件 件 24 20 150 80 230 100 单 位 m m km km km 223设计工作量 845m 2376 6 4.08 6 备 注 共计25个孔 5条 七、时间安排
自项目开始实施,时间为一年,年初1-2月赴野外工地,建立水泵房、布设水管、孔位测定、修路、平机场等一系列准备工作;3月开始钻探,钻孔分两期施工,详见表6.1、6.2及附图1(地形地质及详查设计工程平面图),钻探要求平均每月实际钻进250m;同年11月份钻探结束,11月~次年2月份转入室内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3月份提交详查地质报告。
27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28 页
第七章 地质工作技术要求
一、地质工作质量评述
(一)1/5000地质填图
确定填图单元,统一矿区填图标志层。以1/5000地形图作为底图,对整个矿区进行填图工作。以界线追索法为主结合穿越法进行。含矿层观测点距为30-50m,并结合槽探、钻探工程实际填绘,其余地层和构造线放稀至100 m。 (二)1/2000勘查线剖面测量
在含矿层发育地段,剖面方向垂直含矿层走向,B区北段勘探线剖面间距100m。 (三)槽探
地表按第Ⅲ类勘查类型施工槽探工程,垂直矿体走向方向布置,槽探开口宽度根据浮土深度的实际情况定为1.5—2.0m,考虑到安全问题,深度控制在3m以内,底宽不少于0.8m,以完全揭露基岩后再进行野外地质编录,槽底见矿部位取样。 (四)钻探
①岩矿芯采取率:上覆层岩心采取率不得低于65%,回次合格率大于80%,进入矿层矿心采取率大于或等于85%,回次合格率不低于85%,回次进尺不得超过1m。岩芯自上而下按次序装箱,放好岩芯隔板,妥善保管。
②钻孔弯曲:钻孔弯曲度每50m、矿层顶板及终孔要测量钻孔弯曲度,其误差(天顶角)每百m不能超过2°。
③简易水文地质观测:钻进过程中,遇至涌水、漏水、掉块等异常现象及时记录,终孔24小时测钻孔稳定水位。钻孔内水位观测每班不少于2次。
④孔深误差的测量与校正:每百m矿层顶板验证井深,终孔验证井深经监理方、地质及项目部和相关人员在场验证,其误差不超过千分之一。
⑤原始报表各班应指定专人在现场用2H铅笔及时填写,要求做到真实、准确、齐全、整洁。
⑥钻孔的封闭与检查:含矿层顶板以上5m范围内及地表用水泥封闭,封孔后设立水泥永久性标志桩,填制封孔记录表。
⑦终孔时实行验收制,验收合格后搬迁。
28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29 页
钻探工程质量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五)样品采集及测试
1、采样:槽探、井探工程中采取化学分析样品一般采用刻槽法,刻槽断面规格采用10cm×3cm;矿心取样采用沿矿心长轴劈取二分之一。矿层采样应根据矿石结构、自然类型分别采取。
2、加工:化学分析样品的加工包括破碎、过筛、混匀和缩分四个程序。样品缩分公式:
Q=Kd2 式中:
Q——样品质量(kg);
d——样品最大颗粒直径(mm); K——缩分系数。
K值一般采用0.2,加工样品中损失率应小于5%,缩分误差小于3%。 样品细度应加工到160~180目。
3、测试方法:铝土矿化学分析方法采用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有色金属行业标准方法YS/T575.1-2006~YS/T 575.21-2006《铝土矿石化学分析方法》。
样品分析,所有铝土矿样品均作基本分析,分析项目为:Al203、Si02、Fe203、Ti02、TS,以及测定体重、烧失量。
4、化学分析质量检查:内部检查样品由送样单位及时地从基本分析副样中按矿石类型、品级抽取,编密码,送原基本分析实验室进行。内部检查样品的数量分别为基本分析和组合分析样品数的10%。合格率≥90%。外部检查样品由原送样单位分期、分批按矿石类型、品级从基本分析副样中选取,由基本分析实验室负责送指定的实验室检查。外部检查样品的数量分别为基本分析和组合分析样品数的5%,合格率≥80%。
5、样品保管:
⑴、副样置于副样保管库中存放,内设存放副样的箱、架,按年限、地区、类别、顺序号排列序,库房通风、防潮、防虫、防鼠,不受阳光直射,并应经常检查。
⑵、地质样用牛皮纸套塑料袋封口。
⑶、地质副样存放期一般到工程结束交出报告后再保存不少于2年。
⑷、实验室分析余样,一般保留到外验合格、矿区地质报告批准后即可处理。
29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30 页
⑸、保管到期的副样,均应及时处理,一般由保管单位人员进出,经主管领导各地质总工签字批准后即可处理。
⑹、 实验室分析余样,由实验室技术负责人签字后处理。
30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31 页
第八章 资源量预估算
一、工业指标
按(DZ/T0202-2002)《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2003-03-01实施)(附录H 表H.1)见表H-1:
表H.1 铝土矿床一般工业指标
一水硬铝石 项 目 铝硅比值 W(Al2O3)% 铝硅比值 块段最低工业品位 W(Al2O3)% 最低可采厚度(m) 夹石剔除厚度(m) 33剥采比m/m 边界品位 沉积型矿床 露 采 1.8~2.6 ≥40 ≥3.5 ≥55 0.5~0.8 0.5~0.8 10~15 坑 采 1.8~2.6 ≥40 3.8 55 0.8~1.0 0.8~1.0 注:规范对Fe2O3、S含量要求未作规定。据本矿段实际情况,在本指标中亦不作规定。
二、预估算方法的选择及依据
依据:1、矿体呈似层状产出,厚度不大;2、产状平缓,倾角4°~10°;3、矿体内部结构较简单;4、矿体边缘较平整;5、构造影响较小,矿体基本呈单斜状产出。为此,本次资源量的预算方法采用平面地质块段法。资源量预估算在以勘查工程平面图为基础的1/5000的水平投影图上圈算。预估算公式为:
铝土矿矿石量=矿体水平投影面积×矿体铅垂厚度×矿石平均体重
三、预估算参数的确定
1、块段面积:用计算机CAD面积查询工具在计算机上完成。 2、矿体厚度: 全部采用铅直厚度。
单工程矿厚:以大于等于边界品位的样品的铅厚直接相加。
块段平均厚度:以块段内各工程的铅厚相加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大于矿体或块段厚度三倍的单工程矿厚,作大厚度工程处理——即将包括大厚度工程在内的块段各单程矿厚的平均值,代替大厚度工程的矿厚参加计算)。
31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32 页
矿体平均厚度:用矿体内各块段厚度与面积加权求得。 各类别平均厚度:分别用本类别各块段厚度与面积加权求得。 矿段平均厚度:用各矿体或各类别的厚度与面积加权求得。 3、品位
单工程品位:用单工程中达到边界品位的样长加权求得; 块段平均品位:用块段中各单工程厚度加权求得; 矿段平均品位:用各块段中面积加权求得; 矿区平均品位:用各矿段中面积加权求得。 4、体重
普查阶段对各矿石自然类型测定的平均体重结果为2.7 g/cm3。
四、矿体(层)圈定的原则
1、有限外推:由有矿工程向无矿工程外推两工程间距1/4。
2、半有限外推:一侧为见矿工程,一侧为品位够但厚度不够的工程,按自然尖灭法则用插入法确定最低可采厚度(0.8m)边界。
3、无限外推:见矿工程之外再无工程控制时,则外推该块工程间距之一半。 4、同一块段不能跨越断层,除非该断层规模很小(断距<10m)。 5、控制的的资源量块段须以工程圈定,不得外推。
6、矿体内出现无矿天窗时,内边界由见矿工程平推网度l/4原则确定。
五、资源量类型划分的原则
根据本区矿体规模、矿体形态复杂程度、矿体厚度稳定程度、矿体内部结构复杂程度及构造影响程度,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20—2002《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2003-03-01实施)“矿床勘查类型划分表”,该区勘查类型为Ⅲ类。资源量类型分为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二个类型。各类型划分的原则如下:
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工程基本网度为100×100m,地表工程加密一倍,直接以工程连接圈定的矿块。
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矿界内332类型资源量以外部分,无矿钻孔与有
32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33 页
见矿钻孔间,按本矿段工程网度的四分之一从见矿钻孔向未见矿钻孔进行圈定。
六、资源量预算结果
矿段(矿权范围内)共分为六个块段见(预获资源量预估算图),其预算结果如表8.1:
表8.1 预获资源量预估算结果表
矿体块段编编号 号 Ⅰ-1 Ⅰ Ⅰ-2 Ⅰ-3 Ⅰ-4 Ⅱ-1 Ⅱ Ⅲ Ⅳ Ⅴ Ⅵ Ⅱ-2 Ⅱ-3 Ⅲ Ⅳ Ⅴ-1 Ⅵ-1 Ⅵ-2 资源量类型 332 332 333 333 332 332 333 333 333 333 333 333 块段面积 m² 129850 55125 173525 2525 20742 19686 179056 109620 156512 20088 8227 3004 块段平均厚度 矿石体重 矿石量(万t) m t/m³ 4.37 4.89 3.91 7.5 7.95 6.69 4.06 2.02 2.5 1.8 2.12 3.5 2.7 2.7 2.7 2.7 2.7 2.7 2.7 2.7 2.7 2.7 2.7 2.7 153.21 72.48 183.19 5.11 44.52 35.56 196.38 59.95 105.64 5.82 4.72 2.84 873.36 332 333 153.21 72.48 44.52 35.56 183.19 5.11 196.38 59.95 105.64 9.76 4.72 2.84 合计 305.77 567.59 备注: 332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35.0% 333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65.0%
33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34 页
第九章 费用预算
一、费用预算
依据2006年9月财政部、国土资源部颁发《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和本项目技术工作设计,结合本地区处于云贵高原东部,地质复杂程度中等,地形条件恶劣等因素确定费用标准。如钻探、测量、地质工作内容。在《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无规定的项目采用目前市场价格,如岩矿试验的多项项目。矿段具体的项目概算和采用标准详见表8.1
表8.1 银厂坡东矿段铝土矿详查项目经费预算表
序号 1 2 工作项目 工作量 技术条件 计量工作量 单位概算 单位 标准(元) 丙 点 点 ㎞ k㎡ ㎞ m m 3m m k㎡ k㎡ k㎡ m m 3m 件 件 件 件 件 件 件 件 件 件 件 1 24 20 4.08 6 4.08 80 150 2376 895 6 6 6 895 676 2376 230 30 10 1 120 30 20 4 1 1 20 2 1919 200 627 2816 2892 220 33 3 8 1388 1704 1429 500 5 61 200 320 500 2000 100 300 200 6000 3600 80000 100 概算 地区 调整 总概算系数 (万元) (元) 3 1×2×3 1 4.61 1 0.40 1.2 0.26 1.2 1.69 1.2 1.18 1.2 1.76 1.2 0.50 1.2 0.75 1.2 0.68 1.2 0.83 1.2 1.02 1.2 0.84 10.00 1.2 44.75 1.2 0.34 1.2 14.49 4.60 0.96 0.50 0.20 1.20 0.90 0.40 2.40 0.36 8.00 0.20 汇总 (万元) 5.27 6.56 测量 地质 3 4 5 水文 地质 工程施工 岩矿 实验 甲 乙 点(E级) GPSⅢ 工程点、地质点、水文点 Ⅲ 1:5000勘查线测量 Ⅲ 1:5000地质填图 Ⅱ 1:5000勘查线填绘 Ⅱ 岩心样 刻槽样 槽探编录 钻探地质编录 Ⅱ 1:1万水文地质填图 Ⅲ 1:1万工程地质填图 Ⅲ 1:1万环境地质填图 Ⅲ 水文地质长观 钻探(直孔) 0-200m 岩心保管 采取率按80% 槽探 0-3m土石方 化学基本分析 组合分析 多元素分析 水样全分析 小体重样 内外检样 岩石力学性质测定 电子探针 松散系数测定 可溶性试验 岩矿鉴定 12.69 59.58 19.72
34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35 页
表8.1(续) 序号 6 7 8 9 合计 工作项目 甲 设计编制 编制 报告编制报告印刷 报告评审费 青苗赔偿 赔偿其他 矿产评价 矿产评价 工地建筑 工作量 技术条件 计量单位 乙 丙 份 份 份 汇总 概算 (万元) 单位概 地区调 工作量 算标准整系数 总概算 (元) (元) (万元) 1 2 3 1×2×3 1 40000 4.00 4.00 1 300000 30.00 43.00 1 60000 6.00 1 70000 7.00 10.00 10.00 按1-4项之和10% 8.41 169.23
二、预算结果
通过对本矿段大致经济预算,预算结果为169.23万元。
35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36 页
第十章 设计实施保障措施
一、质量保障措施
项目工作执行国家标准和国土资源部行业标准和规范。主要有: 1、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2、DZ/T0202-2002《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 3、DZ/T0078-93《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4、DZ/T0079-93《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二、安全保障措施
执行劳动保护法,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切实贯彻执行党的安全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群防群治,防治结合”。切实做到“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只有安全才能出效益,才能确保完成任务。所以,在各项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按有关规范、规程操作;项目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宣传者和监督者,要以身作则,广泛宣传,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三、组织管理方案
1、行政方案
实行层层负责制,即总队-总工办-项目组;设定项目负责人统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设计任务。
2 、经济管理方案
为确保工作质量,在主管部门及本单位管理监督下,实行经济合同制,公司与项目负责人签订技术经济合同。
3 、检查验收制度
对工作要有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具有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这是质量保证的前提,项目负责人对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该项目任务负全部责任。
四、人员配备
为了顺利完成各项任务,确保工程质量,拟组建项目地质组,配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及设备,其中:
1、100、150型钻机5台(视情况而定);
2、临时工地建设:住宿、仓库、机修间、水泵房、岩芯房等;
36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37 页
3、该项目由总队负责组织完成,其各类人员配备如下:
①高级工程师1名(任项目负责人),地质工程师及助理工程师5名,水文技术人员2名;
②测量技术人员9名(三个台组); ③采样及放炮工2名(兼安全员);
④钻探工人27~54人(视情况而定),驾驶员、机修工、镶焊、送料各1人,钻探编录2~4人,水泵抽水员3人,炊事员5人;
⑤管理及服务人员3人(含运输驾驶员)。 共计人数56~85人。
37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38 页
第十一章 矿床开 发经济意义的概略研究
为了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本区铝土矿资源,进行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目的在于使矿床勘查工作及其所获地质成果很好地与矿山建设紧密衔接,以有利于矿山企业能获最大经济效益和最佳社会效益。详查区铝资源作为贵州铝厂供给地,其矿床开发经济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
一、国内外资源状况
铝土矿是重要的铝矿物原料,铝土矿及其半成品(氧化铝)主要用于冶炼金属铝。而铝是一种有着重要用途的轻金属,是电力、轻工、航空、航天、机械、建筑等行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它和钢铁一起,成为现代经济的筋骨和工业起飞的基石。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最具活力的铝消费市场。2008年,我国生产氧化铝2278万t、电解铝1318万t、铝加工材1427万t,原铝消费量1260万t,氧化铝连续2年、电解铝连续8a、铝材加工连续4a居世界第一位,人均消费9.7kg,超过世界平均6.1kg的水平,铝消费量连续5a居世界第一位。
由此可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铝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氧化铝的市场前景会更好。
二、矿区资源概述
通过对贵州省黄平县王家寨铝土矿所作的地质勘查工作 ,共预估算出矿床Al2O3332+333类型矿石量873.36万t。其中Al2O3332类型305.77万t,333类型567.59万t。矿体均达露天开采要求,开采技术条件较好。经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1989年分别作铝土矿烧结法与拜尔法生产氧化铝加工试验认为:该区铝土矿只要按推荐条件配矿,严格控制各工序工艺条件,其熟料烧结温度范围、烧结温度、熟料溶出性能及赤泥沉降性能均符合工业生产要求,有良好使用前景。
三、矿区矿山建设外部条件
矿区位于黔东南州黄平县城南西直距12km,属黄平县重安镇管辖。从黄平县城至王家寨等村寨和采矿点均通公路,交通较方便。
该区属中山区、亚热带高原气候,工作区内居民以苗族为主。当地经济以农业为主,产稻谷、玉m等。属贫困山区。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简单。矿山泉水无工业及人畜污染,水质较好,其水量可供矿山生产生活用水。当地农用电网通过矿区,矿山用电可由农网引入,电力方便。
38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39 页
四、 预计矿山开采方式、开拓方式、采矿方法
矿山矿体平均厚度大于0.50m,铝硅比值大于1.80,剥离比均小于15,达露天开采要求。
五、技术经济概略评价
(一)年总产值
按拟建年产50万t氧化铝厂计算,露采平均可采系数一般取为90%(含设计损失和采矿回收率),预算采矿石量为332+333类型873.36万t×90%=786万t,则矿山服务年限为15a。
预计铝土矿石市场价格为200元/t 年总产值:200元/t×50万t=10000万元 (二)年生产总成本
采矿成本按本区实际情况取为50元/t,首级配矿和破碎成本取为20元/t,运输成本按40元/t,则矿石生产成本为110元/t。
年生产总成本:110元/t×50万t=5500万元 (三)年利润
年利润:年总产值-年生产总成本=10000-5500=4500万元 (四)投资回收期
考虑到本区主要为露天开采,参照相邻区苦李井矿区建设的实际情况,按矿石年产量每t矿石投资120元计,矿山基建投资为6000万元,年利润为4500万元,则投资回收期约为二年。
六、矿山建设综合评价
综上所述,该区铝土矿有一定的资源量,开采条件较好,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较好,而且氧化铝的市场前景好。 开发当地铝土矿资源,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发展铝工业,建设氧化铝及电解铝,这符合西部大开发的要求,建设工程必将带动一批地方企业的发展,如机械、能源、化工、交通运输业及服务行业。所以,该矿山的建设不仅使企业本身效益明显,还带来较好的社会效益。
39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40 页
第十二章 预期成果
通过以上工作,基本查明了该区矿床的地质等特征,对工程布置、间距等一系列工作均达到详查要求,因此,该详查设计是可行的。
预计勘查区可获得铝土矿资源量332+333类型873.36万t,其中332类型资源量305.77万t,333类型资源量567.59万t,332类型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35%。并提交《贵州省黄平县王家寨铝土矿详查地质报告》及相关附图附表,最终提交成果如下:
1、1∶5000地形地质图(含工程布置) 2、1:1万水文地质图 3、1:1万工程地质图 4、1:1万环境地质图
5、1:5000勘查线剖面图(13条) 6、1:5000资源量预估算图 7、钻孔柱状图(23张) 8、探槽素描图30张 9、各类附表
10、贵州省黄平县王家寨铝土矿详查地质报告
40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41 页
参考文献
[1]、李守义,叶松清,矿产勘查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8 [2]、朱志澄,构造地质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12 [3]、姚凤良,孙丰月,矿床学教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8 [4]、赵澄林,朱莜敏,沉积岩石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8 [5]、DZ/T0033-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6]、DZ/T0091《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7]、GB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 [8]、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9]、DZ/T0202-2002《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 [10]、贵州有色地质勘查局六总队内部资料 [11]、贵州省黄平县王家寨铝土矿普查地质报告
41
贵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第 42 页
致谢
毕业实习是一次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实习,通过本次毕业实习,使我学会了很多关于地质的东西,在大学四年学习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使之更加巩固和加强。对野外的一系列工作如钻孔、探槽、浅井、坑道编录有了进一步的实践基础;通过本次实习,使我明白,地质工作是一项很有探索意义工作,在工作中,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不断观察、不断思考、不断总结,并且工作态度认真、细心,才能有更大的成就。但由于本人知识面的局限,对野外地质现象不甚理解,不善观察,故而在工作中有很多不足。
本次设计引用和参考了贵州有色地质勘查局六总队的内部资料,工程布置及其他地质要求严格按规范执行。
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此,我衷心的感谢学院的培养,特别感谢陈华老师的精心指导和贵州有色地质勘查局六总队领导及曾令祥工程师的大力支持。
由于本人知识有限,在本次设计中存在的种种缺陷和错误,敬请各位老师提出批评和建议。
4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