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尚佳旅游分享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四下18 小英雄雨来(节选)(教案)

四下18 小英雄雨来(节选)(教案)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第六单元·成长故事

单元导语

成长的路上有你有我,成长的日子有泪有笑,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我们也慢慢明白:成长离不开亲人的呵护,离不开师友的陪伴,也离不开酸甜苦辣的调剂……。苦也罢,乐也罢,迷茫过,感动过,我们依然渴望成长,我们依然憧憬未来。成长吧,去追寻美好,去迎接挑战,去在花样年华中感悟体会!

走进本单元,我们将走进三位少年的成长故事——在美丽的还乡河边,雨来成长为一位爱国的小英雄;在温馨的家庭里,他成长为一位独立的“男子汉”;在飞扬的大雪中,青铜成长为一位坚韧的少年。成长的车轮不住向前滚动,我们一步步迈向成熟,见识到了许多,感受到了许多,也领悟到了许多。

本组课文选编了三篇我国三位著名作家的小说,叙述了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成长故事。在学习时,我们要能借助小标题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主要人物的品质、精神,从人物身上汲取成长的力量。

教材分析 分类 具体内容 内容简说 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小英雄 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故事情节紧凑而雨来 (节选) 又丰富多彩、跌宕起伏,将一位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少年英雄展现在读者面前。 课文描写了一个小男孩的成长经历,刻画了我们家的男子汉 一个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勇敢、沉着的“小男子汉”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男子汉”的赞美、关爱和期望之情。 分析文中关于还乡河景色的描写,体会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体会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并受到熏陶。 教学要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 文 借助小标题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具体事件分析人物性格,感受“男子汉”自主自立、坦诚刚强的精神。 1课时 芦花鞋 课文讲述了青铜一通过列小标题的家在冬天做了一百零一方式掌握课文的主要双芦花鞋,一次青铜冒着内容;感知青铜的人1课时 1

大雪去街上卖鞋,几个城物形象,从人物身上里人把十双芦花鞋全部汲取成长的力量。 买走。为了不让后来的一个人失望,青铜将脚上的鞋卖给了他,赤着脚回了家的故事。 口语朋友相处交际 的秘诀 通过活动使学生就如何与朋友相处体会到与朋友友好相展开讨论,总结与朋友友处的秘诀;懂得为人好相处的秘诀。 处世的道理,培养同学之间真挚的情感。 2课时 习 作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一项本领的经历、我学会了把自己学到一项本体会写清楚;要有真领的过程写下来。 ________ 情实感,能够体现文章的中心。 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课文,交流阅读篇幅较长的课文的方词句段 法;了解比喻修辞,运用 学会用有特点的比喻句表达情感;感受古学习李白的《独坐敬日积月累 诗描绘的景物特点,亭山》这首古诗。 体会诗人的情感。 交流平台 18 小英雄雨来(节选)

交流阅读较长课文的方法。 运用修改符号修改片段;照样子学写比喻句。 2课时 语 文 园 地 2课时 《小英雄雨来》一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地和日本鬼子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共有六文部分,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和敌人勇敢斗争的事本迹来描述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年仅十二岁的雨来,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分课文感受到小英雄在同日寇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勇敢的美好品析 质,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另外,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课文要有一定的速度的能力。具体教学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读书方法,围绕课文重难点,抓住主要人物,快速把握课文内容。 2

1.会认16个生字(包括3个多音字),会写15个生字,重点理解“劫教难、飘飘悠悠”等词语。 2.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每个学目部分加上小标题。 标 3.通过文本和自己的体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给课文每教教体会雨来热爱祖课2学个部分加上小标题;分析文中关于学时国、机智勇敢的品质,课重还乡河景色的描写,体会景物描写难安时 点 在文章中的作用。 点 并受到熏陶。 排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晋、絮、扭”等13个生字和多音字“吧、塞、哇”,会写“炕、铅、迈”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芦花、发愣、铅笔”等词语。

2.快速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重点

1.正确读写字词,积累重点词语和句子。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给每个部分拟小标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导语: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北部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英雄。他被迫给敌人带路,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设计的地雷阵,炸得鬼子狼哭鬼嚎。以后,他和其他的孩子们一起站岗放哨,送鸡毛信,配合八路军与鬼子周旋……。你们知道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小英雄是谁吗?

2.放录音。(配乐诗《小英雄啊,雨来!》)

晋察冀边区,有条还乡河。河边有个村,名叫芦花村。 村里有个娃,名字叫雨来。年龄十二岁,游泳本领强。 秋天已来到,雨来上夜校。在校受教育,学会爱国家。 鬼子来扫荡,掩护李大叔。人小志气高,智斗敌人把命保。 3

思考:听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想法?你还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其他事迹吗? 出示图片:小雨来与鬼子斗争的片段。 3.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明确:小——指雨来年龄小,是一个少年;英雄——指雨来的特点;雨来——故事的主人公。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及课文有关资料。

管桦(1922—2002) 著名作家、诗人。原名鲍化普,河北丰润人。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1942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曾任北京市文联主席、北京老舍文艺基金会会长、北京老舍研究会会长。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将军河》《深渊》,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短篇小说《上学》《山谷中》等。

抗日儿童团 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许多抗日根据地都成立了抗日儿童团的组织。抗日儿童团团员们在青年救国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斗争。抗日儿童团的任务是:宣传大家打日本;侦察敌情抓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尊敬抗战官和兵;帮助军属来做事;学习生产不稍停。陕甘宁边区、苏北解放区、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儿童团员是当时抗日儿童团的主力。其中,最为活跃的是晋察冀边区的儿童团,他们开展了“五不运动”:不给敌人带路;不给敌人送信;不吃敌人的糖;不念敌人的书;不告诉敌人藏粮的地方。

2.快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jìnkànɡqiānmàiwūshuānɡēbó会写的字:晋察冀 炕上 铅笔 迈 呜呜 枪栓 胳 膊 jiéchóubādíshīchènhuānɡ 劫难 红绸子 扒开 敌人 尸首 趁 慌忙 xùniǔlǎobāsāiwākānɡkǔnbǎnɡ会认的字:苇絮 扭身 姥姥 吧嗒 塞 哇啦 糠皮 捆 绑 bì枪毙 ◆需注意的字音:

“晋”和“趁”是前鼻音;“栓”是翘舌音,读“shuān”;注意多音字“囊、吧、塞、哇”,可利用查字典的方法进行音义辨别。

◆需注意的字形:

“晋”的上方是“亚”,不是“并”;“塞”最下方是“土”,不要写成“士”;

4

“慌”右下部是“ ”,不要写成“充”。

◆多音字:

sāi 活塞 bā 扒车 bā 吧嗒 wā 哇啦 塞 sè 堵塞 扒 吧 哇

sài 边塞 pá 扒手 bɑ 好吧 wɑ 快走哇 ◆形近字示例:

炕(炕上) 绸(绸缎) 抗(抗战) 调(声调) 吭(吭声) 惆(惆怅) (2)重点词语释义。

[扫荡] ①用武力或其他手段肃清敌人。②泛指彻底清除。 [劫难] 灾难;灾祸。

[飘飘悠悠] 在空中或水面上轻缓地浮动。 [推推搡搡] 推来推去。 [趔趄] 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嘟嘟囔囔] 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4.学生练习书写、识记,教师巡视、纠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教师出示思考题。

2.以学生自学为主(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注意养成边读、边想、边标画的习惯。

3.通过勾、画、圈、点、注等各种批注方式,找出文中重点句子、重点段落、重点词语、重点人物、重点细节。

4.合作探究,交流解释。

预设:(1)归纳各部分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雨来的家乡景色优美,他游泳的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进行不屈的斗争。 第五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5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 (2)提炼小标题:

第一部分:游泳本领高(或游泳) 第二部分:上夜校读书(或读书) 第三部分:掩护交通员(或掩护) 第四部分:与鬼子斗争(或斗争) 第五部分:河沿上枪声(或枪声)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或脱险)

方法拓展:怎样编写小标题?要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文中人物的活动来编写。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5.小结:

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我们采用了_____阅读的方法,在认读本课生字词的同时,也了解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并给每部分拟了一个标题,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在朗读合作交流中, 初步感受到了小英雄雨来热爱祖国和机智勇敢的品质。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主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品赏文中重点语句和段落。

6

2.通过文本和自己的体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生动的词语。 2.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晋察冀 芦花 发愣 铅笔 迈出 呜呜 枪栓 胳膊 劫难 炕沿 鬼脸 戒指 绸子 扒着 敌人 尸首 趁着 防备 慌忙 2.教师激情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速读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给课文六个部分拟了小标题。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研读重点句段,继续学习雨来身上的那种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精神品质。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重点切入,体会情感,感悟品质。

(1)(出示课件)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的部分,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预设:引导学生明确课文的第三部分(掩护李大叔)和第四部分(和鬼子斗争)是课文的重点部分,最能体现雨来的小英雄形象。

(2)全班讨论,结合朗读课文的重点词句,教师着重点拨: 巧妙地帮助掩护了交通员李大叔。(出示课件) 例如: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明确:这一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 雨来与鬼子作斗争。(出示课件)

预设一:鬼子给雨来松绑,问他刚才看见谁进来了,雨来说他什么也没看见。 预设二:鬼子给雨来吃好吃的糖块,雨来拒绝了。

预设三:无计可施的鬼子凶狠地殴打雨来,并把雨来拉出去准备枪毙。 (引导学生理解雨来意志坚强,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殴打坚贞不屈)

7

误认为雨来牺牲。(出示课件)

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 “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有志不在年高。”

明确: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脱险。(出示课件)

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 明确:利用自身优势从鬼子手中逃脱,突出雨来的机智勇敢。 2.品析重点句,感悟人物的情感和品质。

(1)雨来为什么如此机智勇敢地和敌人斗争呢?(出示课件) (2)“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两次提及:女老师斜着身子,用手指点着黑板上的字,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明确:这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仅学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思想教育。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

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明确:敌人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鼓舞鞭策着他,使他经受住敌人的毒打。在严峻的斗争面前,雨来重温这句话,倍感亲切。“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3.用对比朗读的方式,领悟景物描写的作用。(出示课件)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明确: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既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为我们勾勒出芦花村的美丽景色,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的脱险埋下伏笔。这样美丽

8

的家乡,岂容敌人侵占!所以雨来在后面才与敌人作各种斗争。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预设: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景物描写是烘托雨来宁死不屈的英雄行为。 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预设: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景物描写是侧面烘托乡亲们痛惜失去雨来的悲愤和暂时的沉默。

教师总结:文中的三次景物描写,都表达了对家园的热爱之情,同时衬托了人物的心情。由此看来,成功的景物描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主题。

4.品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感悟人物的情感和品质。

第一部分描写还乡河景色美,点明雨来的游泳本领高,为后来雨来脱险埋下伏笔;

第二部分写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是雨来临危不惧、英勇斗争的思想基础;

第三部分写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鬼子抓住,表现了雨来的勇敢; 第四部分写鬼子阴险狡诈,能反映出雨来的坚强不屈,勇敢机智; 第五部分写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点明雨来是一个小英雄;

第六部分写雨来脱险没有死,不仅与文章开头相照应,也是雨来优秀品质的体现。

小结:小英雄雨来机智勇敢、不畏强敌,人小志气大,对祖国充满热爱。像他一样的小英雄还有很多,正是这一颗颗爱国心闪耀的光芒,指引着先辈们为保卫家园而战,为我们带来今天的幸福、和平的生活,同时激励一代代人奋斗不息,报效祖国。

三、拓展延伸,学有所获

1.练习简要复述:雨来是个十二岁的孩子,为什么说他是个小英雄呢?请大家简要地讲讲《小英雄雨来》这个故事。要讲清时间、地点、人物、情节(事情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

提示:时间: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天。

9

地点:晋察冀边区北部的芦花村(指地图)。 人物:雨来。

事情的开始、发展:课文第三部分内容。 高潮:课文第四部分内容。

结局:课文第五、六部分内容。

要求大家简要复述,抓住重点内容,其余简略复述。 2.搜集抗日战争中其他抗日小英雄的故事,阅读交流。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课文进行改编。或者缩写,或者续写,或者改成课本剧。

2.小练笔: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小英雄雨来说些什么?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学片段

◆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师:学习时间到了。刚才同学们学得都十分认真,可见大家很会学习。下面我们交流一下雨来为什么被人们称为小英雄呢?

生:我认为雨来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小英雄,是因为他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同鬼子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不管鬼子如何哄骗、威吓甚至毒打,他始终不动摇,他是一位真正的小英雄。(板书:英勇对敌)

10

师:你讲得真好!

生:老师,我对他的发言有补充。我认为人们称雨来为小英雄,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雨来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师:你读书真仔细!(板书:热爱祖国)谁能把这两位同学的发言综合起来说一说呢?

生:雨来非常热爱祖国,他把爱国的情怀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他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勇敢地同鬼子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所以人们称他为小英雄。 师:说得太好了!

生1:雨来能成为小英雄,我分析一下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雨来在夜校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这是他同鬼子作斗争的思想基础;二是他生长在一个革命家庭里,爸爸妈妈是他学习的榜样。

生2:我同意他的观点,不过,我还要补充一点,那就是雨来与生俱来的机智灵活。

生3:是的,雨来的机智灵活的确是他成为小英雄的一个原因,但我认为这机智与灵活主要也是靠在革命斗争中锻炼出来的。

师:同学们分析得真有道理!有几个同学已经有些激动了。是啊,面对着这样一位小英雄,我们心中怎能不感动,怎能不充满崇敬?下面老师请你们把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一说被感动的原因。好吗? (学生自由品读后小组讨论交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师:谁想为自己争取一次机会呢?

生1:让我感动的地方很多,我就选其中的一处来说吧。(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起来)“十二岁的雨来使尽气力,才把缸挪回到原地。”雨来原本可以脱身的,但他为了掩护李大叔,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最后遇险,落入鬼子的魔爪。 生2:“鬼子一把抓在手里,翻着看了看,问他:‘谁给你的?’雨来说:‘捡来的!’”这处内容充分说明了雨来是一个非常机灵的人。这个感叹号也反映了雨来当时回答得十分果断,毫不犹豫。 师:你真会读书!

生1:反映雨来机智的情节还有好多处。如当鬼子问他有没有看见人跑进来时,他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11

生2:当敌人拿糖和金戒指利诱雨来时,雨来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糖和金戒指对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来说,具有多大的诱惑力啊。可是雨来具有坚强的意志,根本不为这些所动。

生3:雨来的勇敢、坚强令人敬佩。雨来被鬼子毒打后,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星,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些描写都反映了雨来有着顽强的意志。

生4:我有补充,我觉得这一段不仅说明雨来有一般人所没有的顽强的意志,而且还说明了雨来之所以能这样做的思想基础,那就是雨来接受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师:你说得真有道理!课文中两次写到了同样的一句话,(大屏幕出现字幕: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样反复描写,就是为了告诉我们雨来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正因为爱国,雨来才能做出掩护李大叔的举动;正因为爱国,雨来才能面对鬼子的软硬兼施,宁死不屈。可以说,正是爱国主义给了雨来战胜敌人的勇气和意志。下面让我们像雨来那样以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朗读好这句话。 生:(齐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师:这真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少年,面对鬼子的哄骗、威吓甚至屠刀,他始终不说出交通员的藏身之处。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多么坚定的信念啊!下面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一齐读好这几段话。

生:(齐读)“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没看见!”(大屏幕出现这段话) 赏析:本片段教学亮点在于,在速读中迅速抓住教学重难点,引导启发学生在读中感受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教学片段紧紧围绕一个问题来进行,即雨来为什么被人们称为小英雄,然后是有理有据、有点有面、有句有段、有说有感地在实施讨论中进行教学。教师引导得当,学生积极参与,使得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 教学反思

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这篇小说,不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很值得小学

12

生读。教学之后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体会雨来的英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将“英雄”一词贯穿全课,围绕英雄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雨来的英雄气概?第二,他小小年纪,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英雄气概?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内容比较集中,教学思路很清晰。

在讨论第一个问题时,我引导学生注意抓住一些关键句子,让学生想,让学生谈。如“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可让学生想象:雨来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讨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与日本鬼子作斗争的部分,引导学生找到雨来被敌人四次逼问时的表现的句子,让学生深入课文了解心目中的小英雄,并结合课文插图,体会他的机智勇敢、爱国精神。学生也是乐此不疲。

讨论第二个问题,则围绕“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体会雨来的爱国情操,这正是他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其次,抓住文章中写景的句子,提示学生从景物的描写,体会到:这美丽的家乡,岂能让敌人践踏?这也是雨来坚定信念的原因。

二、让学生广泛搜集课外的其他英雄故事,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雨来是一个英雄,但不仅仅是一个人,让英雄的故事激励孩子们奋发向上。

三、这篇课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是很值得学生效仿的。周立波先生曾评价说:“这篇文章写得有骨头有肉,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我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能很好地领悟这种写作方法,引用了周立波先生的这句话。但在分析、理解课文的同时,这个写作特点的渗透不够,感觉没有水到渠成的效果。怎样在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自然而有效地渗透写作指导,将是我以后的教学中值得探究的一个方向。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shangjiatan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