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工程风机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张朝勇等 159 【混凝土施工】 风电场工程风机基础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张朝勇 ,段雪霞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监理中心,乌鲁木齐830026;2.葛洲坝工程责任有限公司,鸟鲁木齐830026) [摘要] 文章针对四更风电场一期工程风机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特点,论述了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 设计的原则、原材料的选择、施工方法的制定,以及所采取的温控措施。从实际浇筑效果看,该工程大 体积混凝土在高温条件下的施工,混凝土的绝热温升、混凝土内外温差,均得到了有效控制。 [关键词]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IV 223 文章标识码iB 文章编号:1009—0088(2010)04—0159一o2 0概述 海南四更风电场一期工程位于海南岛西北部的东方 减水剂具有较高的减水率,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可 降低水泥用量,最终降低水泥水化热。其缓凝作用在 满足施工工艺的同时,可延缓水泥的水化,从而推迟水 化热峰值,有利于温升控制。其缓凝作用还有利于避 免出现施工冷缝。 市四更镇,该地区降水量较少,多年平均气温为23.5℃。 该风电场总装机容量49.5 MW,选用1 500风机。33 座风机分布在11 km 范围内,各机位距现场混凝土搅 拌站0.4—15 km,风机基础厚度为0.8—1.7—4.4 m, 混凝土方量:315—362 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A0,属 于高强度、大体积混凝土,因此必须控制混凝内外温差 不超过25℃,防止温差裂缝。 2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委托海口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对该工程基础 混凝配合比进行了优化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见表1。 表1混凝土配合比 1施工配合比的确定 由于本工程基础为大体积混凝土,强度等级CA0, 水泥水化所释放的热量很大,随着水泥水化过程中水 化热的产生,内部混凝土温度与外界相差悬殊,在内外 温差大时,就容易在混凝表面引起巨大拉应力,当拉应 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就会导致混凝土产 强度等级:C40水灰比:0.41、砂率:41.4%、水泥: 蓝马牌矿渣水泥P.¥42.5、砂:中砂石:l6~31.5、外加 剂:FJ—w一4缓凝高效减水剂、外加剂掺量:1.8%、 塌落度:140~160 mm。 生裂缝。如何有效的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升是混凝土配 合比设计的关键。 1.1材料的选用 3混凝土的浇筑 (1)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基础环的平整度、钢筋 的保护层厚度、预埋管的位置是否符合要求。为防止 基础环上部镀锌层受水泥浆污染,基础环上部40 cm 高范围用2层塑料膜加1层编织布包裹防护好。 (2)混凝土生产:混凝土生产采用集中拌合站,生 产时,要注意砂、石含水量的变化,各原材料的计量均 (1)水泥:水泥品种及用量直接影响水化热的高 低,鉴于该地区粉煤灰资源稀缺,经综合考虑,采用矿 渣P.¥42.5水泥,目的是降低水泥的水化热。 (2)骨料:根据当地骨料生产现状,粗骨料采用l6 —31.5碎石,采用粒径大的粗骨料,可减少水泥用量, 最终减少水泥水化热。碎石含泥量要求小于1%。细 骨料采用中砂,含泥量要求小于3%。 (3)外加剂:采用缓凝高效减水剂,由于缓凝高效 采用电子秤称量,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 140~160 mn'l,从搅拌机出料后混凝土和现场混凝土 人仓前均由专职试验人员现场检测坍落度,符合配合 16O 内蒙古水利 2010年第4期(总第128期) 比标准的合格混凝土才允许进行浇筑。 (3)施工顺序:①先从基础中心向周边浇筑,混凝 土采用斜面分层浇筑,一个坡度,循序推进,分层厚度 为30 cm。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的衔接时间都在初凝 前完成,浇筑时现场专职质检人员跟踪检查混凝土的 凝结情况,做到在初凝前混凝土及时覆盖。②接近浇 筑基础环底部时,应自基础环底下部200 I'IIITI处开始 铺混凝土,虚铺厚度不小于500 n'l/n。③浇至模板底部 时,先将该部位混凝土振捣密实,然后将模版外部混凝 土铺高,堵严缝隙,防止振捣时该处漏浆,确保混凝土 密实。④浇筑混凝土时,安排专人观察模板、钢筋、预 埋管线、基础环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浇筑要点:①对于表面浮浆,须选派专人用桶 清除坑外,再用木抹子提浆2遍,反复抹压数遍,终凝 前用铁抹子打磨压实,以闭合收缩裂缝。②表面泌水 处理,由于泵送混凝土,塌落度较大,在振捣过程中会 产生泌水现象,为防止泌水对混凝质量的影响,必须采 取措施排除。 (5)混凝土振捣:在上层混凝土振捣时,将振动棒 插入下层表面下50 mm左右,使上下层连成一体。插 入角度与混凝土表面成45。一5O。或垂直。待}昆凝土 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并将模板边角填满充实 后,再进行下一点的振捣。振动棒快插慢拔,插点布置 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避免遗漏,移动间距一 般30~40 em。振捣时要严禁过振。 要特别注意基础环下部混凝土的振捣,确保振捣 密实。振捣时振捣棒不能触及钢筋、模板、基础环、基 础环支撑件、预埋管。 (6)现场取样:①进场混凝土,应每车目测塌落 度,并随机检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混凝土坚决退回。 加强现场混凝土塌落度的检查,严禁向混凝土内加水。 ②混凝土应在现场每100 m。取样制作3组试块,两组 为标养试块,一组为同条件养护试块。 4混凝土温度控制及养护 混凝土浇筑后做好测温工作,控制混凝土的内部 温度与表面温度、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超过 25 c【=。 (1)成品料场的堆放场地搭盖凉棚遮阳,并对骨 料采用喷水雾降温。现场试验人员随时检测骨料、砂 子的含水率,并及时调整拌合用水量,保证混凝土的水 灰比符合设计要求。 (2)混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罐车,避免阳光曝晒。 (3)混凝土仓面上部采用移动式遮阳网,采用喷 水雾等方法,以降低仓面周围的气温。 (4)加快混凝土的人仓覆盖速度,缩短混凝土的 曝晒时间。 (5)混凝土浇筑尽量安排在早晚和夜间进行。 (6)测温点布置:测温点布置在基础的中间、颈根 和底部。每个测温点埋设3根‘p30钢管,间距不大于 200 mm。深度分别为表面下200 mm,中部下100 mm 和底部上200 mm。测量混凝土表面、中部和底部温 度,预留管口用塑料布堵严。 (7)测温时间:测温时间从浇筑完成6 h后开始, 每2 h一次。5 d后每4 h一次,测至温度稳定为止。 现场指定专人昼夜测温,内外温差控制在25%,并做 好原始记录。 (8)混凝土养护:基础混凝土采用覆盖保湿保温 的方式进行养护,首先按设计标高用初步刮平,在初凝 前用抹,及时覆盖塑料膜,防止水分蒸发,终凝后再覆 盖草帘保温,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4 d。 5混凝土性能 5.1混凝土工作性能 从已浇注基础情况看,混凝土和易性良好,塌落度 比较稳定,基本控制在140~160 mm,未发现离析泌 水现象,满足泵送要求。 5.2水化热控制 现场实际测温,混凝土浇筑第3 d,水化热达到峰 值。基础表面最高温度53 ̄C,中心最高温度68。【=,底 部最高温度66 ̄C,大气温度35 ̄C。从以上测温数据可 以看出,基础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温 度与大气温度之差均控制在25 c【=以内。随着雨季的 来临,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有所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 进一步降低。 5.3混凝土物理性能 取一组25号基础混凝土试块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7 d抗压强度41.5 MPa,达到设计强度的103%。由于 海南岛气温较高,故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较快。28 d 抗压强度53 MPa,满足设计要求。 四更风电场一期工程基础混凝土浇筑条件比较特 殊,从已浇筑的情况看,对高强度、大体积混凝土在高 温条件下的施工,无论混凝土的绝热温升,还是混凝土 内外温差,均得到了有效控制。 (编校:郭宝丽) 收稿日期:2010—06—04 作者简介:张朝勇(1974一),男,工程师,现从事水利水电 工程建设监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