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城市商业银行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来源:尚佳旅游分享网


论城市商业银行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地方金融与地方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关系越来越明显,城市商业银行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运用博弈论原理分析了地方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并通过对沈阳市商业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案例分析,进一步论证了本文的观点。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 地方经济 案例分析

城市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化解地方金融风险,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城市商业银行对地方企业金融支持的博弈分析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特别是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还属于投资拉动型经济,没有地方金融的大力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同时,地方经济是金融发展与安全的重要依托,支持地方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促进地方金融的发展。作为地方政府,如何协调地方经济和地方金融同步发展,实现双赢的发展格局,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在地方企业与城市商业银行中博弈,进行制度供给和理性的选择。为研究方便,我们假定在博弈中只存在地方政府、融资方、贷款方。

1、基本假设

融资方:地方企业,地方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和就业的主体;贷款方:假定主要是城

市商业银行。在融资市场上,由于融资方和贷款方的信息不对称,易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贷款方为了防范贷款风险,往往出现“惜贷”,而融资方缺乏某些足够的抵押和担保,出现筹资困难,影响贷款方由于利益增进所产生的微观经济效应形成累积的宏观经济效应,从而影响地方政府的公共福利导向。因此,导致了地方政府有动力在融资方和贷款方的博弈行为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制度供给,以提高双方的交易效率。

2、政府介入与博弈使纳什均衡发生改变

融资方和贷款方博弈行为选择可以形成以下的四种组合及收益,如表1所示。

在一次性博弈中,融资方和贷款方博弈的结果,即纳什均衡是(不还款,不贷款),即(0,0)。如果将博弈结果改成(还款,贷款),即(7,1),由于总收益大于一次性博弈的总收益,而7+1>0+0,则可实现社会公共福利的增进,改变博弈结果的方法是使融资方由选择“不还款”改为选择“还款”。这一方法的实施可以通过地方政府介入,进行制度供给以重新构建博弈选择,如表2所示。

由于地方政府的制度供给,对融资方建立可置信威胁,使其收益从9降至5,从而出现了融资方选择欺骗的收益小于选择还款的收益即5<7的格局,使融资方有了选择还款的动力。因此,导致了(还款、贷款)纳什均衡的出现,使总收益从0上升到8(7+1),

在微观主体利益增进的同时社会利益也增进了,即地方政府公共福利增加,这表明地方政府制度供给提高了融资市场的效率。

3、地方政府进行制度供给的程度

当地方政府进行制度供给在融资方和贷款方之间建立可置信威胁来改变纳什均衡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融资方和政府之间形成了博弈关系,其博弈行为选择所形成的四种组合及收益如表3所示。

在融资方与地方政府的博弈中,纳什均衡状态并不存在,无论融资方还是地方政府在事实上都没有最优选择,双方策略的选择都依赖于对方行为选择概率的判断。设地方政府对融资选择惩罚的概率为PX,融资方选择诚实的概率为Py。对于地方政府,其实施惩罚措施期望收益为:

(-2)×Py+0×1-Py)

要使地方政府进行制度供给,实施惩罚措施,必须有:

(-2)×Py+6×(l-Py)>0×Py+0×(l-Py)→Py<3/4

因此,当融资方选择还款的概率低于3/4时,地方政府的选择是任意为之,这是因为实施惩罚和放任措施的期望收益是相同的。当融资方选择还款的概率高于3/4时,地方政府的最优选择是实施放任措施。

对于融资方而言,其选择还款的期望收益为:

4×Px+(-3)×(1-Px)

选择不还款的期望收益为:

(-7)×Px+(-3)×(1-Px)

要使融资方选择还款,则

4×Px+(-3)x(l-Py)>(-7)×Px+(-3)×(l-Px)→Px>2/3

当融资方预期地方政府实施惩罚的概率大于2/13,融资方选择还款;反之,则选择不还款。

从我国目前城市商业银行支持地方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来看,融资方选择还款的概率低于临界点3/4时,地方政府应通过惩罚措施,干预融资市场。

上述分析表明:地方政府通过在融资方和贷款方的博弈过程中实施制度供给,进行制度变迁,就能够改变博弈结果。实现帕累托改进,实现微观主体融资方和贷款方以及地方政府均受益的目标。但是由于地方政府的制定供给实施惩罚措施是有成本的,它只要高于融资方对其惩罚概率预期的临界点就可以了,应防止政府制度的过度供给,干预地方金融的正常发展。

二、城市商业银行是解决地方企业融资难的主渠道

国有商业银行及一些大银行由于内部机制及政策方面的问题,在向地方企业贷款方面存在缺陷,而相比这些国有商业银行及大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地方企业贷款方面处于有利的位置。因此,城市商业银行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做好地方企业金融服务这一项目,在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地方产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解决地方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因而解决地方企业融资难的政策措施,应该是多元化、多层次的。

1、建立地方企业征信系统,有效降低银行的信息成本

地方企业征信制度的建立将有效筛选出“守信”和“失信”企业,企业赖账成本将得到显化和提高,这将有助于地方企业确立信用是最重要的社会资本的内在观念。从技术上说,在银行、科技部门、工商部门等的协作下,可在银行信贷登记系统基础上尽快建立地方企业的征信制度,为强化企业诚实守信提供外在的硬约束。同时,要尽快建立个人信用系统,为地方企业征信体系提供补充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出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2、实行企业信用合作,增加地方企业的信用度

地方企业的信用合作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地方企业的信用纳入到银行信用中来,另一种是将关联的地方企业信用纳入到国家大企业信用中去。

3、提高担保抵押制度效率,降低银企交易成本

政府信贷支持和高效的司法体系对缓解地方企业融资难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采取具体措施来完善抵押担保制度、提高抵押处置效率。在担保方面,地方政府部门要完善管

理制度,待条件成熟时,建立部分按一定比例提存,以增加担保机构的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充分发挥担保机构的信用放大能力,降低银企交易成本。在抵押方面,要降低各项手续费用,提高抵押办理效率;同时,要提高抵押物品处置的司法效率。

三、沈阳市商业银行支持地方产业经济发展案例分析

沈阳市商业银行作为支持沈阳市地方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始终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并通过不断探索开拓和完善了授权授信制度,积极、有效、合理地开展面向地方企业的金融服务业务,对于有资金需求的、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给予积极的信贷资金支持,并已经初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运行机制,极大地缓解了地方企业贷款融资难等问题,推动了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

1、沈阳市商业银行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牵引机”

沈阳市商业银行坚定不移地履行地方银行的职责,成为东北振兴战略实施的“蓄水池”和“催化剂”,全力支持有牵动性和突破性的项目,为老工业基地改造服务。正是有了这一金融服务理念,沈阳市商业银行先后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第一批52个重点国债项目中的沈阳沈海热电有限公司等12个企业出具了贷款承诺函;为沈阳鞋园、沈阳石蜡化工有限公司、沈阳透平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老工业基地重点改造项目投放铺底资金近6亿元。

此外,沈阳市商业银行还先后为市区改造、铁西新区、东西快速干道、地铁、科学宫等重点项目改造累计投入信贷资金25亿元。同时,沈阳市商业银行还为开发区的启动及平稳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3年来,沈阳市商业银行累计为省、市各类开发区投入信贷资金20亿元。目前,沈阳市商业银行正酝酿对“绿色沈北”的开发建设提供更大的支持。

2、沈阳市商业银行是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启动器”和“孵化器”

振兴老工业基地,就是要努力打造最佳投资环境,同时积极推进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和国有资产整理,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但沈阳市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因资金的制约而步履艰难,地方企业融资渠道不畅更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面对这一现实,沈阳市商业银行树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地方企业改革并为地方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省市重大经济决策,为地方产业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1)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有效信贷投入,努力创造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长效发展机制。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银监会关于推进小企业信贷服务工作的有关要求,依托“六项机制”对开展地方企业服务工作的指导性作用,沈阳市商业银行出台了《推进地方企业信贷服务工作方案》,同时成立了推进地方企业信贷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具体工作措施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并实行专人负责制度,加强信息反馈和组织协调,充分体现“市民银行,服务市民”的经营理念,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依托地方企业信用信息体系,加强金融支持地方企业的数据信息的统计制度建设和信息沟通交流,积极扩展金融扶持地方企业的深度和广度。完善地方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积极收集全方位、多层次的信用信息资源。同时,深化同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搭建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统计工作建设,及时准确地反映中小企业贷款的开展情况。

正是有了沈阳市商业银行的金融助推作用,使沈阳市地方企业在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上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5年,沈阳的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200亿元,占全市GDP的60%以上,完成税收占全市税收总额的55%以上。

3、诠释“市民银行”新理念

沈阳市商业银行在组建之处就确立了“市民银行回馈社会”的办行宗旨,为广大市民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是沈阳市商业银行始终奉行的郑重承诺。教育事业发展、“民心工程”建设以及“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特种业务的开办,都是沈阳市商业银行对“市民银行回馈社会”的最好诠释。

三年来,面对市内学校向城市近郊搬迁的新举措,沈阳市商业银行率先介入,对教育系统的迁址、改造、扩建等工作投放信贷资金4亿元,引来同业众多银行的竞相参与。东北育才、沈阳二中、省实验中学、沈阳建工学院等一批知名大、中、小学已成为沈阳市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彼此建立了真诚的合作关系。

沈阳市商业银行还向宽带网改造、自来水泵站改造和煤气管网改造等民心工程,累计投放贷款3亿余元。目前,“宽带网”改造项目中的数字电视已正式开通,60万户居民的煤气管线已更换完毕,彻底解决了燃气供应的安全隐患问题。

4、沈阳市商业银行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成长

经过三年的股份制改造后,目前,沈阳市商业银行总股本达到30亿股,其中,国有股占30%,法人股占65.93%,个人股占4.07%,构建了国有股、法人股、个人股分散化、多元化、科学化的股本结构,并建立了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及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独立运作、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

在经营方面,沈阳市商业银行通过开发大系统、大客户、大市场,形成了一批优良客户群体;通过开发水费、电费、固定电话费、移动电话费等18项代收费业务,使沈阳市

商业银行成为全市代收费项目最多的银行;在做好量本利分析前提下,整合和改善网点硬件,在全市91个网点中,亿元以上的网点达到51个。2005年,沈阳市商业银行又成功发行了东北地区商业银行系统首张信用卡,成为全国发行信用卡的第五家商业银行;又推出“得利宝”、电话银行、协议委托绞费、客户授信等产品,增加了客户资源,扩大了市场份额。同时,沈阳市商业银行建立了完善的信贷机制和内控机制,加强了风险管理,资产质量持续提高。2007年3月,沈阳市商业银行成功地实现了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发展目标,并在2007年3月正式更名为盛京银行,在天津市成立了第一家分支机构。

作为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实现跨区域发展是建设一流银行、扩大发展空间、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选择,是沈阳市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创新的结果。可见,沈阳市商业银行通过对地方经济有效金融支持,自身也得到了发展和壮大,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银企双赢。

【参考文献】

[1] (美)Pankaj Ghemawat:产业竞争博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2] 麦金农:经济市场化的次序 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金融控制.上海三联书店,1997.

[3] 李少斌:政府与企业创新的进化博弈分析.当代财经,2003(7).

[4] 贾若祥、张虹、梁景禹等:欠发达地区政府行为投融资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5] 吕政: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问题的分析.经济管理,2003(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