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AGEOGRAPHICASINICA
地理科学
Vol.30No.6Dec.,2010
基于社会网络的跨界旅游区边界效应测度及转化
1,2
杨效忠,张
21
捷,叶舒娟
(1.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241000;2.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江苏南京210093)摘要:行政边界是跨界旅游区空间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边界效应测度是分析其影响性质、方向与程度大小的重要尺度。借助社会网络的密度和中心度等网络指标,构建了跨界旅游区的整体边界效应和节点边界效应两类测度指标,以大别山天堂寨跨界旅游区为例,对其边界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跨省界旅游区的整体边边界两侧的整体边界效应也存在分异;跨省界旅游区边界效应界效应显著大于跨县界旅游区的整体边界效应,
显著性节点组织的比例高于跨县界旅游区边界效应显著性节点组织的比例,其中非显著性的节点主要集中在景旅游局、景区经营公司等社会组织。边界效应大小取决于行政边界的层级、地理交通、边界两侧旅游区管委会、
发展水平和成熟度的差异、情感认知等因素。跨界旅游区边界屏蔽效应向中介效应转化的源动力来源于旅游资源共生性、利益主体对旅游市场拓展意愿,根本动力来自于区域旅游一体化的要求,并提出相应的转化途径。基于社会网络的边界效应分析法为研究跨界旅游合作机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关
键
词:社会网络;跨界旅游区;边界效应;天堂寨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90(2010)06-0826-07
中图分类号:F590
行政边界是划分不同政治实体及其管辖地域
的政治地理界线,客观上阻碍了边界两侧人员、物质、信息和资金等生产要素之间的联系。Timothy从边界和旅游关系的视角归纳出边界三重属性,即
[1]旅游吸引力、旅行障碍和旅行中转地带,其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边界旅游的内涵,为后续相关研
为质的边界效应和量的边界效应。跨界旅游区
既是边界区域也是旅游区域,即是以旅游功能为主导的特殊的边界区域,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业活动难免受边界影响的特殊旅游区域,跨界旅游区的旅游发展存在边界效应。边界对不同利益主体影响存在差异,就管理者而言,边界意味着阻碍发展的有形和无形屏障,但对游客而言,边界可能成为丰富其旅游体验的旅游吸引物。本文认为跨界旅游区边界效应是指跨界旅游组织受行政边界分割而对跨界旅游活动产生直接影响以及由此所衍生出的间接影响。不同层级、类型和尺度的跨界旅游区受行政边界影响的程度、方向和性质不同。由此可见,克服边界屏蔽效应、强化中介效应,是实现跨界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一般来说,研究边界效应重在探讨边界屏蔽效应,本文所讨论的亦为边界屏蔽效应。
[4]
究奠定理论基础。近年来,跨界旅游区的旅游功能
日益凸显,边界旅游研究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尽管全球化过程中出现了“边界消融”的演化趋向(boundary-meltingprocess),边界屏蔽属性仍是当前边界旅游研究的本质和重点所[2]
在。行政边界是区域旅游发展关键影响要素之一,对跨界旅游区的影响不容忽视,但是这种影响的方式、范围和程度尚不得而知,因此,跨界旅游区的边界效应是亟待回答的实践和基础理论问题。本文试图从社会网络的视角来展开研究。
1跨界旅游区边界效应界定2
2.1
跨界旅游区边界效应测度
理论基础
所谓边界效应,是指边界对跨边界经济行为的各种影响,其主要表现为屏蔽效应和中介效应两种
[3]
。靳诚等在区域旅游研究中,将边界效应分
社会网络理论出现于20世纪50~60年代,并
逐渐从社会学问题的研究拓展到经济学、管理学、
收稿日期:2010-03-09;修订日期:2010-06-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098)和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重点项目(2010SK093ZD)资助。
mail:yxzxx2003@yahoo.com.cn作者简介:杨效忠(1969-),男,安徽六安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和旅游规划。E-
6期杨效忠等:基于社会网络的跨界旅游区边界效应测度及转化
[5]
827
地理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社会网络理论认为社区的联系强度差异。
根据社会网络测度区域内外旅游联系均衡性
[5]
的E-I指数,本文构建整体边界效应、节点边界效应两类定量化的指标综合测度跨界旅游区的边界效应。具体公式和指标如下。
(1)整体边界效应(wholebordereffet,WBE):整体边界效应=(行政区内网络密度-跨界区域之间网络密度)/行政区内网络密度×100%:
WBE=(Din-Dcross)/Din×100%(1)WBE一般介于0与1之间,数值越接近1,说
明边界屏蔽效应越大;越接近0,边界屏蔽效应越小;若小于0,说明边界中介效应大于屏蔽效应。
(2)节点边界效应(nodebordereffet,简写为NBE):
节点边界效应=(局域中心度-边界中心度)/局域中心度×100%,即
NBE=(Cin-Ccross)/Cn×100%(2)NBE一般介于0与1之间,数值越接近1,说
数值越接近0,节点边明节点边界屏蔽效应越大,
说明节点边界中界屏蔽效应越小;若NBE小于0,
介效应大于屏蔽效应。
会结构是一群人或组织间关系的网络联结,而网络是指个人节点或组织节点之间的联结。旅游地是一个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加强旅游“属性”研究
“关系”向旅游研究转移有助于深入揭示旅游地运行机制,弥补传统空间研究的单一视角。目前,国外的学者对社会网络分析的运用体现在2个层面上:一是运用社会网络中的分析技术对区域内的旅游要素进行分析,通过结构研究对旅游要素进行相应解释;二是运用社会网络分析中各种“关系”作为研究的基点,探讨各种关系所构成网络的形成、演化与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内在联系
[6]
。国内社会
成果较网络分析在旅游学科中应用研究时间较短,
[7]
少,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区域旅游流空间结构,
[8]
开始涉及到区域旅游组织网络。下文从社会网络视角建立边界效应测度指标。
2.2边界效应测度指标
从边界效应的视角度量区域一体化的程度,
一般采用重力模型和经济学中的垄断竞争模型来
[9~12]
。旅游边界效应是揭示边界旅度量边界效应
游内在运行机理的基础和重要途径,测度指标的建
[4]
立至关重要,国内学者进行了有益尝试。目前有待完善和拓展之处在于以下4个方面:其一,研究区域。以往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国家之间以及国内高层级行政区之间(主要为省际之间)的宏观区域,小区域以及诸如跨界旅游区这种特殊类型的旅游区域的边界效应未涉及。其二,测度指标。在旅游领域中,主要以旅游人数作为测度指标,指标有效性和普适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其三,数据来源。主要采用一些统计资料等二手数据,由于各国、各地区统计口径以及统计数据真伪的差异,进而影响到边界效应数值的可比性和可信度,因此采集第一手调查资料可以有效克服上述弊端。其四,研究内容。同一行政边界对边界两侧的旅游组织的屏蔽效应大小往往是有差异的,过去的研究对两侧边界效应的比较研究缺乏,行政边界对于区域内不同的行为主体影响大小的比较研究尚未发现。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测度方法,以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实质就是实现区域旅游的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差距,跨界旅游区发展方向和目标即为区域旅游一体化,即求同(一体化)克异(边界效应)。跨界旅游区边界效应其实反映了跨界组织在行政区内部和跨行政
3
3.1
边界效应测度实证研究
研究区概况
天堂寨地处大别山区腹地,地跨安徽金寨和湖北罗田、英山3个县,由金寨天堂寨、罗田天堂寨、英山天堂寨3个景区组成,是中国典型的跨界旅游区(图1)。金寨天堂寨以瀑布见长,罗田天堂寨以山岳奇观著称,英山天堂寨以漂流和道教文化为特3个景区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比较而色,
言,目前金寨天堂寨在景区品质、旅游发展水平明
[8]
显高于其他2个景区。3.2
数据获取和处理首先,确定社会网络的节点组织,构建天堂寨
跨界旅游区的整体网络。选取与天堂寨旅游经营、管理相关的旅游企业和政府部门作为网络节点,涵盖政府部门、景区经营公司、旅行社、饭店,总计49个样本单位,其中,政府部门包括主要景区管委会以及三县旅游局、林业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等政府职能部门。由这49个单位组成了天堂寨跨界旅游区社会网络的整体网。为简化需要,样本单位采用大写字母代码表示,代码和样本单位数量详见表1。
其次,设计问卷、实地调查和建立评价数据库。
828
地理科学30卷
金寨方的跨界旅游组织受“金寨—罗田”边界的屏蔽效应最大,而位于罗田方的跨界旅游组织受“罗田—英山”边界的屏蔽效应最小。在6个跨界组合中,前4个跨界组合为跨省界,后2个为跨县界,前4个边界效应值显著大于后2个,可见在跨界旅游区中,高层级跨界旅游区整体边界效应大于低层这与跨界网络密度大级跨界旅游区整体边界效应,
。“金寨—罗田”、“罗田—金小呈现相同的情形
寨”两个组合进行比较发现,前者比后者边界效应
而“金寨—英山”比“英山—金寨”大大5.15%,
2.80%,“罗田—英山”比“英山—罗田”小
图1
Fig.1
天堂寨位置图
2.69%,这说明同一行政边界对跨界旅游区两侧的旅游组织的屏蔽效应存在差异。
表2
Table2
LocationofTiantangzhaitouristarea
表1
Table1
天堂寨跨界旅游区样本代码与数量
Codeandnumberofsamplesofcross-border
天堂寨跨界旅游区整体边界效应
Thewholebordereffectofcross-border
tourismregioninTiantangzhaitouristarea
类别政府部门景区经营公司旅行社饭店
金寨天堂寨JG(6)JB(2)JT(4)JH(4)
罗田天堂寨LG(6)LB(3)LT(6)LH(4)
英山天堂寨YG(6)YB(2)YT(2)YH(4)
tourismregioninTiantangzhaitouristarea边界金寨—罗田罗田—金寨金寨—英山英山—金寨罗田—英山英山—罗田
整体边界效应(%)
45.3040.1541.8639.0627.0729.76
注:括号内数字代表调研数量。
设计题项“近3a来,在天堂寨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经营、资源环境(生态、地质)保护工作中,你所在单位曾经和下列哪些单位发生过业务关系或信息交流”中,要求单位决策人员勾出符合条件的备选单位,获取49个样本单位相互之间交流资料,建立网络结构评价数据库。采取实地走访各部门并发放问卷调查方式,通过现场问询单位决策人员,笔者自己逐项填写,发放的49份问卷中,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调查时间为2008年5月28日至6月2日。最后,借助社会网络软件Uci-net6得出网络密度和中心度,进而测算出整体边界效应和节点边界效应。3.3
整体边界效应
将天堂寨划分为金寨—罗田、罗田—金寨、金寨—英山、英山—金寨、罗田—英山、英山—罗田6个两两跨界组合,每个跨界组合中,前面地点视为己方,后面视为他方,如“金寨—罗田”中,金寨为己方,罗田为他方,分别测度其整体边界效应(表2)。总体来看,WBE值介于0与1之间,最大值为45.30%(金寨—罗田),最小值为27.07%(罗田—英山),说明在“金寨—罗田”跨界旅游区中,位于
根据实地调查和比较,本文以WBE≥20%界
定为不显著,以20%<WBE≤40%界定为较显著,WBE>40%界定为显著。比较发现,行政边界为县“罗田—英山”界的以及“英山—罗田”的WBE较
、“罗田—显著,行政边界为省界的“金寨—罗田””、“金寨—英山”的WBE显著,金寨另外省界“英
山—金寨”的WBE较显著。3.43.4.1
节点边界效应
金寨天堂寨节点边界效应
在金寨天堂寨节点边界效应中(表3),金寨节点在金寨—英山跨界旅游区中的边界效应值介于0与1之间,其中最大值为100%(JH4),最小值为14.29%(JG1),说明金寨节点跨越“金寨—英山”边界屏蔽效应存在且节点之间分异明显。JH4为一家小型饭店,与英山方几乎没有任何联系;JG1为金寨天堂寨景区管委会,近年来主动与英山方联系,与其政府部门、景区、旅行社联系渠道较为畅通,因而边界效应相对较小。同样,金寨节点在金寨—罗田跨界旅游区中的边界效应值也介于0与1之间,其中最大值为100%(JT1),最小值为21.05%
6期杨效忠等:基于社会网络的跨界旅游区边界效应测度及转化
829
(JG1)。JT1为一家位于县城的旅行社,主要业务为接待游客在金寨县景区游玩和组团外出旅游,而与罗田天堂寨跨界组织之间旅游信息交流为零,因而出现边界效应极端值不足为奇。从21.05%的边界效应值可以看出金寨天堂寨景区管委会与罗田方交往相对较多,跨界交流障碍比其他旅游组织小些。在金寨—英山跨界旅游区中,金寨节点边界
JT3(92.86%)、效应值位居前5位为JH4(100%)、
JH1(91.07%)、JH3(84.69%)、JG6(82.14%),可
JB2见以饭店居多;位居后5位为JT4(57.14%)、(57.14%)、JT2(35.71%)、JB1(28.57%)、JG1(14.29%),涉及到金寨天堂寨管委会、金寨天堂
寨景区管理公司、景区接待社等。在金寨—罗田跨界旅游区中,金寨节点边界效应值从大到小位于前5位为JH1(100%)、JH3(94.36%)、JH2(92.11%)、JT3(89.47%)、JH4(88.72%),其中4个为饭店。
表3
Table3
局域中心度JB1JB2JT1JT2JT3JT4JH1JH2JH3JH4JG1JG2JG3JG4JG5JG6
(%)
100.000100.000100.000100.000100.000100.00080.00066.66793.33393.333100.000100.00086.66786.66786.66780.000
中最大值为100%(LH4),最小值为44%(LB1)。LH4为罗田天堂寨景区一家饭店,规模小,以“守株待兔”式经营方式,主动营销意识薄弱,与一山之隔的金寨方未有联系,导致边界效应最大。罗田天堂寨景区管理公司边界效应值虽在节点中最小,但也高达44%,与金寨方联系不强。在罗田—英山跨界旅游区中,罗田节点边界效应值居前5位为LG6(89%)、LB3(88%)、LG5(87%)、LH2(76%)、LG4和LH3(64%),其中有3个为政府部门:国土资源局、林业局、环境保护局,三者为资源保护部未能充分发挥在跨界资源保护中的协调作用,门,
边界屏蔽效应较大;位于后5位为LT1(27%)、LH1(23%)、LT4(21%)、LB1(20%)、LT3(17%),2家饭店、旅游组织类别包括2家旅行社、罗田天堂寨景区经营公司,均为旅游核心企业,可见旅游企业在跨县边界效应要小于政府部门。在罗田—金寨跨界旅游区中,罗田节点边界效应值从大到小LT6(93%)、LH2位居前5位为LH4(100%)、(92%)、LB2(86%)、LG4(86%),1含2家饭店、家旅行社,还包括薄刀峰风景区、罗田县林业局,其中薄刀峰风景区离天堂寨核心景区较远,目前该景区是湖北境内一些公司的疗养地,与金寨方联系较少,边界效应较显著;位于后5位包括LT5和LG3(64%)、LT3(63%)、LG5(61%)、LG1(54%)、LB1
表4
Table4
局域中心度LB1LB2LB3LT1LT2LT3LT4LT5LT6LH1LH2LH3LH4LG1LG2LG3LG4LG5LG6
(%)
88.889100.00061.11177.77866.66777.778100.000100.000100.00055.55688.889100.00083.33377.778100.000100.000100.00055.55666.667
金寨天堂寨节点边界效应
边界中心度(%)英山71.42942.85721.42964.2867.14342.8577.14314.28614.2860.00085.71442.85721.42935.71421.42914.286
罗田73.68442.1050.00021.05310.52642.1050.0005.2635.26310.52678.94726.31610.52626.31621.05321.053
节点边界效应(%)英山28.5757.1478.5735.7192.8657.1491.0778.5784.69100.0014.2957.1475.2758.7975.2782.14
罗田26.3257.90100.0078.9589.4757.90100.0092.1194.3688.7221.0573.6887.8569.6475.7173.68
NodebordereffectoftheTiantangzhaiinJinzhaicounty
罗田天堂寨节点边界效应
边界中心度(%)金赛50.00014.28614.28614.28621.42928.57121.42935.7147.14314.2867.14321.4290.00035.71421.42935.71414.28621.42914.286
英山71.42971.4297.14357.14342.85764.28678.57157.14350.00042.85721.42935.71435.71457.14364.28650.00035.7147.1437.143
节点边界效应(%)金寨448677826863796493749279100547964866179
英山20298827361721435023766457273650648789
NodebordereffectoftheTiantangzhaiinLuotiancounty
3.4.2罗田天堂寨节点边界效应
在罗田天堂寨节点边界效应中(表4),罗田节点在罗田—英山跨界旅游区中的边界效应值介于0与1之间,其中最大值为89%(LG6),最小值为17%(LT3),“罗田—英山”说明罗田节点跨越边界屏蔽效应存在且节点之间分异明显。LG6为罗田县环境保护局,与英山方联系最弱;LT3为罗田县一家旅行社,与英山县旅游组织之间接触相对较多,边界效应最小。同样,罗田节点在罗田—金寨跨界旅游区中的边界效应值也介于0与1之间,其
830
地理科学
表5
Table5
局域中心度
30卷
英山天堂寨节点边界效应
边界中心度(%)金赛62.50018.75031.2506.2506.25012.50037.50062.50050.00031.25031.25043.75037.50012.500
罗田73.68457.89542.10520.5795.26331.57973.68468.42163.15873.68415.78931.57942.10515.789
节点边界效应(%)金寨37.5081.2563.0772.9290.9779.6955.6837.5050.0068.7568.7556.2562.5087.50
罗田26.3242.1150.2410.8292.4048.6812.9231.5836.8426.3284.2168.4257.9084.21
(44%),分别为罗田县大别山旅行社和罗田县交通局、罗田县深山旅行社有限公司、罗田县国土资源局、湖北天堂寨景区管委会、湖北天堂寨景区。将罗田—英山跨界旅游区、罗田—金寨两个跨界旅LG5、LG6等3个节点边游区进行比较发现,LB3、界效应,前者小于后者;其他11个节点边界效应,前者均大于后者。可见,就同一个节点而言,跨县界的节点边界效应多数小于跨省界的节点边界效应,差距最大的为LT4,达58%,差距最小的是LG6,达10%。3.4.3
英山天堂寨节点边界效应
在英山天堂寨节点边界效应中(表5),英山节点在英山—金寨跨界旅游区中的边界效应值介于0与1之间,其中最大值为90.97%(YH1),最小值为37.50%(YB1和YH4),说明英山节点跨越“英山—金寨”边界屏蔽效应存在且节点之间分异较大。YH1为英山县城一家饭店,与金寨方边界屏YH4为南武当山景区经营公蔽效应最显著;YB1、
与金寨方之间旅游业务活动相司和景区一家饭店,
边界效应最小。同样,英山节点在英山—罗对较多,
田跨界旅游区中的边界效应值也介于0与1之间,其中最大值92.40%(YH1),最小值10.82%(YT2)。YH1为英山县城一家饭店,边界效应值与上述相近。但一家旅行社与罗田方联系较为密切,边界效应值小。在英山—金寨跨界旅游区中,英山节点边界效YG6应值从大到小位于前5位为YH1(90.97%)、(87.50%)、YB2(81.25%)、YH2(79.69%)、YT2(72.92%),其中有2家饭店和1家旅行社,还包括英山县环境保护局、龙潭河景区经营公司。3.4.4
节点边界效应显著性比较
本文以节点边界效应值大于40%界定为显著
NodebordereffectoftheTiantangzhaiinYinshancounty(%)100.000100.00084.61523.07669.23161.53884.615100.000100.000100.000100.000100.000100.000100.000
YB1YB2YT1YT2YH1YH2YH3YH4YG1YG2YG3YG4YG5YG6
显高于跨县界旅游区边界效应显著性节点的比例。边界效应非显著性的节点主要集中在一些景区管委会、旅游局、景区经营公司等。3.5
边界效应差异的影响因素
(1)行政边界的层级。一般来说,低层级行政
区之间网络密度大于高层级行政区之间的网络密根据整体边界效应公式,行政区之间网络密度度,
整体边界效应越小,因此行政边界层级越高,越大,
整体边界效应越大。同样可以得出节点边界效应与行政边界层级呈正相关。本案例中的金寨和罗田、金寨和英山的整体边界效应显著大于英山和罗田的整体边界效应是最有力的佐证。同样,节点边界效应中,跨省级显著性节点比例高于跨县级显著性节点比例,也与行政边界层级高低关系密切。
(2)地理交通因素。安徽天堂寨和湖北天堂寨虽然区位毗邻,但受天堂寨高山阻隔,客观上限制了人员之间的交流。加之边界地区交通闭塞,边,界地区容易形成“断头路”拉大了人员交往的时
增加了交往成本,边界效应难免会扩大。空距离,
(3)旅游组织业务特点。旅游组织在跨界旅
游区承担的角色不同也会影响到节点边界效应,在跨界旅游区政府组织中,旅游局是旅游的主管职能部门,地方旅游局大都参与跨界旅游区的跨界旅游与边界另一侧相关的旅游组织联相关的协调事务,系必然较多,其他职能部门如环保局、国土资源局等,主要承担着本行政区与旅游相关的资源保护和管理的事务,但与边界另侧的旅游组织发生业务和交流机会不多,因此这些职能部门的节点边界效应
性节点。综合表3、表4和表5可以看出,在金寨
16个金寨节点中,和罗田跨界旅游区中,边界效应19个罗显著的节点为14个,占节点数的87.5%,
田节点中,边界效应显著的节点为19个,占节点数16个金寨的100%;在金寨和英山跨界旅游区中,节点中,边界效应显著的节点为13个,占节点数的81.3%,14个英山节点中,边界效应显著的节点为12个,占节点数的85.7%;在英山和罗田跨界旅游14个英山节点中,区中,边界效应显著的节点为8
19个英山节点中,个,占节点数的57.1%,边界效应显著性的节点为10个,占节点数的52.6%。由
此可见,跨省界旅游区边界效应显著节点的比例明
6期杨效忠等:基于社会网络的跨界旅游区边界效应测度及转化
831
一般大于旅游局的节点边界效应。在旅游企业中,景区管理公司承担着景区综合服务职能,承接较多与跨界旅游区另侧相关旅游组织业务或发生较多信息交流,饭店职能主要为游客提高食宿,职能单一,故与跨界旅游区另侧的其他旅游组织发生业务机会不多,而旅行社是旅游业的先锋和组织者,与因此,在旅游企业中,各类旅游企业均有业务往来,
饭店节点边界效应往往大于景区和旅行社节点边界效应。
(4)边界两侧旅游发展水平成熟度差异。跨界旅游区边界两侧旅游发展成熟度对边界效应有一定影响。旅游发展越成熟,旅游组织之间联系越网络密度越大。例如,在金寨和罗田跨界旅紧密,游区中,金寨的WBE大于罗田的WBE,主要原因在于金寨天堂寨发展水平和成熟度明显高于罗田天堂寨,导致金寨局域网密度大于罗田局域网密度,进而使边界两侧整体边界效应值出现差异。金寨和英山跨界旅游区中,金寨的WBE大于英山的WBE原因很大程度上归结于金寨天堂寨旅游发展水平高于英山天堂寨。
(5)情感和认知因素。情感和认知因素是影响边界效应的一个隐形因素。边界是“对比作用”(ContrastEffect)的关系线,它将“我们”与“他们”明显区别开来,并在情感上影响边界两侧经济行为
[17]
体的行为和交往。同样,这种情感和认知障碍因素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跨界旅游区的跨界交往。在天堂寨跨界旅游区中,省际之间旅游组织处于长期的隔绝机制,导致双方的认同感下降,降低彼此的信任度,以至于双方旅游交流的障碍较多,交流意愿不足。
3.6跨界旅游区边界效应转化动力和途径边界对跨界旅游区的屏蔽效应和中介效应是共存的,但边界的屏蔽效应和中介效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行转化,跨界旅游区旅游资源共生性和利益主体对旅游市场拓展强烈愿望是边界屏蔽效应向中介效应转化的源动力,边界效应转化的根本动力来自于区域旅游一体化的要求。
从克服上述跨界旅游区边界效应的不利影响因素出发,针对旅游组织而言,促进边界效应屏蔽效应转向中介效应的途径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①拓展各类旅游企业的业务范围。针对饭店组织节点边界效应显著特点,组织饭店跨界联盟,饭店企业在提供食宿基本服务同时,可以增加业务范
如增加旅行代理服务,同时提升饭店的营销功围,
如增加旅游网站,景区内合理搭配各种档次饭能,
与边界另侧错位经营。②加强政府部门在跨店,
界旅游区中的横向联系。针对跨界旅游区发展存在问题,定期轮流召开由跨界各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会议,共同商讨解决制约跨界旅游区发展的若干问题。③目前非政府部门在天堂寨跨界旅游区发挥的作用还有限。应发挥科研院校的优势,加大对跨界旅游区发展研究,提高跨界旅游区管理的科学化,注重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
4结论与讨论
首先,界定了跨界旅游区边界效应。认为跨界
旅游区边界效应是跨界旅游组织在跨界旅游活动中受行政边界本身直接影响以及由行政边界所衍生出的间接影响。类型包括边界屏蔽效应和边界构建了跨界旅游区边界效应测度中介效应。其次,
指标,包括整体边界效应和节点边界效应两类指标。比较发现,跨省界旅游区的整体边界效应显著
边界两侧整体大于跨县界旅游区的整体边界效应,
边界效应也存在差异。跨省界旅游区边界效应显著性节点的比例明显高于跨县界旅游区边界效应
显著性节点的比例。
跨界旅游区合作状态与边界效应作用强度息
跨界合作难度较息相关的。当屏蔽效应显著时,
大,反之,跨界合作容易开展。与一般区域旅游合
作相比,跨界旅游合作受边界效应的影响更显著、更集中、更直接。跨界旅游区合作是跨界旅游组织
这种互动一方面要受到边界的屏之间的互动过程,
蔽作用,另一方面合作促进边界屏蔽效应向中介效
应转化,对边界具有重新塑造的作用。本文构建的边界效应分析方法和框架可以为在理论上研究合作产生和发展的机制提供一个新的分析视角。论文主要基于社会组织的视角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对
未能紧密结合跨跨界旅游区边界效应进行了探讨,
界旅游区的旅游流、旅游经济与社会文化关系等方
面对其边界经济效应、文化效应、社会效应进行测定研究,这是笔者下一步着手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TimothyDJ.Politicalboundariesandtourism:bordersastourist
attraction[J].TourismManagement,1995,16(7):525-532.[2]HachowiakH.Tourismandborders:contemporaryissues,policies
832
地理科学30卷
捷,乌铁红.跨界旅游区的组织网络结构与合作
andinternationalresearch[C].UK:AntonyRoweLtd.2006.[3]李铁立.边界效应与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M].北京:
2005.中国金融出版社,
[4]靳诚,陆玉麒.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中边界效应的定量化研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入境旅游为例[J].旅游学刊,究—
2008,23(10):34~39.
[5]罗家德.社会网分析讲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6]刘法建.旅游流网络空间结构研究———以皖南旅游区为例
[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9.[7]杨兴柱,顾朝林,王
群.南京市旅游流网络结构构建[J].
2007,62(6):609~620..地理学报,
[8]杨效忠,张
978~988.
——以大别山天堂寨为例[J].地理学报,2009,64(8):模型—
[9]王晔倩,林理升.引力模型与边界效应分析—以长三角和珠
.上海经济研究,2006,(8):38~44.三角服务贸易为例[J][10]李
郇,徐现祥.边界效应的测定方法及其在长江三角洲的J].地理研究,2006,25(5):792~802.应用[
[11]McCallum.Nationalbordersmatter:Canada-USregionaltrade
.AmericanEconomicReview,1995,85(3):615-patterns[J]623.
[12]WolfHC.Intranationalhomebiasintrade[J].TheReviewof
EconomicsandStatistics,2000,82(4):555-563.
TheMeasureandTransformationofBorderEffectof
Cross-borderTourismRegionBasedonSocialNetwork
2
YANGXiao-zhong1,,ZHANGJie2,YEShu-juan1
(1.CollegeofTerritorialResourceandTourism,AnhuiNormalUniversity,Wuhu,Anhui241000;2.DepartmentofLandResourcesandTourismSciences,Nanjing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93)
Abstract:Administrativeboundaryisoneofthemainfactorsofthecross-bordertourismregionspacedevelop-ment.Thebordereffectmeasureistheimportantyardsticktodefineitsinfluencesize.Withindexesofsocialnetworkssuchasnetworkdensityandcentralityindex,thepaperconstructstwotypesofmeasurementindicatorswhicharethewholebordereffectandthenodebordereffect,andalsocarriesonempiricalanalysisforDabieMountainTiantangzhaitouristarea.Theresultsshowedthat:①Thewholebordereffectsofcross-provincialtour-istareasaregreaterthanthatofcross-countytouristareas,thewholebordereffectsonbothsidesofthesameprovin-cross-bordertourismregionarealsodifferent;theproportionofsignificantnodeorganizationsofthecross-cialbordereffectishigherthanthecross-countybordereffect.Andthenon-significancenodesmainlyconcen-trateonscenicareamanagementcommittee,travelagency,scenicareabusinesscompanyandothersocialorgan-izations.②Thebordereffectdependsonthelevelofadministrativeboundaries,geographictraffic,tourismde-velopmentlevelandmaturitydifferencesonbothsidesoftheborder,emotional,cognitiveandotherfactors.③
Thesourceforceofthecross-bordertouristareasshieldingeffectintobridgeeffectcomesfromthesymbioticna-tureoftourismresources,thewillingofstakeholdersinthetourismmarketdevelopment,thefundamentalforcecomesfromthedemandofregionaltourismintegration,andthecorrespondingtransformationmeansareintro-duced.Basedonsocialnetworkthebordereffectanalysisprovidesanewperspectiveforthestudyoncooperationmechanismofthecross-bordertourism.
Keywords:socialnetwork;cross-bordertourismregion;bordereffect;Tiantangzhaitouristarea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